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的親密修復練習| 誠品線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薩提爾的親密修復練習:好評推薦約翰‧貝曼/國際知名薩提爾導師何亞芸/家庭關係講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孫柏鈞/希望心靈診所院長、薩提爾模式專業訓練講師張璇/諮商 ...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心理勵志 個案分析與諮商輔導 薩提爾的親密修復練習 薩提爾的親密修復練習 作者 王俊華 出版社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薩提爾的親密修復練習:好評推薦約翰‧貝曼/國際知名薩提爾導師何亞芸/家庭關係講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孫柏鈞/希望心靈診所院長、薩提爾模式專業訓練講師張璇/諮商心理 相關類別 薩提爾女士 內心習慣 心理習慣 丈夫修復 多層次心理 丈夫女士 內在心理 心理長時間 丈夫長時間 女士習慣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明明是朝夕相處的兩人,為什麼我們卻越愛越無語?薩提爾家庭治療師教你從「冰山」角度剖析親密關係,核對彼此渴望,找出真正需求。

先修復自己的內心,就能讓關係更進化。

书家有不願意溝通的另一半,怎麼改變和他的相處模式?书正值事業打拼期的你,孤立無援需要陪伴的我,兩人之間的平衡怎麼拿捏?书丈夫長時間不在身邊,如何讓自己不再成天疑神疑鬼?书面對出軌背叛的另一半,這個婚姻還有救嗎?▲當親密關係出問題,先找出彼此的「冰山」!心理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女士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座「冰山」。

當你和另一半起衝突,習慣性檢討自己、總是先退讓的你,內在的想法是什麼?可能是「很害怕,所以不管怎樣先認錯好了」;可能是「發生不好的事,自己一定也有錯」;也可能是「我希望不被討厭、討人喜歡」?不同的想法,背後都代表著不同的觀點和期待。

然而就像冰山一樣,這些念頭絕大多數隱沒在水面之下,連我們自己都不曾覺察。

因此,當我們以冰山的角度去看待關係,就能看見更多層次的「我」和「你」,不會再陷入誰對誰錯的爭論,而能核對彼此渴望,找出深埋的真正需求!▲將薩提爾模式導入親密關係,找回愛的溫度▎情境一:每次對話總是不歡而散,彼此溝通出問題,越來越無話可說修復層:辨別兩人的溝通模式和另一半吵架時,你是害怕衝突、寧願先認錯的討好型?還是不分青紅皂白,一定要佔上風的指責型?或是凡事只講是非、把道理、邏輯擺前面的超理智型?還是不知該說什麼,轉換話題以逃避問題的打岔型?覺察自己慣用的溝通模式,是改善溝通的第一步。

「心口合一」的溝通練習,能帶來自我內心的和諧和穩定。

▎情境二:忍不住緊抓著對方,不明白自己為何會如此寂寞不安修復層:瞭解我的情緒來源往往我們產生負面情緒時,很容易認為問題出在別人身上。

但外在事件只是引信,尤其是頻繁出現、反應很大或停留很久的情緒,往往是成長過程中,那些被壓抑的感受、未被處理好的「傷」,它提醒我們:我是不是有沒被滿足的期待?時時對情緒保持好奇,先不要評價好壞,而是問自己發生了什麼,讓自己有這樣的感受。

連結到過去的經驗後,再試著回答: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情境三:常說「身為男人就應該……」、「你必須……」,對另一半有自己的期待修復層:轉換僵化的觀點和信念薩提爾模式認為,我們往往在成長過程中,因為經驗或父母的觀念,學習到許多觀點和信念。

這些「應該、必須、永遠」當初是為了保護我們,然而有些卻不再適合現在的情境。

這些僵化的規條,無形中不僅侷限了自己的想法,也綁住了關係中的對方。

運用薩提爾模式,我們可以練習把「應該」、「必須」,改為「可以」;把「永遠」、「任何時候」改為「有時」,為自己鬆綁。

作者總結自身運用薩提爾模式的十年經驗,以「冰山」為框架,透過各個面臨親密困境的諮商案例,詳實呈現心理師和被諮商者的互動過程,帶領我們深入體驗薩提爾模式如何轉變被諮商者的內在歷程。

每一章後皆附有「諮商師解讀」單元,在前述案例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薩提爾模式是如何運作,並且提供維護和改善親密關係的解方。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好評推薦約翰‧貝曼/國際知名薩提爾導師何亞芸/家庭關係講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孫柏鈞/希望心靈診所院長、薩提爾模式專業訓練講師張璇/諮商心理師、自由時報婚姻專欄作家麥儷馨LilyMai/諮商心理師、Lily的兩性關係診療室羅志仲/親職教育工作者(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作者以一種平衡、有益和可操作的方式展現了諮商的過程和來訪者的心路歷程,使每個讀者都能以此為指導,實現人生的重大轉變。

她提倡人們對自己的內在生命肩負起更大的責任,並建設更加真誠的婚姻關係。

如果您正在幫助他人或自己建設更幸福的婚姻關係,那麼我推薦您讀一讀這本書。

──約翰‧貝曼(國際知名薩提爾導師)薩提爾女士相信:『我們因相似而連結,因相異而成長。

』然而,在現實中,許多伴侶卻是因相異而衝突、分離,當兩個不同的人,從各自的原生家庭走來、相遇在一起,組織一個全新的新生家庭,如何成為『我們』,經營出一份深厚潤澤的關係,是親密關係中的修煉。

本書以故事做為引線,走入這些故事,就像走進作者的晤談室,只有讀者與作者,安全而放鬆,作者的提問,經常穿透書本,撞進我的內在,開啟我對自己更多的覺察。

案例結合理論的書寫,深入淺出,更接地氣,架構清楚明確,想要遇見完整的自己,親密關係無疑是其中一個入口,誠摯的推薦大家這本書。

──何亞芸(家庭關係講師)冰山理論中的應對姿態,對於我個人的成長相當有幫助;我也因為常能連結內在渴望,而充滿歡喜。

這麼好的思想,衷心推薦給您!──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薩提爾模式的精神是真誠一致的連結,從學習與自己連結到真正能與伴侶連結。

本書能提供好奇的朋友們,窺見人們如何學會享受親密關係的美麗旅程。

──孫柏鈞(希望心靈診所院長、薩提爾模式專業訓練講師)作者以大量案例具體示範了薩提爾諮商師的柔軟陪伴,和對個案真誠一致的相信。

相信每個人裡面都蘊涵極豐富的寶藏,也相信如果當事人對於溝通姿態與內在渴望有更深的覺察,親密之舞和看待彼此的眼光,也可能有所不同。

──張璇(諮商心理師、自由時報婚姻專欄作家)必讀!薩提爾模式是我學過最重要的諮商技巧之一。

不論你是心理相關助人者,還是在婚姻裡游移不定的人,作者陪伴一對對夫妻走出風暴的經驗分享,提供更多覺察的可能!幸福婚姻是所有成功家庭的基石,方法就在此,等你來深入發掘。

──麥儷馨LilyMai(諮商心理師、Lily的兩性關係診療室)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王俊華王俊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薩提爾模式家庭治療師。

師從約翰‧貝曼(JohnBanmen)、瑪莉亞‧葛莫利(MariaGomori)、沈明瑩、安娜(AnnaMariaLow)、林文采、卡洛琳‧內斯比特(CarolynNesbitt)等,曾參加薩提爾模式專業培訓超過一千小時,累計個案諮詢時長超過一千小時。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法學和心理學雙碩士。

擅長領域:個人成長、家庭情感、創傷治療等。

著有《那一刻,我看見了自己——薩提亞模式心靈成長手記》、《綻放》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專家推薦自序第一章‧覺察你的應對姿態討好要不來真的親密打破互動的惡性循環直接表達具體的需求接納是改變的第一步★親密關係中的溝通姿態第二章‧學會做情緒的主人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讓自己在內心長大對自己的愛有信心★親密關係中的情緒管理第三章‧突破你的限制性信念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再度擁有自己的人生委曲求不來真的全帶著勇氣走向親密你當然也值得被愛★親密關係中觀點、信念的影響第四章‧調整你的高期待當自己的靈魂伴侶不要求他成為我期待的樣子禮物的真正意義是愛★親密關係中的期待與調整第五章‧親密關係才是家庭主角和父母既親密又有界限婚姻幸福孩子才幸福★親密關係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致謝附錄 商品規格 書名/ 薩提爾的親密修復練習 作者/ 王俊華 簡介/ 薩提爾的親密修復練習:好評推薦約翰‧貝曼/國際知名薩提爾導師何亞芸/家庭關係講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孫柏鈞/希望心靈診所院長、薩提爾模式專業訓練講師張璇/諮商心理 出版社/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9789865074203 ISBN10/ 9865074206 EAN/ 9789865074203 誠品26碼/ 2682060393001 尺寸/ 21X14.8X1.6CM 語言/ 中文繁體 裝訂/ 平裝 頁數/ 344 級別/ 無 開數/ 25K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明明是朝夕相處的兩人,為什麼我們卻越愛越無語?薩提爾家庭治療師教你從「冰山」角度剖析親密關係,核對彼此渴望,找出真正需求。

先修復自己的內心,就能讓關係更進化。

試閱文字 自序:【自序】你對自己的親密關係滿意嗎?如果不滿意,你認為主要是誰造成的呢?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想,常年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可以算是一種回應吧。

對於第二個問題,如果你留意,會發現很多人用以下的句型回答:「他這個人……」、「因為她……」一如在諮商室裡經常發生的。

總結起來的意思大概是,「都是對方造成的」,或者主要是對方造成的,責任該由他承擔,他才是「罪魁禍首」。

既然如此,改善關係的途徑當然是要改變對方:要嘛我要求你改變,要嘛找更有影響力的人讓你改變。

就好像幸福快樂的鑰匙在對方的手裡,他無論如何都要交出來。

結果常常失敗,除非他自己願意改變。

問題出在哪裡呢?我們都在尋找答案。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心理學家、婚姻專家甚至靈性大師那裡也有答案。

一個基本的結論是:鑰匙在「你」的手裡。

親密關係是一個修行場,借由這份關係,每個人可以更加瞭解自己,療癒自己,在這裡學習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追尋,最終尋找到真愛。

正如薩提爾模式國際導師瑪莉亞‧葛莫利(MariaGomori)曾在一次工作坊中,對一位渴望親密關係的女士所說的:「先愛自己,讓自己發光,只有如此,你才有可能得到真愛。

」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發光」?從哪些方面去覺察、調整、改變和提升自己,才有可能成就一份溫馨而穩固的親密關係呢?這正是本書想要努力嘗試回答的問題。

薩提爾模式的「冰山」隱喻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像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巨大冰山體,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之上的很小的一部分,暗藏在海平面之下更大的山體,才是我們真實而豐富的內在。

比如:感受和情緒,情緒是感受的外化;感受的感受,即對感受的評價和態度;想法、觀點、信念、對事情的解讀等;期待,不管是對別人的還是對自己的;渴望,即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以及我們核心的生命力和生命能量。

「冰山」隱喻是一個很好的自我覺察工具,儘管我們沒有意識到,但正是因為我們帶著「冰山」的這些層面進入親密關係,在某一個或好幾個層面出現了「盲點」,才造成了親密關係的困境。

此外,每個人都會把自己的人際關係帶入親密關係,比如和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也都會產生影響。

本書據此分設章節。

第一章〈覺察你的應對姿態〉;第二章〈學會做情緒的主人〉;第三章〈突破你的限制性信念〉;第四章〈調整你的高期待〉;第五章〈親密關係才是家庭主角〉。

本書採取心理諮商小說的形式,每章前半部是數個心理諮商案例,這樣做為的是使文章更有故事性、畫面感、邏輯性;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是,方便讀者跟隨諮商師和案主的互動過程,體驗自己的內在歷程。

每章後半部是「諮商師解讀」,在案例的基礎上,運用薩提爾模式解讀「盲點」。

如:觀點想法和信念如何影響了親密關係、這些限制性信念的特點是什麼、如何覺察和鬆動這些限制性的觀點和信念等等。

如果說前面的「案例」是個性化的問題,這裡則是共通性的部分;如果說前面是虛構的小說,這裡則是現實層面的討論。

「冰山」是一個系統,每個人內在的這些層面緊密聯繫在一起,相互影響;本書把它們單獨設章,只是為了敘述和理解的方便。

實際上,每一章所謂的「盲點」都是相對的,就好像一臺複雜的機器,一個部件卡住,其他的部分也很難運轉順暢。

如果你碰巧打開了這本書,如果你願意,希望我能有此榮幸,陪伴你,一步一步探索你內在多彩的空間,在那裡停下來「靜觀」:你親密關係雙人舞的舞步是怎樣的、情緒的訊息裡說了什麼、你有沒有「畫地自限」、有沒有「看不見的玻璃天花板」……讓我們給自己一個契機,開啟一次探索內在冰山、成為更好自己的旅程。

王俊華 試閱文字 內文:【第二章】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如影隨形的孤獨一進諮商室,岩麗就切入正題:「王老師,我其實不覺得我和老公之間有什麼很大的鴻溝,可我就是常常感到不滿意、不舒服。

」我讓她慢下來,說:「不用急,你能告訴我,那是怎樣的一種不舒服嗎?」「我也說不太明白……比如,老公上班去了,孩子上學去了,剩我一個人在家,我常常感到無法抑制的……悲傷,很孤獨。

尤其是到了晚上和週末,如果老公不能在家陪我,我就會很生氣。

「結果往往是,老公左等右等不回來。

終於回來了,可以陪我了,可我又忍不住和他吵架。

」岩麗對自己也很無奈。

她說,除了這一點之外,她很為老公驕傲:「不管是做為老公、父親還是女婿,他都很稱職。

」她停頓了一下,補充道:「我敢不謙虛地說,我老公真的很優秀。

」岩麗的老公是她的大學同學,學生時期他就表現得出類拔萃,工作後也很快嶄露頭角。

他們因為相愛而結婚,十幾年來感情一直都很好,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今年已經十歲了。

不僅如此,岩麗的老公很有家庭責任感。

為了給她和兒子更好的生活條件,他辭去了還不錯的工作,克服種種困難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努力不懈好幾年,終於在事業上站穩腳跟,穩步前行。

於是,不僅這個三口之家不再為生計煩腦,就連雙方的父母甚至各自的家族也因此受益。

岩麗無須再靠朝九晚五的工作謀生,做起了人人羡慕的全職太太。

「但是我的心裡並沒有像外人以為的那樣幸福,只要老公不在身邊,我就覺得空蕩蕩的,孤獨、憂傷,感覺日子很難熬,偏偏他不在我身邊的日子又特別多。

」說到這兒,岩麗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我問她:「你感到孤獨、悲傷、難過、生氣,這種狀況有多久了?」她很認真地回答說,很久了。

看起來有一些無奈,還有一些自責。

岩麗說,她很不喜歡自己這樣,一直在努力想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

這些年,她不斷地看書、學習,學瑜伽、插花,盡可能地參加朋友、同學聚會等,就是想讓生活豐富起來,不給孤獨和悲傷可乘之機。

然而效果並不理想,孤獨和悲傷就像長在岩麗的身上一樣,如影隨形。

「老公在外面已經很辛苦了,回到家還要受我的氣,被我的各種要求所束縛,他常常責怪我跟個孩子一樣,不成熟。

」她說。

他倆也會因此爭吵,隨之而來的是岩麗更加感到孤單、難過和悲傷。

這樣的情緒循環往復,讓岩麗不能自拔。

我安靜而專注地看著岩麗,問她:「在這些感受的背後,你怎麼看待老公和你自己?」她想了想說:「對老公的看法,我覺得他整天只顧賺錢,也不管我們母子倆;而且,他不像以前那樣重視我了……「可有時候,我又覺得,這應該不是真的,因為除了不能天天陪我之外,他對我還是很好的。

可是,孤獨的時候就忍不住會這麼想。

」說這段話的時候,岩麗一直皺著眉,很困惑的樣子。

在描述對自己的看法時,她也表現得很糾結:「關於我自己,我就覺得,做為一個全職媽媽,我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有時覺得自己對老公要求這要求那,好像有點無理取鬧,可有時又覺得自己很可憐,好像沒有人關心我。

「我甚至想,自己要是個男的該多好啊,就不用像現在這樣了,整天瞎忙,還忙的沒有成就感。

」▍不受歡迎、多餘的人「你這樣看自己,覺得自己不重要、可憐、沒人關心,有多久了?」聽我這麼問,岩麗像是被碰觸到了什麼,眼神不自覺地游離起來。

「好像……很久了,好像……從小就這樣。

」她把目光收回來看著我,肯定地說:「嗯,從小就有這樣的感覺。

」然後,她若有所思地「噢」了一下,又停住,似乎在想:「噢!原來這和小時候有關,可是……」我不確定她是陷入沉思,還是回憶起什麼,坐在她面前安靜地等了好一會兒,才嘗試著問她:「想起小時候,有什麼畫面嗎?」「有。

」她承認,這種孤獨、悲傷的感受從童年就有。

我拿出一些玩偶用來代表人,讓她把腦中的畫面呈現出來,讓我看到,也讓她的內在更加清晰地呈現出來。

她擺出了爸爸、媽媽、姊姊、弟弟和小時候的自己。

爸爸、媽媽站得比較近,姊姊在媽媽身邊,弟弟在爸爸身邊。

而小岩麗離他們比較遠,看上去在家庭的圓圈之外。

她說,儘管她是在這個家出生、長大的,但她總感覺,好像他們四個是一家人,而自己則是那個不受歡迎、多餘的人。

說到這裡,她哭了出來,淚水像斷了線的珍珠一樣往下滴落。

原來,爸爸有很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

儘管姊姊也是個女孩,但也許因為是第一個孩子,他還有希望,所以反應並不怎麼強烈。

可是,等到媽媽生她的時候,爸爸失望極了,半個月不理媽媽。

直到後來終於有了弟弟,爸爸的情緒才慢慢好一些。

「我覺得,在這個家裡,我就跟不存在一樣,除了吃飯、穿衣、睡覺,爸爸媽媽很少主動關心我什麼。

「我從小也特別乖,從不惹是生非,好像整天都在小心謹慎、擔驚受怕中活著。

」停頓了幾秒鐘,我指著那個代表小岩麗的玩偶,輕聲問她:「能看到那個小心翼翼的小女孩嗎?她當時是怎樣的感受?」她點點頭:「很深的孤獨、悲傷和不安全感。

」說完,她補充道:「和現在婚姻中感覺到的孤獨、悲傷很相似……現在我孤單、難過的時候,常常感覺自己像個四、五歲的小女孩。

」▍未被滿足的期待為了使諮商更有體驗性,也更聚焦,我把代表爸爸、媽媽的玩偶先後「請」到了椅子上,分別讓她替當年的自己,對椅子上的「爸爸」、「媽媽」說一些話,表達當年由於父母的忽視而感受到的傷害;她的孤苦和無助、卑微和討好;她還大膽地表達了一直壓抑的憤怒,覺得這對自己不公平;她說,她很希望得到父母的接納和關注,特別是爸爸的認可、媽媽的關愛……這樣的表達是一種很安全的情緒釋放,即使激烈了點,也不會傷害到現實中的任何人,她看起來輕鬆了很多。

接下來,我用「空椅子」技術,讓她和「爸爸」、「媽媽」對話。

她坐在「爸爸」的位置,「爸爸」對「小岩麗」是這樣回應的:「你姊姊會很多事,幫家裡很多忙;你弟弟太小,所以對他們的關注自然多一點;你從小比較乖,又很懂事,從不讓我操心,我對你也很放心……我以為你能好好照顧自己,不知道你心裡竟然是這樣想的。

」她坐在「媽媽」的位置上,眼淚掉下來。

「媽媽」對「小岩麗」說:「孩子,真對不起,媽媽忙裡忙外,不知道你的心裡竟然那麼孤單無助,對不起!」她承認,如果爸爸媽媽知道了她的真實想法,很有可能,這就是他們想說的話。

接下來,她主動要求和「姊姊」對話。

她表達了對姊姊的感謝,並說其實姊姊一直都很關心她。

當她坐在「姊姊」的位置,「姊姊」也表達了對她的內疚、關心和疼惜。

接下來的諮商,我們在原生家庭方面繼續工作。

通過畫原生三角圖,分別處理岩麗和爸爸、媽媽的關係;通過正面描述他們,聯結從他們那裡遺傳到的、教導的、自己學習和領悟到的資源;轉化那些負面的描述,自己從中有什麼收穫,可以增加什麼,從而更好地生活。

她在回憶中聯結父母的愛。

比如,她本來對爸爸有很多抱怨,但是當談到爸爸「負責任」這個形容詞時,她回憶起一個溫暖的鏡頭: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舉辦數學競賽,她考砸了,很傷心。

那天,爸爸騎自行車來學校接她,見到爸爸的那一刻,她忍不住委屈地哭了。

「我記得爸爸跟我說話的時候,一直是笑著的,沒有一點責備的意思。

聽我講完,還用他那粗大的手掌在我頭上輕輕地摸了兩下,安慰我說,沒什麼大不了的,人生那麼長,爸爸相信你!」岩麗說,她感受到了爸爸的支持、溫暖和愛,現在回憶起來依然很感動。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以前從來沒有回憶起這件事過。

記憶,有時會被某種無形的東西比如情緒所遮蔽,讓愛的真相無法浮出水面;而一旦情感開始流動,這種記憶的畫面就會一幅一幅慢慢地在眼前展開來……她重新用玩偶擺放了自己的家庭,爸爸、媽媽、姊姊、弟弟和她圍成一個圈,彼此接納,相互關照,圓滿幸福……我讓她深深地吸一口氣,讓這個溫暖的畫面定格在她的心裡,也讓她的整個身體都能體驗到那份溫馨和關愛。

當岩麗再跟「爸爸」、「媽媽」對話的時候,我已經能明顯感覺到她內心的成長:「謝謝爸爸媽媽,謝謝你們給了我生命,謝謝你們給了我那麼豐富的資源!儘管我有很大的遺憾,以前不知道這些,但我已經長大成人,為人妻,為人母,不再是那個孤獨悲傷的小女孩了,我已經有力量照顧好、陪伴好自己了,你們放心吧。

」對於爸爸媽媽當年因為各種原因沒能給予她的愛,岩麗說,她決定原諒:「我不再向爸爸媽媽要了,我可以自己愛自己。

」說這些的時候,她顯得那樣堅定、有力。

▍來自成長的力量由婚姻的問題而來,還要回到婚姻的問題裡去。

岩麗心中的陰霾被驅散了,再次談到婚姻中關於陪伴的話題時,我們的對話變得輕鬆了很多。

「你這樣的成長經歷和現在的婚姻有什麼內在聯繫嗎?」我問她。

岩麗領悟力很高,她說:「我把小時候的孤單、悲傷帶到了婚姻中,把從父母那裡沒有得到滿足的期待轉移到了我老公身上,向他要關注、要陪伴、要認可、要安全感……這些年我要得很辛苦,老公也被我要求得很疲憊。

「我現在分清了,老公是老公,父母是父母。

我長大了,不能再讓老公做我的『父母』了。

」我說:「我要考考你,假設這次週末老公和以前一樣,因為要忙公司的事情而沒有辦法陪你,你和之前會有不同嗎?」她很誠實:「我想,可能還是會有一些失望吧?畢竟,我喜歡並珍惜家庭團聚的時光。

「但我不會覺得自己那麼孤獨了,也不會再那麼悲傷、那麼憤怒了,至少在程度上會減輕很多。

」我感謝她的誠實,繼續問她:「在這種情況下,你又怎麼看老公,怎麼看自己呢?」她笑了,為自己的變化感到吃驚:「其實在男人的想法裡,賺錢養家就是愛。

他確實很愛我,也不是不重視我,只是不是用時刻陪在我身邊的方式。

「我辭職在家,其實承擔了很多家庭事務,也很重要。

只有這樣,他才能放心地忙外面的事情,孩子才能安心地上學。

我們是在共同支撐這個家,誰也離不開誰。

」我一邊為她豎起大拇指,一邊繼續問她:「那麼,你原來期待的關注、關心和陪伴怎麼得到?還有,你怎樣處理你的失望呢?」她停頓了片刻,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是的,我不再期待他能夠時刻陪伴我,儘管有遺憾,我也能接納;我現在覺得,我心裡很有愛,很有力量,很穩定。

我可以學習自己關心、關注自己,自己陪伴自己。

」說完,她起身走到諮商室的窗邊,向外看了好一會。

然後,她轉過身來,笑著說,她不覺得自己可憐了,還有一份輕鬆、自由、愉悅的感覺冒出來,甚至想在這裡跳起來。

那就來吧,讓我們一起跳起來。

我想起了尼采的那句話:「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 活動 -6/15暖身慶|圖書滿$618折$60 【買書送米】圖書滿千贈米一包(海外訂單恕不參加) 兒童/兒童館慶_出版社單79折雙75 采實全書系,雙書75折(買兩本再95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