#不一樣的100種練習- 關於整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不一樣的100種練習,是關於這類「想做但做不到」主題的專欄,透過諮商心理師的角度和大家聊聊如何面對這樣的時刻,以及可以做點什麼。
跳到主要內容區
首頁
文章-自我探索
#不一樣的100種練習-關於整理
字體大小調整
小
中
大
「你不用很厲害才能開始,但要開始才會很厲害」
生活中不時會有想做,但一直沒做到的事。
你可能看了一堆書、找了一堆資料、做了很多計畫,但卻遲遲未開始行動。
在現今社會,大部分的人就像是思考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別只用腦袋想,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空想。
#不一樣的100種練習,是關於這類「想做但做不到」主題的專欄,透過諮商心理師的角度和大家聊聊如何面對這樣的時刻,以及可以做點什麼。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是整理。
Photoby deborahcortelazzi on Unsplash
宿舍四個人擠在狹小的空間─除了擁擠,可能還有些破舊。
住宿期間你可能曾暗自在心裡發誓:如果有一天搬出去外宿,我一定要把空間布置成我想要的樣子!
看著各種美美的室內設計的照片,夢想擁有一個乾淨、舒服、屬於自己的居住空間。
搬家之初精心布置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雖沒有照片上這麼厲害,至少自己很喜歡。
不過隨著時間過去,雜物越堆越多,早已看不出當初的「精心」。
從實驗室回到家就已經十點多,好累,整理什麼的就明天再說吧。
直到有一天下定決心,要好好整理這個朝夕相處的空間,但我們通常不知道要從何開始,最終就是雷聲大雨點小,清掉一些早就該丟的雜物後,結束這回合。
要認真開始整理確實需經過重重關卡,時間、空間常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但當「萬事俱備」後,我們還是常在整理過程中卡關,為什麼呢?
整理其實是由「兩件事」組成
心理學家 BarbaraOakley 在《大腦喜歡這樣學》中指出,人腦的神經網路有「發散模式」以及「專注模式」兩種工作模式。
「發散模式」的任務是縱觀全局,處理的是理解、想法還有創意。
「專注模式」則是專注已經精熟的事物,處理當下的細節。
以寫論文、報告為例,想自己要「寫什麼」就是發散模式的工作,而修改句子的通順程度與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就是屬於專注模式的範疇。
相信你一定有類似的經驗:當太糾結於句子要怎麼修改時,原本好不容易想到的寫法與靈感就此煙消雲散。
這就是因為頻繁在兩種工作模式中切換而導致的「兩敗俱傷」。
打掃也有類似的兩種運作模式在競爭腦內資源。
回想我們整理房間的場景:因為不知從何開始,所以先翻開你專門堆雜物的那個抽屜,一邊把不需要的東西丟掉,一邊思考要用的物品該怎麼收,在這進退之間,時間默默流逝,但其實根本沒收多少...
所謂的整理(或常說的大掃除)其實包含「收納」和「丟棄」兩個部分─收跟丟是兩回事,但當我們頻繁切換兩種思考邏輯,內在很容易感到倦怠,收沒有半小時覺得「心好累」就索性「收」工了。
先談談收納。
收納顧名思義就是把擁有的物品分門別類、塞進現有空間的技術。
比起丟棄,收納更讓人快速有成就感。
因此,市面上有很多談快速整理、收納的小訣竅,甚至還有《生活智慧王》這類談論收納絕招的專門節目。
收納得宜確實可以快速讓環境「恢復原狀」(或眼不見為淨),但收納也像是把雙面刃:越會收納,反而不知不覺累積許多用不到的物品。
而丟棄呢?
丟東西就是近年常聽到的「斷捨離」。
其實我們內心明白,比起「東西沒收好」,起居空間無法維持我們想要的樣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擁有的雜物太多了。
當東西很少,人人都是收納高手;東西一多,怎麼收都會空間不足。
所以啦,照這個邏輯:先丟再收才會是較合理的整理方式。
說來簡單,但每次要丟都不知為何丟不下手。
如果只有你如此那它可能會是個待解決的問題;但若很多人都為此所困,它可能就是一種「人性」。
斷捨離的內心小劇場
為什麼我們會不自覺地買了很多根本不需要的東西,最後卻丟不掉呢?
Photoby ArtemBeliaikin on Unsplash
購物與「擁有」的感受會活化大腦的獎賞中樞(RewardCenter)使人產生愉悅感,商人們也深知這項道理,所以每季都會提供琳瑯滿目的新商品供你選購,我們也因此不知不覺買了很多不需要的物品。
相反的,丟棄和「失去」會使我們產生不適感,導致丟棄「理智上知道不需要」的物品時遲遲無法下手。
除了「失去」與物質匱乏造成的焦慮外,物品與你之間的故事或與他人的人際連結,也會是丟不下手的原因。
當物品與你產生關聯,要丟棄這樣物品某種程度就像是要斬斷一段關係,增加丟棄的難度。
「收納」展現的是理性的我們,而「丟棄」更多時候是由感性的一面主導的歷程。
關於斷捨離的小練習
心病還需心藥醫,如果「丟不下手」是心理因素造成,那我們當然可以依據這個根本原因打造克服它的小撇步,以下提供3個不需要練習,今天就可以開始的小練習,希望可以協助你打造夢想中的空間。
1. 訂定具體的整理規則
丟不下手包含了很多的情感因素,因此事前規劃的「具體整理規則」就可以在整理時避免受到丟棄物品的種種情緒影響而功虧一簣。
怎樣算是「夠具體」的整理規則呢?
-丟棄20件最不常穿的衣物
-過期的生活用品、食物都要丟掉(就算過期一天也是!)
-紀念品的數量不超過一個紙箱
-書籍只留50本
依循整理規則,當打掃到最後只剩下幾件「還在掙扎」的物品時,才不會又一時心軟留下不該留的物品。
如果你擔心自己無法確實遵守規則,建議可以找一位沒有和你共同生活的好友做為見證人,用外在的人際壓力克服內在需求帶來的不適感。
2. 循序漸進整理物品
「斷捨離」會引發我們的不適。
但幸好,忍受不適感是可以練習的!
在行動階段,建議從簡單、丟得下手的物品開始,循序漸進增加對丟東西不適感的耐受度。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近藤麻里惠建議:個人物品從「衣服→書籍→文件→小東西→紀念品」的順序整理,其實就是上述的「循序漸進」訓練耐受度的過程。
很多人習慣從紀念品開始整理(就是前面說的那個萬惡抽屜),但因為物品的獨特性及紀念意義產生的情緒而難以動手丟棄。
不僅在整理時陷入回憶、拖慢進度,也會因難以下手而增加整理過程的挫折感,以至整理以失敗告終。
衣物有易衝動購買、具季節性、替代性較高等性質,就會是適合優先處理的標的物。
透過練習丟棄這些後果較不嚴重的物品,培養斷捨離的能力。
3. 安頓回憶,用折衷的方式保存它
經歷上述的兩個階段,相信你已經把不需要的雜物丟得差不多了。
但我想你肯定還是偷偷違規,留下了一些內心覺得該丟,但丟不下手的物品。
別灰心,既然這些物品經歷多次的「浩劫」卻仍屹立不搖,它在你心中肯定有著不一樣的地位。
試著換個觀點:如果它不是「要丟的東西」而是你的「寶物」,它的珍貴之處是什麼?是什麼樣的回憶、與誰的關係讓你丟不下手?
思考這件物品對你的意義、找出與它的連結─如果想不到,或許你會願意放下執著順利送它離開你的生活;如果真的有某些放不下的回憶,不丟也無訪,或者你可以試著用不同方式保存、安頓這項回憶。
以最常見的卡片為例:把卡片轉成電子檔永久保存,就是擁有回憶及好好整理間的折衷做法。
如果是小時候的衣服這種具有紀念性的物品,可以把它裱框或製作成其它實用的生活用品,讓它們以另一種更有意義的方式繼續存在你的生活中。
----
作者介紹:
林士傑諮商心理師 https://scl-psy.tw// 理工腦的心理師,想讓諮商好懂一些。
現職:點心語心理諮商諮商心理師/新竹市生命線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特約諮商心理師/Let’sCon-來諮商!創辦人、主編
學歷:國立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學士/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
專業資格:諮商心理師(諮心字003873號)/AsiaEFT伴侶治療初階認證/促轉會政治暴力創傷療癒培訓
專長:愛情與親密關係/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理工(工程師)相關議題/一般性情緒困擾/心理疾患生活適應
瀏覽數:
:::
延伸文章資訊
- 1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把壓力、焦慮、惶恐 - Readmoo
那種說不出口的難受憋噪,或羞於求助、擔心受怕的滯礙, 若無適時宣洩鬆綁,便可能成為一輩子的心理烙印,終其伴隨一生, 出現所謂「說不上快樂,但也 ...
- 2[書齋] 用藝術治療探索情緒。介紹《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 ...
這篇藉《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此書介紹另種對情緒釋放及療癒身心也很 ... 不過這也不妨礙個人在使用藝術治療技巧時,還是能觀察自己的反應和創作 ...
- 3109/06/05止~練習。不一樣~不一樣的100種練習 - 諮商中心
練習。不一樣~不一樣的100種練習 由清華大學諮商中心義工發起線上互動展覽活動:「練習好好OO」ex:練習好好戴口罩...。 在活動期間不定時會有闖關任務(還有抽獎喔), ...
- 4拖延是為了逃避壓力…諮商心理師教你4個「抗壓練習」
在現今社會,大部分的人就像是思考的巨人,行動的侏儒。別只用腦袋想,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空想。 不一樣的100種練習,是關於這類「想做但 ...
- 5#不一樣的100種練習- 關於整理
#不一樣的100種練習,是關於這類「想做但做不到」主題的專欄,透過諮商心理師的角度和大家聊聊如何面對這樣的時刻,以及可以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