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每個孩子, 都是我們的孩子(附超擬真實作練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每個孩子, 都是我們的孩子(附超擬真實作練習) | 誠品線上.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每個孩子, 都是我們的孩子(附超擬真實作練習) ...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親子教養79折起 親子教育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附超擬真實作練習)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附超擬真實作練習) 作者 李儀婷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附超擬真實作練習):想要對孩子表達關心之意,一開口孩子就發脾氣;想迅速解決孩子的爭端,但自身情緒卻讓孩子像爆米花炸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想要對孩子表達關心之意,一開口孩子就發脾氣;想迅速解決孩子的爭端,但自身情緒卻讓孩子像爆米花炸開……為什麼孩子分秒都在挑戰父母極限?核對彼此觀點、聚焦問題核心,和孩子好好說話。

➢先讓問題跑一會兒‧與戰火保持距離,先平穩內在,別讓情緒影響你應對的姿態‧孩子情緒仍沸騰時,只需陪伴,不必急於進場對話‧尋找對話破口,貼近孩子的心,才能展開有效對話➢以薩提爾模式展開對話‧寧靜而專注的傾聽,讓孩子有被注意、被尊重,甚至被接納的感覺‧以好奇探索衝突,核對孩子真正的意思,讓問題聚焦‧結束對話時,誠摯欣賞孩子的努力,把負向行為轉為正向價值➢拋棄對話慣性‧不要以高壓語言介入戰火‧不要以上對下、過來人的姿態對話‧不要以自己的價值判斷回應,忽略孩子的深層需求➢應對的姿態‧良好的溝通,始於父母平穩的內在‧直拳教養,讓孩子變成情緒怪獸;蹲下來,看看孩子目光裡隱藏的故事‧情緒升起時,不急著應對,柔軟的語言,能帶來深層的反省與覺察‧你可以有期待,但允許期待落空,並學著接納失落‧在日常裡埋下愛的訊息,讓自己成為孩子最溫柔的牽絆☆以薩提爾模式開啟的親子對話☆溝通出現障礙時,試著挪動孩子的感受位置,將對話導向一個有接納有體諒的過程,才是有效溝通。

◆有氣喘病史的老大三三咳得嚴重,要求媽媽坐著抱她睡。

沒多久,妹妹川川趨前,也來討抱。

媽媽:「姊姊生病不舒服,我抱著她,讓她睡一會兒。

」川川眼眶泛紅:「媽媽不愛我了,我也想要抱抱!」媽媽:「我很愛你,但現在姊姊咳嗽很嚴重,所以媽媽得抱著她睡……」川川:「媽媽,我也不舒服,咳咳(假咳),我也要抱抱。

」……◆當溝通陷入僵局,試試看,要在下列對話中填入什麼句子,才能讓各據一方的親子對話匯流,有效溝通?媽媽:「川川有看到姊姊生病了嗎?」川川:「有。

」媽媽:「川川覺得姊姊是很舒服還是很不舒服?」川川:「我覺得姊姊很不舒服。

」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川川:「好啊!要怎麼幫姊姊?」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川川認真思考了一會後說:「媽媽抱姊姊沒問題,我可以幫忙。

媽媽,你抱完姊姊,也可以抱抱我嗎?我也想要你抱抱!」(詳見本書p.135)專文推薦李崇建│作家、教育家許榮哲│華語首席故事教練歐陽立中│Super教師、暢銷作家溫暖推薦成蒂│薩提爾模式資深婚姻家庭治療師與教學導師曹中瑋│資深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諮商心理師陳品皓│臨床心理師彭菊仙│親子作家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作家賴曉妍│三寶媽兼童書作家(依筆畫排序)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齊聲讚譽|.儀婷以故事敘述,再以框架反覆解說,有助於學習者反覆練習。

期望學習者也能整理自己的冰山,跨越慣性的應對,邁向新的應對姿態。

──李崇建作家、教育家.利用孩子的過去,解決孩子的未來。

儀婷帶你回到親子衝突現場,利用簡單提問,三言兩語就讓孩子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

──許榮哲華語首席故事教練.「溝通」,一直是親子關係裡最大的挑戰,良好的溝通實在不簡單。

我們在交談中,總是太習慣用行動模式解決問題,而忽略了體察彼此在語言背後的情緒,以致於溝通非但沒有互通,反而帶來更大的鴻溝。

好在有儀婷老師的著作。

我喜歡儀婷老師分享她在關係中的每一段對話與覺察,不僅有深度,還有一種暖暖的溫度,平實而雄厚。

這鐵定是一本不容錯過的佳作,我由衷向您推薦。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父母在教養子女時,常落入一個陷阱,便是想解決孩子的問題。

不料,解決了一個,還有另一個,沒完沒了,於是抱怨:「究竟什麼時候才能不用操心孩子?」我慢慢體悟到,薩提爾對話的精神之一,就是不試圖解決,而是允許問題存在。

當不試圖解決或對抗問題時,你才不會總是期待孩子非得要改變。

而在允許的過程中,有機會去探索、好奇、疑惑、反思,同時深刻覺察及接觸內在,更重要的是,完全打開與接納自己。

這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格外關鍵。

因為,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大人如何幫忙解決問題,而是感覺到自己被理解、有人承接住他了,孩子也會漸漸長出承接自己的能力。

我佩服儀婷老師在接觸薩提爾模式後,身體力行於自己的家庭生活與教養過程中。

經過細細爬梳,將心路歷程化為文字,呈現在眾人面前。

書中有儀婷老師與孩子互動的實況,透過案例,拆解薩提爾對話的過程、技巧與精神,還有很多儀婷老師的心得與獨到見解,相當引人入勝。

然而,就算細細讀完,還是會感到知易行難,這是正常的。

因為,你帶著一份想立刻用來解決孩子問題的期待,而這個期待本身,會讓你又落入想要對抗問題的陷阱中。

如果是這樣,好吧,那就允許自己暫時做不到,接納這樣的自己,就像儀婷老師說的:「接納失敗,比懊惱更重要」,接著,「讓問題跑一會兒」吧!──陳志恆諮商心理師.這幾年薩提爾對話火紅,被證實是能透澈理解孩子表象偏差行為及其背後深層導因的好方法。

但是,薩提爾的冰山各層次理論、停頓或核對等基本技巧並不好理解,且從理解到真正落實於展開對話,又需不斷累積經驗,方能掌握其中的眉眉角角,甚至需要專業老師的提點,否則常會自陷誤區。

我非常推薦儀婷這本書,因為這是一本結構完整、非常細膩拆解對話步驟與重要技巧的實用手冊。

同時,儀婷的敘述深入淺出,充滿了同理的溫度、順暢易懂,對於想要入門的家長、師長,無疑是最佳自學教材。

──彭菊仙親子作家.希望本書能連同媽媽手冊,一起送到所有新手父母手上。

媽媽手冊安頓的是外在,而本書,安頓的是內在。

──歐陽立中Super教師、暢銷作家.我們不喜歡溝通,尤其是跟孩子。

溝通是一道複雜的心理運作歷程,必須設定目標→確認情緒與想法→預判後果→丟出語言→卡關→重新設定。

一旦發生衝突,這些箭頭便足以把你射成刺蝟。

因此我們喜歡下指令,因為只需要一個箭頭。

但這個箭頭抹煞了很多東西,畢竟在我們面前的,不是軟體,而是人心。

幸運的是,本書作者李儀婷給出了三樣工具,讓箭頭成為指引,帶你走進孩子的心,分別是:傾聽、核對、用心。

側耳傾聽,完整蒐集訊息;核對確認,澄清孩子的真實需求;用心看待,孩子的正向價值。

每樣工具皆以生活實例開箱,刪掉艱澀的學術名詞,留下實用句型。

目的很簡單,提醒你工具就在手邊,別忘記帶進日常對話裡。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作家、「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粉專主編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李儀婷小說家,親子教養作家。

現任「新店炫心星自學團」閱讀課專業教師,「走電人電影公司」影像總監與親子教養與溝通專業講師。

是台灣六年級最具史詩敘述魅力的小說家。

著有小說集《流動的郵局》、情慾小說《10個男人11個壞》、名人傳記《生命的眼睛》、電影劇本《風雨中的郵路》、少年小說《卡里布彎.數學獵人》、少年小說《九份地底有條龍》,以及紀錄片「一閃一閃亮晶晶」副導、音樂舞台劇《媽祖不見了》總監製、小小說書人《九份地底有條龍》戲劇總監。

養育三個可愛的孩子,分別是三三、川川、一一。

從親子關係的衝突中,體察教養的重要,於是從文學創作走向親子教養,學習薩提爾模式導入家庭關係中,開啟家庭和諧的契機。

薩提爾模式的學習,師承資深治療師成蒂,以及台灣薩提爾模式的推手李崇建。

多年來融合多方學習和自身教養孩子的經驗,於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開辦親子教養與溝通工作坊,受到各地父母的信賴與推崇,亦應邀到台灣各級學校巡迴演講,帶領數百場家長及教師研習,以薩提爾模式處理親子溝通與人際溝通。

致力推廣「聽核心」對話新精神,協助父母與教師重返孩子身邊。

著有教養書《孩子永遠是對的》。

創辦「共融教養」平台,提倡「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

FB|李儀婷的親子教養、李儀婷的共融教養平台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推薦序跨越慣性應對,邁向新的應對姿態──李崇建推薦序利用孩子的過去,解決孩子的未來──許榮哲推薦序給新手父母的未來書──歐陽立中齊聲讚譽陳品皓、陳志恆、彭菊仙、劉仲彬自序我的名字叫,母親──李儀婷第一部對話前觀念的釐清1.打破慣性—無法對話的,是孩子還是父母?2.允許—接納失敗,比懊惱更重要3.對話目標—為何我們總是傷痕累累?第二部解構對話路徑一、停頓:讓問題跑一會兒1.停頓—傳統對話與停頓對話的差異2.破口—尋找對話的契機3.發言權—有效的對話4.核對—讓孩子從幽谷中覺醒5.規範—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實作練習1正向對話二、聽核心:新對話精神1.三道安全卡榫—傾聽、複誦、核對2.核對優先—拋棄遇事就解決的慣性3.核對再核對—化解手足戰爭4.核對的脈絡—以貼近孩子為導向5.無礙的溝通—挪動孩子的感受位置6.欣賞—負向行為到正向價值7.一致性表達—保持內在平穩,與愛同行➢實作練習2從負向行為到正向價值第三部冰山:一個人的誕生一、幼兒冰山的養成1.幼兒教育—陪伴孩子生出決斷力2.幼兒教育—三歲孩子聽不懂人話?3.學齡教育—七歲,一個人的退學4.共融教育—雙軌校正系統5.家庭系統根基—親密關係二、冰山資源:一個人的誕生1.冰山各層—探索冰山底層的真相2.冰山下的感受I—情緒暴發三層次3.冰山下的感受II—不做情緒的傀儡4.冰山中的觀點—別讓「傷痛」箝制彼此的心5.冰山裡的期待—愛的恐怖分身6.冰山裡的渴望I—愛,阻止悲劇7.冰山裡的渴望II—媽媽,你還愛我嗎?8.冰山裡的自我—愛,是生命力的泉源➢實作練習3探索冰山底層的訊息,進行有效對話 商品規格 書名/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附超擬真實作練習) 作者/ 李儀婷 簡介/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附超擬真實作練習):想要對孩子表達關心之意,一開口孩子就發脾氣;想迅速解決孩子的爭端,但自身情緒卻讓孩子像爆米花炸開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9789864798650 ISBN10/ 9864798650 EAN/ 9789864798650 誠品26碼/ 2681842732007 裝訂/ 平裝 頁數/ 272 語言/ 中文繁體 級別/ 無 開數/ 25K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薩提爾親子對話專家李儀婷,從實戰經驗淬鍊超強親子對話練習,30種失控情境x3個對話工具x3道安全卡榫x3不1要,超擬真實作練習,讓你三言兩語,扭轉親子、手足間的情緒困境。

試閱文字 內文:停頓,讓問題跑一會兒  停頓,在對話過程裡,屬於基礎能力,也是父母掌控親子對話節奏,最主要、最得力的工具。

  停頓有太多的益處,無法一一盡數。

停頓的奧妙,也難以盡說,只有涉入對話的學習者,真正使用它,才能明白停頓的必要性。

  剛開始使用「停頓」這項工具,可能較不易上手,但若轉換為白話一點的說法,停頓就是「讓問題跑一會兒」,應該就不難理解如何使用。

  例如:孩子摔倒,前來找父母哭鬧、討抱,那麼大人只要照孩子的想望,讓孩子哭一會兒,或抱孩子一會兒,任由孩子的情緒跑一會兒,看看一段時間過後,孩子的情緒有何變化。

  例如:手足爭執,哥哥與弟弟爭奪玩具互不相讓,做父母的就在一旁看著兄弟倆的衝突即可,讓衝突自己跑一會兒,看有無其他變化。

  父母若因為孩子哭或吵鬧,而覺得疲累萬分,也可以趁著讓問題跑一會兒的空檔,適時調整自己的呼吸,在停頓的縫隙中緩慢穩定自己的內在。

  停頓,有著多層次的意義,有時是為了讓自己即將高漲的情緒恢復平穩,有時是為了讓彼此有足夠的時間思索與覺察,有時則是為了拉開距離,讓彼此都能用更豐富的目光,重新理解對方、貼近對方。

  停頓這項工具,用得好是藝術,運用稍有差池,則是冷戰。

  在這一章節,將會利用一次「手足衝突」事件,完整解構「對話脈絡與工具」。

調解手足衝突的對話脈絡  以下先呈現對話的全貌,讓讀者明白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對話的路徑。

  今年暑假,我和先生帶著三個孩子在台東遠地旅行。

  帶孩子出門旅行,肯定都有這樣的經歷:歡喜的帶孩子出遊,最後卻狼狽回家。

讓父母狼狽的,絕對不是旅行的路途多遙遠,而是路上孩子們的爭執衝突不斷,哭聲尖叫崩潰聲不絕於耳。

  我的孩子也是如此,台東八天的旅行,從出門那一刻鐘就戰火四起,爭執不斷。

旅行到了第三天,一早出門前,姊姊三三和妹妹川川發生爭執,姊姊忍不住動手打了妹妹。

  妹妹瞬間悲從中來,哭得肝腸寸斷,於是我開啟了對話,其路徑如下:  我(對川川)說道:「我知道你很委屈,媽媽答應你一定會處理好這件事,你願意相信媽媽嗎?」  川川:「我相信。

」  三三忍不住好奇的問:「媽媽,你會怎麼處理?」  我道:「這次旅行已經過了三天,我在思考這次旅行的意義,未來還有五天的行程,我該用什麼樣的理由支撐自己繼續走完全程?」  三三困惑:「媽媽,你說的是什麼意思?我聽不懂。

」  我重新述說:「我的意思是,旅行已經第三天了,這三天來,你們是開心的時候多,還是吵架的時候多?你能告訴我嗎?」  三三回答:「吵架的時候多。

」  我說:「那麼,請你告訴我,能支持我繼續走完剩下旅程的理由,是什麼?」  三三無法回答我的提問,反而執拗的說:「媽,我不想回去,我想繼續旅行。

」  面對三三的反應,我附和:「我也想繼續旅行,但想要繼續旅行,不代表可以動手打人,更不表示我能接受旅行時你和妹妹兩個人每天吵架。

所以,我需要你告訴我,支持我們繼續旅行的理由是什麼?」  三三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後,緩緩說著:「媽,我會跟妹妹自己處理好問題,之後也不會一直這樣吵架,等我和妹妹處理好問題後,你願意繼續帶我們旅行嗎?」  上述對話,看似簡單,但是若能明白內裡每個困境的處理工具,以及對話轉彎的緣由和運作的原理,在何處將對話停頓,就能讓對話成為力量,自己生出翅膀,扇起一陣清風。

  接下來的章節,將介紹幾個「對話」過程不能缺少的「工具」與「觀念」:  1. 停頓  2. 破口  3. 發言權  4. 核對  5. 規範三道安全卡榫 傾聽、複誦、核對  寧靜而專注的傾聽、複誦孩子的疑問、深層核對孩子的意思,  三道安全卡榫,救孩子遠離危險的家庭溝通系統。

  幾年前,一位名校新生跳樓自殺。

  雖然這不是高中學生自殺首例,然而資優孩子面對高壓環境,選擇結束生命,父母在孩子走上絕路之前,是否曾經接獲孩子的求救訊號?  事實上,這個孩子在出發走上歸途之前,確實發出求救聲,只是父母錯過了,不知道那竟是孩子的求救訊號。

  孩子曾經不只一次告訴父母不想進第一志願,因為怕好學校的壓力太大,想降讀第二志願。

  父母對孩子有期許,好不容易考上了第一志願,怎麼可以放棄?因此他們大大鼓勵孩子勇於嘗試挑戰,沒有迎向挑戰就退縮的人生,不是他們期望孩子該有的特質。

  就這樣,孩子走進了充滿黑洞的恐懼與想像中。

  父母其實沒有錯。

面對挑戰,要求孩子要勇敢面對,怎麼會錯呢?  孩子也沒有錯。

面對恐懼,知道自己能力,因此提出想法,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內心的焦慮,何錯之有?  那麼,造成這場悲傷的結果,究竟是誰?  那肯定是家庭溝通的系統不完善,造就了悲劇。

  救孩子遠離危險的首要安全卡榫,就是「傾聽」。

  當孩子在陳述「恐懼」時,若父母做好傾聽的準備,全神關注孩子,傾全身之姿傾聽,孩子便能鼓足勇氣將內在的恐懼全盤托出,傾訴於父母。

若父母傾聽的姿態是敷衍的,沒將孩子的恐懼當一回事,那只怕要錯過孩子的求救訊號了。

  與人相處,傾聽絕對是第一步。

如果孩子向母親陳述自己在學校遇到的困境,母親卻正在做家事或煮飯,僅以背部或斜眼面對孩子,那麼孩子接收到的訊息就是:母親很忙、很煩躁,沒空理我,最好不要跟母親說話。

  如果傾聽的姿態,是寧靜而且專注的,以完整傾聽的方式,與孩子面對面看著孩子,孩子接收到的訊息則是:我是重要的,母親很想知道我發生的一切。

  一旦傾聽的橋搭建好了,孩子自然也會順著橋,從對岸向我們走來。

  「聽核心」對話精神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展開,尤其「核對」含納「傾聽」、「複誦」、「深層核對」等層次,這便是教孩子遠離危險的三道卡榫。

初期使用「核對」,需要父母多一點的覺察,以免被過去的慣性給牽引而不自覺。

  有一回我開車載著二女兒川川。

當時她坐在後座,我們漫無目的的閒聊,有時聊聊天氣,有時聊聊天空的澄澈,有時則聊聊盤旋的老鷹。

有那麼一瞬間,我看見路邊有隻黃色小蝶,在我等紅綠燈時,從車前翩翩飛過。

  川川突然問我:「媽,蝴蝶是怎麼做的?」  什麼意思?我納悶極了。

  我腦子裡飄過的畫面是:毛毛蟲蛻變成蝴蝶。

所以蝴蝶是毛毛蟲做的?這是什麼怪問題?但川川應該不是這個意思,應該是……腦子裡出現的另一畫面是:用紙摺出蝴蝶的樣子!  一想到紙做的蝴蝶這答案,我內在突然湧出不耐煩,川川這傢伙幹嘛在這時候出難題,是想叫我做一隻蝴蝶給她嗎?她不知道我在開車嗎?  如果按照過去慣性,我肯定回孩子:「到底在講什麼?蝴蝶就是蝴蝶,能用什麼做?你怎麼連問個問題都不會問!」  但如果我會使用「核對」裡三個層次的工具,我無須過度詮釋孩子話中的意思,只需將孩子的提問,重新複述一次,許多問題便會自己找到出口。

  當下,我便依著女兒的問題畫個葫蘆,把問題丟回去給川川,我問:「毛毛蟲是怎麼做的,你的意思是?」  川川很可愛的伸長雙臂,回應我:「就是我忘記要怎麼用手做出蝴蝶的樣子啊!」  聽見川川的回答,我不禁笑了。

我差點誤解了孩子的意思而胡亂發脾氣了呢。

  我僅以對話中「聽核心」的第一與第二層次的「傾聽」與「複誦」(核對工具之一),順利讓問題自己找到出口,化解了。

  如果面對女兒的提問,我被過去慣性牽引,僅以我聽到的「觀點」產生出「不好的感受」,直接以「情緒」回應孩子的問題,斥責孩子連一個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問,沒有去「核對」她的真正意思,我和孩子就會在「認知」上辯論,以情緒來溝通,這樣的對話過程,就已失去了「傾聽」,自然也不會有第二層的「複誦」,更不會有更深層的「核對」(此處核對指的是「冰山」各層次的核對)出現,這一切都起因於大人內在的不平穩。

  對話中的核對能否展開,父母內在是否平穩,是親子對話是否成功的關鍵,影響甚巨,不得不時刻覺察與警惕。

  名校學生自殺事件,倘若父母親停下來,聆聽孩子內在的恐懼,去核對孩子對於學習的想法,結局是否會不一樣? 試閱文字 推薦序:跨越慣性應對,邁向新的應對姿態李崇建 作家、教育家  儀婷有三個孩子,三個孩子各有特點,都是可愛的寶貝。

  我與孩子們出遊,常見他們哭鬧,也看見和諧。

有時候打電話給儀婷,話筒常傳來爭執聲音。

三個孩子朝夕相處,難得相親相愛,時常吵吵鬧鬧,這就是孩子的特性,只要不執著於和諧,孩子們的吵鬧也很美。

  我以欣賞眼光看待,因為我不是當事人,即使跟孩子們相聚一堂,我都只是「過客」罷了,不必跟寶貝們朝夕相處。

儀婷則不一樣,她每天照顧孩子。

  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三個幼齡孩子在一起,東邊一下子哀號聲,西邊一下子抱怨聲,一會兒又冒出求助聲音……身處其中的父母,多半被弄得心浮氣躁,儀婷卻能安然從容。

這並非她天生的特質,而是靠後天學習而來。

  早年儀婷的大女兒三三出生時,她的教育觀念較傳統,待見三三出現狀況,立刻調整觀念,參與薩提爾工作坊,閱讀書籍與實踐,甚至打電話來詢問。

她與我雖為兄妹,但是早年我對她甚嚴厲,成年之後我們關係靠近,乃借助學習薩提爾模式,彼此都有很多成長。

但消除心中傷痕並非易事,她能打電話詢問對話、教養,我以為著實不容易,亦可見她一路走來有多堅韌。

  儀婷雖然勇於學習,但過程並非順遂。

她透過不斷學習與調整,一路走至今天的嫻熟、安然與穩定,並且以薩提爾模式為基礎,發展出更為生活化的運用,我感到十分讚嘆。

  她將繁複的冰山框架,以簡單的語言整理,將「核對」貫串起來,實在非常美妙。

為何核對就能帶來釐清,帶來成長與力量?這就是薩提爾模式的精要。

因為人從來都是向上發展,都是趨向真、善、美,趨向愛、價值、意義、自由,趨向人的存有與生命力,亦即冰山渴望層次以下,指向人存有的層次,從沒有人想趨向墮落。

若是生命趨向墮落,趨向負向的所在,那一定是某地方卡住了。

因此只要藉由好奇,層層澄清、核對生命發展的意圖,就能幫助對方朝正向發展,尤其是面對孩子更易引導。

但這牽涉到父母本身是否能接納、體現愛、允許更多自由進入,還有對話方向是否正確,指向的是冰山渴望層次,而不是滿足父母期待而已。

  在本書中的諸多案例,儀婷以故事敘述,再以框架反覆解說案例,有助於學習者清晰,亦有助於學習者反覆練習。

也期望學習者清晰語言之餘,必須理解脈絡指向冰山底層,指向人生命存有之地,也需要整理自己的冰山,才能跨越慣性的應對,邁向新的應對姿態。

  儀婷邀請我寫序,我因珍惜自己時光,已經甚少為書作序。

但儀婷是我妹妹,我很願意為她作一序,以表達兄妹彼此的看重。

但我雖願意為書作序,實則想快速略讀,就能迅速下筆為文。

未料這本書相當好看,也引發我的興趣,了解儀婷這幾年所學為何?我愈看愈有興趣,乃覺儀婷與孩子對話的能力強大,早已超出我的視野,我覺得欣喜亦感動。

  儀婷年紀小我八歲,學習薩提爾模式也晚,我猶記得她剛學習時的困窘,對話生硬且不到位,如今已經從我視線跨越了,超出我所看見的風景。

  我看儀婷的書,腦海浮出一個畫面,那是儀婷學齡前的一幕,她曾隨母親北上居住,好一陣子沒有回家。

有一天我聽見門鈴聲音,開門見一大女孩,張開雙臂向我擁抱,口裡說著:「哥哥!我回來了!」  我乍見一大女孩出現,竟作勢擁抱,本能往後退了幾步,心想這女孩是誰?隨即想妹妹怎麼瞬間長大了?變得美麗動人,且個性天真開朗,那麼令人喜歡的女孩。

但當時家庭氣氛不佳,我個性陰鬱彆扭,從未跟儀婷說起這印象。

且儀婷在家庭與我的陰鬱中,被我嚴厲以對的畫面歷歷在目,將她純真的性情與美,在成長過程中扭曲了,她也曾經陰鬱了好長一段時間。

  如今看她成長,書裡呈現動人的對話歷程,將孩子帶領得這麼美好,我心中充滿感激之情,也充滿欣賞與讚嘆。

相信閱讀此書的讀者,必定能有所收穫,也能引導家庭走向美好之途。

推薦序 利用孩子的過去,解決孩子的未來許榮哲 華語首席故事教練表面上,我是儀婷的丈夫。

實際上,我是儀婷的學生。

但骨子裡,我是儀婷的第四個孩子。

儀婷有三個孩子,三三、川川、一一,我本來是來應徵儀婷的老公,但最後卻活成了她的大兒子。

三個孩子,有七種排列組合。

至於四個孩子,就會瞬間飇高成十五種排列組合。

因為每天都要排解各式各樣的問題,於是久病成良醫,儀婷成了實戰經驗超強的四寶媽。

空口說白話,不如我們直接來上課吧!前面說過了,實際上,儀婷是我的老師,每天為我上一堂「對話課」。

今天這一堂課是「每個負向行為背後,都有正向資源」。

先說一個故事。

一對夫妻在公園裡散步,後頭傳來兩個高中生的對話。

「X,怎麼找不到垃圾桶?」「我X,對啊,這麼大的公園居然找不到一個垃圾桶。

」「XXX勒,老子跟它拚了,我就不信找不到垃圾桶。

」……當高中生走遠,妻子問丈夫剛才聽到了什麼?「這些年輕人實在太沒水準了,滿嘴的髒話,簡直就是……垃圾!」「垃圾?我很驚訝,你聽到的居然是這個!」「難道你聽到的不是髒話?那你到底聽到了什麼?他們還說了什麼嗎?」完全相反的,妻子告訴丈夫,她聽到的不是髒話,而是─這兩個高中生隨手就可以把垃圾丟了,但他們一直不放棄,到處尋找垃圾桶,這是個不容易的美德。

垃圾與美德,一負一正,兩種完全不同的價值,活在同一個人身上。

儀婷是我的老師,每天為我上一堂「對話課」。

上完課之後,她會立刻為我示範一個「即刻練習」。

舉個例子,就在我要寫這一篇推薦序的當下,就有個例子發生了。

回家的路上,老二川川在後座,叨叨唸著明天學校要打針,她很害怕。

此時,儀婷正在開車,而我坐在副駕駛座。

儀表板上的時速,顯示每小時六十公里。

我見識過川川以前在醫院裡,好說歹說,足足花了一個多小時,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死都不肯打針的畫面。

所以我本能認為這是個棘手的難題。

但我錯了!儀婷一邊開車,一邊自然的問:「川川,你以前打過針嗎?」「打過啊!」「那你會怕嗎?」「會啊。

」「那你是怎麼克服的?」「就……忍耐啊。

」「哇,我好欣賞這麼努力的你啊!」川川聽了,原來因為擔憂而拔高的聲音,開始放軟、放軟、放軟。

最後,後座的川川把頭靠在媽媽的肩,甜甜的說:「媽媽,我不怕打針了。

」儀婷依舊平穩的開著車,只是伸出一隻手,輕輕摸摸川川的頭。

從頭到尾,不到三分鐘,川川的問題解決了。

我看著儀表板,時速依舊保持在六十公里。

即刻練習之後,儀婷會告訴我,她是怎麼辦到的。

儀婷說,不要聚焦在負向行為,而是要利用簡單的提問,幫孩子找到自己的正向資源。

「孩子不是一出生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意思是……」「意思是─孩子已經走了好一段路了,早就發生過類似(打針)的事了,只是沒有人去肯定、欣賞她。

」「哇,秒懂。

」「當孩子親口說出自己的『正向資源』時,『一致性』就啟動了,沒有人能說服孩子,只有他自己可以。

」用孩子身上的資源來解決他自己的問題,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利用孩子的過去,解決孩子的未來。

在這本書裡,儀婷將帶你回到親子的衝突現場,教你三言兩語,就產生力量,學會讓孩子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喔,不只,儀婷還進一步將所有的問題,都濃縮成三個字「聽核心」,利用這個方法,你將學會如何解決所有的問題。

推薦序 給新手父母的未來書歐陽立中 Super教師、暢銷作家  記得有次,我在班上做了個活動,叫做「給父母的學測考題」。

就是要父母寫一份考卷,考題是對自己孩子的認識,像是孩子喜歡什麼?未來夢想是什麼?為了核對答案,我先請孩子們填寫。

  結果,小琳得知是要給父母填答案,臉馬上垮下來,說:「那我不要寫!」我知道背後必有原因,於是找她來聊聊。

小琳告訴我:「每次我跟父母分享學校開心的事,得到的回覆都是:『啥?你怎麼只知道玩?成績呢?』」  後來,她回到家就關上房門,不再說話了。

家長日那天,小琳媽媽出席了,我私下找她聊,告訴她小琳有多好,希望她能多給小琳肯定。

小琳媽媽說:「這些我都知道,可是她就不愛讀書啊!」我很好奇她為什麼那麼在意小琳的成績。

小琳媽媽告訴我,因為她希望女兒好好讀書,未來能找好工作、嫁好人家,不要像她一樣辛苦的經營小吃店。

  注意到了嗎?小琳媽媽是愛小琳的,但為何小琳卻遠遠逃開?  其實,得知要為人父母時,我們的「迷茫」是大過「喜悅」的。

  我們花了這麼多年,猛讀世俗認定的學科,卻沒有人教我們如何當個好父母。

於是我們貫行那一套「以愛為名」的綁架與責備。

  所以讀完儀婷的新書,我內心激動不已:「這是一本救贖親子關係的好書啊!」如果可以,我希望這本書能連同媽媽手冊,送到所有新手父母手上。

媽媽手冊,安頓的是外在,而這本書,安頓的是內在。

  儀婷是教養專家,她用薩提爾模式開啟與孩子的對話之門。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最讓我驚豔的,是儀婷把那些看似無跡可尋的對話,拆解成一步步明確的步驟。

像是善用停頓、尋找破口、取得主導權、核對問題、欣賞孩子。

  我和老婆剛有了女兒,這本書讀著讀著,我開始想像未來和女兒相處的畫面:有甜蜜、亦有衝突,但我知道的是,每次衝突,都將是我們更加了解彼此的契機。

  回到小琳的故事。

那時,我告訴小琳媽媽要鼓勵女兒,但卻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這一次,我領悟了「聽核心」的對話精神,若時光能重來,我會坦然自信的告訴小琳媽媽:「面對孩子,你可以傾聽、核對、欣賞……」化解橫阻在他們母女之間的那座冰山。

  但我知道時光不能重來,所以,我會把《薩提爾的親子對話》,交到小琳媽媽手上。

往後,也會把這本書的精神,傳遞到更多迷茫的父母心中。

試閱文字 自序:自序 我的名字叫,母親李儀婷  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所擔任過的職位裡,最難勝任、最沒成就感、最容易過勞、最容易被指責的,就是「母親」這個職位。

  我擁有三個珍珠般珍貴且獨特的孩子,分別是:大女兒三三、二女兒川川,與小兒子一一。

  但是,在大女兒三三兩歲以前,我採取的是打罵式教育,即便我已經催眠自己,非到萬不得已,不要動手。

但是養過孩子的人就知道,家庭裡到處充滿了「萬不得已」,所以演變到最後,不乖就打,無法溝通也打,吵鬧不聽勸更打,家庭中充滿了打罵的氛圍。

  打罵教出來的孩子,總是情緒化;嚴格教養教出來的孩子,也只有壓抑與疏離。

三三兩歲時,我嘗到她情緒的反撲,在我高壓打罵的餵養下,她成了一頭情緒怪獸,朝我狂怒嘶吼,我看見情緒崩潰的孩子眼裡,有著深深的無助與孤單。

  那一刻,我深深被她的反應給震懾了。

  直到現在,我仍然非常感謝三三當初願意冒著生命危險,朝我送出求救訊息,讓我有機會在養育孩子的路上,不只踩了煞車,還逆向行駛,走上了實踐薩提爾模式的教養之路。

  學習薩提爾模式最初是為了教養孩子,但最後改變最多的是自己,因為在那之前,我還是個對「愛」生疏的媽媽。

  我以薩提爾模式教養孩子,長達七年的實踐,從中提煉出薩提爾模式的精神,以實例告訴大家如何在家庭中運轉。

也告訴大家該如何面對在實際運用薩提爾模式後可能遇到的困境。

  其中心目標,即是「溝通=陪伴孩子走一段成長的路」,只要在這個目標上所進行的親子溝通,大抵都是正向且準確的。

  母親,向來背負著孩子所有「好」與「壞」的責任,我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養育的過程,考驗一個母親的耐力與毅力。

孩子吵鬧,是母親沒教好;孩子生病,是母親沒照顧好;孩子功課不好,是母親沒用心;孩子出了問題,一切都是母親的責任。

母親顯得那樣的萬能又那樣的渺小。

  只要孩子出現奇怪的行為舉止,全世界的人,不管有沒有養育孩子的經驗,都可以對母親說一嘴教育,指責母親:都是你太寵孩子,才會把孩子寵出這樣的個性。

  如何在眾多外在「婆媽」高手夾擊下,成為孩子稱職的母親?  曾經,有一個朋友前來訴苦,她說:「我壓力真的好大!孩子生氣了、哭了,我也會心情不好。

但是我選擇等孩子哭完,再跟他溝通,但是所有人都指責我,說我這樣太寵孩子。

我真的覺得好無助,沒有人支持我,我也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在教孩子,還是在寵孩子。

」  聽到這些求救訊息,我想起自己一件微不足道的洗衣小事。

  我們家有個洗衣籃,因為工作型態的關係,我無法每天都把衣服給洗了,總是等到洗衣籃裡的衣服滿了,而且滿得像座山,大女兒三三便會大聲提醒我:「媽媽,衣服滿了,該洗了哦!」  聽到三三提醒的隔天,或再隔天,等我稍有空閒時,我才能正視衣服山的問題,將整籃倒入洗衣機一次解決。

  前幾天,衣服山又出現了,三三提醒我,我應聲好,並沒有馬上處理。

  隔天,三三去保母家玩,順便在保母家洗了澡,吃了飯才回來。

  回家後,三三說:「媽,婆婆說我的襪子底下很髒,說你都沒幫我把襪子洗乾淨,她說你應該要把襪子拿出來單獨刷一刷,這樣才會乾淨。

」  我點頭說:「我知道了,下次我會注意。

」  三三又說:「媽,婆婆說你很懶,說你都沒有整理家裡。

」  我笑了笑,大聲回答:「噢!對耶,我太忙都沒空整理家裡,真抱歉。

」  面對保母透過孩子傳遞過來的話,我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那是事實。

我實在太忙亂,忙得必須去抉擇什麼事得先做,什麼事必須緩一緩。

這是我的選擇,所以面對旁人的指導,我承擔得起,因為我不必對全世界負責,我只要對得起我自己的渴望,那就夠了。

  當三三走進房間,看見洗衣籃裡的衣服山消失了,她大聲驚呼:「媽,你把衣服都洗了耶!」  我說:「是啊,今天剛好有空,就趕緊把衣服洗了。

看你笑得這麼開心,這有什麼值得開心嗎?媽媽每次都會洗呀!只是有時候洗得快,有時候洗得慢,但什麼日子該穿什麼制服,從來都沒少過,這有什麼值得笑的嗎?」  三三回應:「媽,婆婆說你沒把襪子洗乾淨,沒把家裡整理好,是個不好的媽媽。

但是我覺得,你是全世界最棒的媽媽,你這麼忙,還記得幫我們把衣服山給洗了,洗完後還要把衣服摺回去衣櫥裡。

你做了這麼多,婆婆還說你什麼都沒做。

媽,你是我見過最棒的媽媽了。

」  親子溝通的目標,不只是陪孩子走一段成長的路,其實,也是陪自己走一段過去來不及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愛與完熟之路。

  如果此刻看這本書,也是個擁有「母親」身分的你,親愛的「母親」,我必須告訴你,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必去符合別人強加在你身上的期待,也不必在乎別人是怎麼看你的。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乏批評與攻擊,所以你得扛得起攻擊,撐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供給你自己與孩子一個安全的小島。

在這片天地裡,最重要的不是別人的目光和別人的想法,最重要的永遠只有你和孩子,只要你和孩子快樂,親子的關係無礙,那麼,外面的世界說了什麼,那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母親,這份工作,是我做過最剛強,也最柔軟的工作,得抵抗全世界,又得溫柔呵護稚嫩的孩子成長,不為什麼,只因我們的名字叫「母親」。

試閱文字 導讀:文/陳怡琳(天下文化副主編)  我家是老公寓,與鄰棟距離挺近,偶爾會聽到某家父親怒吼孩子(清晨夜晚都有),接著孩子就像爆米花啵啵啵炸開了。

有次那家孩子爭吵聲震天響後,媽媽崩潰呼喚爸爸,「你快把他們帶出去不然我要中風了。

」隔壁鄉親我也好想探頭出去大喊你們到屋子中間吵不要在窗戶邊啦。

  只要是孩子,一定會「歡必罷」。

孩子的表述能力或詞彙,可能都還不足以完整闡述自己為什麼要鬧脾氣,因此跳針、耍賴樣樣來,有手足的話更是鬧得不可開交。

  父母該如何在被孩子搞得怒氣高張、疲累不堪時,還耐得住性子冷靜平和的引導孩子,讓親子雙方都充分理解問題癥結?  作者李儀婷在大女兒兩歲以前,採取的是打罵式教育。

沒想到孩子情緒反撲,朝她狂怒嘶吼。

情緒崩潰的孩子眼裡有深深的無助與孤單,讓她深刻理解親子對話的重要,因此她走上學習薩提爾之路,更將之導入家庭關係中。

在本書中,她以生動精采的實例,跟讀者分享如何在與家人相處時,靈活運用薩提爾模式,探索問題背後的訊息,進行有效對話。

  現在,李儀婷在遇到三個寶貝孩子鬧彆扭、手足衝突時,她不會急著介入,而是先讓問題跑一會兒;在這個空檔,也適時調整自己的呼吸,停頓一下,緩和情緒,並充分善用三種對話工具:.用心傾聽,完整蒐集訊息:包含表情、聲音、姿態等任何能散發訊息的動作,都需呈現「誠懇傾聽的樣子」,不可敷衍。

.核對確認,澄清孩子的真實需求:為了確保對象(孩子)陳述的事件(故事),是你耳朵聽到,並是你理解的那樣,而做出的進一步詢問。

.給予欣賞,建立孩子的正向價值:是一段對話最好的結束語。

誠摯欣賞孩子,孩子將因父母的肯定,培養自我價值與自信。

  這本書,就是李儀婷從生活中提煉出薩提爾模式的精神,將長達七年的實踐,與讀者分享。

書中每篇都有親子間的對話,從戰火升溫,到善用幾項對話工具,讓壞情緒煙消雲散,將問題帶往好的方向發展。

  書中並清楚列出我們內心冰山的五個層次,用故事詳細說明冰山裡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與自我,讓你更了解孩子,也讓親子關係更融洽。

活動 -6/15暖身慶|圖書滿$618折$60 【買書送米】圖書滿千贈米一包(海外訂單恕不參加) 天下文化全書系雙書75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