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的意思|漢典“幸”字的基本解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幸”字的解釋,釋義,異體字,音韻方言,部首筆劃,康熙字典,說文解字,字源字形. 導航 漢典古籍詩詞書法通識 查詢索引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注音部首異體字 xìngㄒㄧㄥˋ部首干 部外5 總筆畫8㚔倖婞𠂷𡴘𢆎羍𦍒 統一碼 字形分析筆順 基本区U+5E78 上下结构12143112 五筆倉頡鄭碼四角 fufjgtjbub40401 拼音xìng注音ㄒㄧㄥˋ部首干部外5總筆劃8統一碼5E78筆順12143112 常通標 幸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幸 xìngㄒㄧㄥˋ 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災害:~運。

僥~。

~存。

~免。

~未成災。

福氣:~福。

榮~。

高興:慶~。

欣~。

~甚。

希望:~勿推卻。

~來告語之。

寵愛:寵~。

得~。

指封建帝王到達某地:巡~。

姓。

英語luck(ily),favor,fortunately法語heureusement,bonheur,chance,bonnefortune,honneur,seréjouir ©漢典 幸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幸xìng 〈形〉 幸,吉而免兇也。

——《說文》 幸而至於旦。

——《禮記·檀弓》 不幸短命死矣。

——《論語》。

皇疏:“凡應死而生曰幸。

應生而死曰不幸。

” 幸甚。

——曹操《步出夏門行》 生固幸而遇予。

——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知幸與不幸。

幸獲名成。

——清·周容《芋老人傳》 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過十之一二矣。

——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三生有幸;榮幸(光榮而幸運);萬幸(非常幸運);得此幸,不幸中的大幸;慶幸;天幸;不幸;萬幸 詞性變化 ◎幸xìng 〈副〉 (1)通“倖”。

僥倖[luckily] 非分而得謂之幸。

——《小爾雅》 朝無幸位。

——《荀子·富國》。

注:“無德而祿謂之幸位。

” 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注:“僥倖也。

” 幸得脫矣。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幸皆殺之。

——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

——《三國演義》 (2)又如:幸心(僥倖心理);幸生(僥倖偷生);幸民(僥倖於萬一之民);幸位(僥倖得位);幸得(幸而);幸詭(僥倖和詭詐);幸賞(僥倖得賞) (3)幸虧[fortunately] 幸大雪踰嶺。

——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幸誠門未有燒。

——《廣東軍務記》 幸彼蒼默佦 (4)又如:幸爲(幸而);幸然(幸虧);幸賴(幸虧依靠);幸得(幸虧);幸偶(幸運而偶然遇合) (5)表敬,副詞,表明對方的行爲使自己感到幸運[belucky] 亦幸赦臣。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乃幸見取。

——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幸君子書敘。

——唐·李朝威《柳毅傳》 官入幸顧我。

——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6)又如:幸叨(有幸得到他人的好處);幸蒙(有幸承蒙);請不吝賜教爲幸 ◎幸xìng 〈動〉. (1)使…歡樂、愉快或欣喜;慶幸[rejoiceoverone’shappinessorgoodfortune] 願大王以幸天下。

——《漢書·高帝紀下》 (2)寵愛[favor] 幸於趙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你瞧瞧,把他幸的這個樣兒,我勸你收着些兒好。

——《紅樓夢》 (3)又如:幸私(古謂帝王對人寵愛);幸暱(寵愛親近);幸待(寵愛優待);幸媚(親近寵幸);幸近(寵幸親近);幸嬖(寵愛狎暱) (4)感受到憐憫之心[sympathize] 王必倖臣與臣之母,願先生之勿患也。

——《呂氏春秋·至忠》 (5)希望[Ihope;Itrust] 幸可廣問訊。

——《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吾子幸觀。

——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幸蒙其賞。

——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幸寧吾心。

——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6)又如:幸爲(希望);倖存照鑑(希望留存查照);幸來(希望前來);幸願(希望);幸勉(望其勉力);幸望,幸翼(希望) (7)舊指皇帝親臨,後也泛指皇族親臨[(ofemperor)visit] 會幸苑中。

——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忽然有個詔書下來,說御駕親倖泰山,要修漢武帝封禪的故事。

——《醒世恆言》 (8)又如:幸顧(帝王臨幸垂顧);幸聽(皇帝親臨聽講);幸學(皇帝巡視學校);幸御(帝王巡遊時駐蹕) (9)特指帝王與女子同房[(ofemperor’)sexualintercourse] 婦女無所幸。

——《史記·項羽本紀》 (10)又如:得幸;御幸;王因幸之 (11)遇[meet] 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12)使…活命[savesb.’slife] 汝天下之國士也,幸汝以成而名。

——《呂氏春秋》 ◎幸xìng 〈名〉 (1)幸福[happiness] 大丈夫得死於疆場者,幸也,吾何恨焉?——《三國演義》 (2)受寵的人[favourite] 妾媵盈宮,非無愛幸也。

——《申鑑》 (3)姓 常用詞組 倖存幸而幸福幸好倖進幸虧倖免幸甚幸事幸喜幸運幸運兒幸災樂禍©漢典 幸國語辭典 幸ㄒㄧㄥˋxìng 名 福分。

如:「榮幸」、「三生有幸」。

唐·司空圖〈修史亭〉詩三首之二:「甘心七十且酣歌,自算平生幸已多。

」 姓。

如晉代有幸靈。

副 意外獲得的。

如:「萬幸」。

《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紀三》:「諸犯贓罪已款伏及當鞫而幸免者,悉付元問官以竟其罪。

」 多虧。

如:「幸蒙厚愛」、「幸有大家鼎力相助。

」《文選·江淹·雜體詩·王侍中》:「去鄉三十載,幸遭天下平。

」 動 高興。

如:「慶幸」、「欣幸」、「幸災樂禍」。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

」 希冀、盼望。

《後漢書·卷二九·鮑永傳》:「臣事更始,不能令全,慚以其眾幸富貴,故悉罷之。

」 舊稱帝王皇族親臨某地。

如:「巡幸」、「臨幸」。

《紅樓夢·第二三回》:「話說賈元春自那日幸大觀園回宮去後,……又命在大觀園勒石,為千古風流雅事。

」 ©漢典 【寅集下】【干】 幸·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5 幸《康熙字典》 【寅集下】【干】 幸·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5 〔古文〕㚔𠂷【唐韻】胡耿切【集韻】【韻會】【正韻】下耿切,𠀤音倖。

【說文】本作𡴘。

吉而免凶也。

【前漢·高帝紀】願大王以幸天下。

【註】晉灼曰:臣民被其德,以爲徼倖也。

師古曰:幸者,可慶倖也。

故福善之事皆稱爲幸。

又【小爾雅】非分而得曰幸。

【增韻】非所當得而得,與不可免而免曰幸。

【論語】罔之生也,幸而免。

【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

【晉語】德不純,而福祿𠀤至,謂之幸。

【荀子·富國篇】朝無幸位,民無幸生。

又冀也。

【禮·檀弓】幸而至於旦。

【註】幸,覬也。

又【玉篇】幸天子所至也。

【蔡邕·獨斷】天子車駕所至,見令長三老官屬,親臨軒作樂,賜以食帛,民爵有級,或賜田租,故謂之幸。

又【玉篇】幸,御所親愛也。

【前漢·佞幸傳】但以 媚貴幸。

又姓。

【萬姓統譜】望出鴈門,晉有幸靈。

唐有幸南容,貞元中進士。

宋有幸元龍,嘉泰初進士。

又【韻補】古叶散。

【易林】疾貧望幸,使伯行販。

 【韻會】或作𠂷。

【篇海】或作𢆎。

𠂷字原作夭下糸。

©漢典 【卷十】【夭】 𡴘《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幸”字頭,請參考“𡴘”字:) 【卷十】【夭】 『說文解字』 吉而免凶也。

从屰从夭。

夭,死之事。

故死謂之不𡴘。

胡耿切 『說文解字注』 (𡴘)吉而免凶也。

吉者,善也。

凶者,惡也。

得免於惡是爲幸。

从屰从夭。

屰者,不順也,不順從夭死之事。

會意。

胡耿切。

十一部。

夭,死之事。

左傳所謂夭札,不終其天年者也。

死謂之不幸。

依韵㑹本。

死爲不幸,則免死爲幸。

©漢典 幸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ɕiŋ˥˧唐代读音hɛ̌ng日语读音SAIWAISHIAWASESACHI韩语罗马HAYNG现代韩语행 客家话[客英字典]hen5[台湾四县腔]hen5[梅县腔]hen5[宝安腔]hen3[沙头角腔]hen5[东莞腔]hen3[客语拼音字汇]hen4[陆丰腔]hen6[海陆腔]hen6粤语hang6 近代音曉母庚青韻去聲杏小空;中古音匣母耿韻上聲幸小韻胡耿切二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匣母青部;王力系统:匣母耕部; 官话晋语吴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客语 韵书上古音中古音 ©漢典 幸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幸」說文‧夭部「幸」 甲骨文金文秦系簡牘說文小篆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異體字㚔倖婞𠂷𡴘𢆎羍𦍒 ©漢典 【載入評論】 【論壇討論】 同音字 睲(xing4)杏(xing4)姓(xing4)𠂷(xing4)性(xing4)㴆(xing4)兴(xing4)緈(xing4)䛭(xing4)臖(xing4)㒷(xing4)倖(xing4) 同部首 干幵平年幷幹并 同筆畫 泷虰杹疚使泦臤妳妹转瓫剀 初中古詩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曹操《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曹操《龟虽寿》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