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想講|創作者為何對社群感到焦慮? - 方格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其實不只是畫圖,若涵蓋所有創作類型的話(寫文、影片、Podcast..等等都是)也可以通用,確實有人把創作者, 社群, 畫圖, 自我認同, 自我覺察, 社交, ...
取消只是想講|創作者為何對社群感到焦慮?莫脩追蹤只是想講|創作者為何對社群感到焦慮?莫脩追蹤2021-11-04|閱讀時間約10分鐘以下大多是個人經驗談,分享給有同樣焦慮的人,希望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
寫完之後發現蠻長的,建議腦袋有餘裕時再來看(?)
E
這篇算是這篇文章的衍生文,前陣子看到噗浪上的留言,讓我對這件事有新的想法。
其實不只是畫圖,若涵蓋所有創作類型的話(寫文、影片、Podcast..等等都是)也可以通用,確實有人把創作能力當作社交的一部分,或者完全劃上等號。
噗浪上的留言
用創作得到的是雙向交流?還是被關注/被認同?
現在網路活動比以前發達的多,社群對很多人來說是生活的一部份,也有人以此當做事業來經營獲利。
很久以前的我也有過這樣的念頭:我想用畫圖得到關注和認同。
若以非經營層面來說,想藉由創作來獲得關注或得到認同,這背後的動機會是什麼?
人是社會性動物,多少會渴望得到認同感,但獲得的方式都不同,有人想要藉由言語、有人想要藉由行為、藉由其他回饋...等等。
若動機是想透過畫圖獲得「被他人喜歡、得到他人的認可」的安全感,有可能是因為當事人覺得很孤獨、怕被討厭和排擠,或者找不到自我價值而生成的渴望。
當時我就是把畫圖當做跟人交流的方式,尤其是二創變成了我用來拓展同好社交圈的手段,因為我真的很想找到同樣喜好的人來交流。
待在冷門圈很想取暖嘛
可是之後漸漸走偏,動機從「為了交流」變成「想要受歡迎」,所以我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認同。
從過往經驗中我理出了這樣的動機會造成的認知狀態:
對他人的認同有依賴性
付出是為了想要得到更多認同
只能用這種方式獲得滿足感
這種滿足感像是糖衣毒藥,會中毒般的想得到更多
無法對創作真正樂在其中
無止盡的對外索求,不知道什麼才叫「夠了」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心態非常不成熟,很多圖都是刻意為了引人注意、討好人而畫,因為自己的沒原則、只顧著想要得到關注和認同,導致後來冒犯到他人、惹出問題。
事發後為了留住那些好不容易吸引過來的人而陷入焦慮,因此不斷的自我貶低,然而換來的只是更多的誤解和挫敗,最後當然是留不住那些人。
之後陷入了一段低潮、不想畫圖的時期,經過一段時間反省和沉澱,才又有了畫圖的動力,但不同的是初衷和動機已校準成『想分享自己畫的東西/想要跟人雙向交流』而這持續到了現在。
我承認現在還是會用畫圖的方式來讓朋友開心,當看到朋友看到圖的反應是很激動的時候老實說我也真的是蠻爽的(≖‿≖)這相當於讓我獲得好幾天的快樂,而且時不時會把這些留言或訊息又翻出來看,然後又爽一次(≖‿≖)(???)
有的時候會得到很驚喜的回饋,像是跟對方互相討論對角色和劇情的想法、一起聊各種情境腦補、甚至自願畫圖給我看,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很棒的交流回饋。
如果今天我就是想畫這張圖,我沒有要用來讓誰開心,沒什麼人看也是在預料之內,因為我的目的只是因為我想畫出來並分享而已;但如果有吸引到誰來留言或得到關注的話就是預料之外的結果,算是額外的Bonus,收到當然也是很開心的。
上面兩個狀況我都沒有想「得到更多關注/被認同」這些事,因為這不是我的目的。
通常我會發佈出來的圖都是為了分享,也抱持著如果是有緣的人自然會看到(?)如果有特別想要給誰看的話就是直接傳給對方看,通常對象也都是固定幾個同好和朋友。
在噗浪上看到這段,雖然說的是社群經營,但用在創作交流上也一樣。
(來源:https://www.plurk.com/p/omewyv)
現在我畫圖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更多關注,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來,其實得不到回饋的話多少還是會有點失落,但我知道我的東西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建立這樣的認知可以減少一些得失心,畢竟那不是我的初衷。
而且對我來說與其獲得更多人關注和認同,我寧可深度經營少數真正喜歡我的作品、願意跟我互動的人身上,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是願意給我支持和回饋的。
以行銷層面來說就是忠誠度高的客群,和品牌彼此互相信任。
即便我產出的東西不完全是他們喜歡的類型也會尊重我的選擇、不會過度干涉,或者他們願意花時間來了解我的東西。
即便我有不足的地方或是犯錯,他們也會提供建議或說明以及討論如何改進、優化,而不是毫不在乎的立刻轉身就走。
遇到沒誠意的真的可以直接放生了
想到也有遇過以交流為前提,我是較多輸出的一方,但對方是只給一點回應的類型,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對方其實沒有想要雙向交流的意思、只想單方面索取時,之後就漸行漸遠了。
因為我想要的是對等的雙向交流,而對方就是沒有這個意思,當下雖然會感到可惜,不過也明白這樣只會讓自己內耗,於是就把對方當成過客了。
既然對方選擇不想輸出,那我也可以選擇停止輸出,直接終止這種單方索取的關係。
對方不在乎的話、我也不想執著,雖然這看起來似乎很薄情,但其實這才是最不浪費雙方時間和體力精神的決定。
適度放掉不適合的,才會吸引更適合的。
之後對方成了偶爾才出現一次的路人,在生活上的佔比非常稀少。
總之是不怎麼重要對方似乎也不太在意,也許這就是他認知的交流方式,沒有想要改變。
之前畫的角色服裝設定圖
畫圖只是人生的一部分,SNS更是,並不是全部。
如果說得到關注和認同的手段「只有一個方式」的話,那是不是彷彿自己全身上下、由裡到外,唯一的價值就是「會畫圖」而已?而自己也死抓著這件事不放?
說到底,最主要害怕的是:一旦放開、自己就毫無價值了。
即便我是有在畫圖的人,看到這樣的心態我是無法認同的,也覺得很不健康。
人生是由各種生活經歷組成,並非只由單一事件構成,每個階段或事件都會帶來不同的感受和經歷。
過度聚焦在一件事情上,反而會陷入更深的焦慮。
如果發現自己開始為SNS的人氣感到焦慮,也許該要思考的是「不斷透過畫圖在SNS獲得關注和認同,這樣能持續多久?要做到什麼程度才夠?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如果真的不想依賴外界索取認同感,那可以怎麼做?
什麼樣的人會想要得到關注和認同?我想到的是:沒自信、孤獨、沒安全感...這些對自我價值感到懷疑的感受,正因為懷疑自己的價值,所以需要不斷得到外界的肯定。
如果說對於畫圖(或者其他形式創作)感到開心,那這種自給自足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用在認同感上?自給自足的認同感,也就是建立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並非自大,而是了解自己的能力為何。
自我認同是建立自信的基礎,自信是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知道什麼是自己的弱項,即便犯錯也願意承擔責任、認真去檢討要怎麼改進、願意學習新事物和觀點。
就我的觀察和經驗來看,很多人都誤會了自信就是自認完美、不會出錯,或者是藉由他人的讚美和認同來維持自己的信心。
實際上無法接受挫折、不會評估自身能力、過度吹噓誇耀才是自大。
只有自大的人才會認為:「我這麼完美,怎麼可能會犯錯?」
如果無法認同自己、不斷的自我懷疑,即便得到再多外在肯定都無法安心,甚至會開始認為外在的肯定和認同也是假的。
無法認同自己、同時也不敢接受外在的肯定,但是又像上癮般的不斷依賴外界索取,這樣的認知和模式絕對是不健康的。
之前也有寫過類似相關的主題:
E
校正初衷、重新找到內在動機
你會被有才華和自信的人吸引?還是被有自我認同焦慮的人吸引?
回到SNS上,其實可以試著觀察有人氣的創作者,並反思當初會被他們吸引並仰慕、並想要效仿,是不是因為他們都專注在自己的創作上面?鮮少做出刻意討好的舉動?(也可以把創作者替換成自己欣賞的漫畫家、導演、音樂人、演員、作家...等等)
若撇開利益取向,他們都是為了索取認同感而創作的嗎?
如果真的想在SNS上有人氣,就先去理解他們為什麼有人氣。
有可能是視覺很吸睛、內容很淺顯易懂、容易引發共鳴、有趣到讓人印象深刻...等等的。
也有可能是他們很善於包裝和行銷自己、喜於分享,很會抓取眾人目光。
然而這些背後動機,我想應該不全然是為了想從外界索取認同感。
有些創作者甚至會訝異「他只是專心的在做自己的事,得到的關注和回報卻遠遠超出預期。
」
在經歷低潮後我校準了初衷、找到內在動機,明確的知道我想做什麼,也從中獲得了自我認同、重新建構對於畫圖創作的認知;起初還是會被外界拉走、有些跌跌撞撞。
這個過程不但漫長也很不容易,剛開始的時候一定會有慣性依賴,也遇過一些想交流但實際相處後覺得不適合的狀況、也看著不少人來來去去。
在這過程中時不時會問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並學著慢慢放下得失心,同時也知道自己正在脫離依賴,不知不覺中變得較穩定獨立,漸漸的獨自從中得到樂趣和動力。
如果做一件事少了樂趣和動力,肯定是無法持久的,最理想的狀態是自己做這件事的時候是樂在其中、並感到滿足,如果能藉由和他人分享得到額外的回饋,是屬於預期之外的附加價值。
回頭看這個過程發現,其實我很幸運,身邊有幾位一直有在交流的同好和朋友,也對此感到無比的感謝,如果沒有他們我可能還困在依賴外界的狀態中。
慢慢的我也從中分析自己可以做什麼、擅長做什麼、不擅長什麼、想做什麼、需要學習什麼...專注在自己的能力上,去更專精或者做補強,久而久之對社群的焦慮也降低很多,不再需要向外界索求更多。
當一個人專注在想做的事情上時,自身就會開始散發出耀眼光芒,就算沒有刻意宣傳也會被其他人注意、好奇、並且吸引,想藏也藏不住,就像那些吸引人的創作者。
這些人因為充實有料而發光,所以才會吸引人們關注。
即便過程很累、仍然能樂在其中並持續,不需要依賴外界來肯定並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此一來社群上的數字多寡也變得不太重要了,也就沒有認同焦慮。
最後來說前陣子完成的原創漫畫做收尾,當初的動機是我要來認真經營自己的原創,原本預期只有同好和朋友會看,但意外的...
平常有10個就算多了,7倍真是嚇死我
我是真的很怕
這篇真的是純粹把想很久的東西畫出來,再來是我在噗浪的曝光率本來就不怎麼高,所以至少有70人看過這篇原創漫畫真的是出乎意料,當初想說有10個人就不錯了,但是發現有這麼多人看過的時候我反而很焦慮......原因是:
我的性癖都被看光光了很羞恥啊啊啊啊(((゚Д゚;)))
這也算是印證專心做自己的事,自然會引人注意的說法吧...?0創作者社群畫圖自我認同自我覺察社交社交媒體興趣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贊助上一篇只是想講|繪圖能力=社交光環?莫脩追蹤是個學藝不精、都在畫二創的繪手(最近有在試著畫原創了),因為想寫點什麼所以就選擇在這裡啦。
想把一些印象深刻的生活體驗、心得在這邊做分享。
寫出的東西有部分是自我整理,同時希望這些分享可以帶來不同的思路。
如果要發表留言,請先登入或註冊會員。
領取見面禮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48小時Premium閱讀權限先不用,謝謝前往領取
延伸文章資訊
- 1創作旅程上,最讓人感到焦慮不安的癥結點——如何駕馭其他 ...
如何駕馭其他藝術家的影響,是大多數人在尋找創作靈魂的旅程上,感到焦慮不安的癥結點。會有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在不受其他藝術家影響的狀況下, ...
- 2Ep. 46 3個方法,讓你遠離創作焦慮 - 早安傑森
創作焦慮,是每個認真的創作者,都一定曾面臨過的窘境焦慮的點可能很多;.覺得寫的內容沒價值.覺得沒人在看.覺得從頭到尾都是在浪費時間還 ...
- 3耶魯大學研究藝術家較容易感到焦慮卻也更善於應對困境
針對309位藝術家及309位非創作者進行了樣本蒐集,一方面將瘋狂Crazy(心理弱點Psychological Vulnerabilities)範疇中的生活壓力、焦慮感、沮喪感做了 ...
- 4李國修:焦慮與恐懼,是讓我不斷創作的原因
他說,焦慮與恐懼,是他不斷創作的原因。二○一三年他病逝台北。 屏風表演班在地下室,進門後要經過一條長廊才能到辦公室,長廊的牆上掛著二十年來 ...
- 5Deep Blue-焦慮症表現之服裝創作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 ...
本創作論文旨在探討焦慮的心理狀態,並且以服裝創作形式表現。現今精神醫學雖已成顯學,但大部分的人仍避而不談、視而不見、難以接受、甚至有些人拒絕承認自己的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