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家長注意!備好這些藥,娃生病不用非要擠醫院!兒科名醫推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到冬季,各大醫院兒科總是爆滿

對於孩子生病

其實很多時候真沒必要十萬火急往醫院擠

那到底哪些病症在家就可以吃藥解決?

針對小兒常見病,都有什麼常用藥?

咱二兔親子聯盟的首席內容荊芥,媒體從業16年

結合自己的經驗,又採訪了專家

專門寫了一篇相關文章

內容超級實用

絕對值得各位粑粑麻麻收藏哈

上周三,我去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看望生病住院的二兔故事屋海棠姐姐,順便拐到兒科門診去看了一下。

我的天,這還是下雪第二天不好出門,醫院兒科診室前的走廊都塞滿了人。

這種場景我太熟悉了,因為以前就常常擠在這個排隊大軍里,崩潰不已。

看病沒個半天打不住,而更崩潰的是,很多時候,想掛哪個專家的號,根本掛不上。

但自從我2009年在媒體開始跑衛生口,接觸的兒科專家多了,就明白這看病大軍的隊伍里,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可能根本不需要去醫院、更不必非要擠專家號。

而且在兒科診室外,各種病娃密集地扎堆在一起,小病傳染成大病的風險反而更高。

然後我就不斷請教,而且結合我家小朋友的生病套路——連著大吃幾天,開始有口氣,然後不小心著點涼,流點鼻涕,偶爾會咳嗽幾聲,然後就可能會越來越頻繁,接著會喊嗓子疼,有時體溫還會升高,然後我一般都會淡定地去藥店買藥——總結出一套小朋友的用藥規律。

為了讓大家心裡也大概有個數,不要娃一生病就擠醫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總結的這些用藥規律。

當然,為了更專業,我又專門請教了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兒科專家任獻青教授。

特邀專家/任獻青

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常務委員等。

擅長治療過敏性紫癜、紫癜性腎炎、小兒咳嗽、食積、發熱、厭食、等兒科常見病。

絕對值得你收藏!

說實話,一般很少有醫生不見患兒就直接給家長推薦用啥藥的。

這不牽扯到醫德問題,因為孩子的病常常千差萬別,而且小兒的疾病相對來講變化比較快,這種推薦很可能會帶來麻煩。

但我說了做這篇文章的初衷,任主任非常支持。

任主任的醫術和醫德,在諸位粑粑麻麻心目中,絕對是槓槓滴;而我更敬重的是每次任主任表達的觀點,不是為了影響力,而是注重科學性;不想著如何規避自己的風險,而是考慮怎麼做有利於孩子和家長。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認為實用性和專業性,絕對值得你點個收藏,並且讓更多麻麻知道哈……

這些話必須說清

說了這麼多,但還是要再提醒一遍大家,本次推薦僅供參考,具體情況還要根據孩子病情。

寶寶出現這些情況,一定要去醫院治療:

➀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發燒一般不會超過3天,如果發燒超過3天沒控制,一定要重視,趕緊要去醫院

另外持續39度以上的高熱,也要當心。

➁咳嗽方面,一是咳嗽頻率,二是咳嗽深度,如果感覺孩子咳嗽非常深,咳得止不住,就有可能肺部感染,需要去找醫生了。

➂還有一個就是拉肚子,如果簡單吃藥沒有減,也要及時去醫院,防治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等併發症。

一歲以下孩子用藥需要更謹慎,此次推薦適用於一歲以上孩子。

好啦,進入正題!

這些常見病,吃什麼藥?

任主任說,從中醫理論來講,孩子的常見病,常伴有食積,或者是以食積為基礎引發的。

他說了八個字——「沒有內傷,不生外感」,比如兩個孩子,可能內熱大的孩子就容易生病,另外一個生病比較少。

還想特彆強調一下,單純積食引發發熱,發生機率並不高,臨床常常見到的是感冒兼有食積,所以一定不要把孩子不明原因的發燒都歸結到食積上。

咱們就按照不同病症,適合什麼藥,一個一個寫,另外每種症狀都可能引發發燒,關於發燒用藥,放到最後一起說。


風寒感冒

☞ 症狀:打噴嚏、流清鼻涕、鼻子發酸、痰白且時有泡沫、怕冷、汗少,有時會發熱,舌質淡紅。

兒科臨床熱證多於寒證,單純性風寒感冒確實非常少,所以這類中成藥也不多,但也確實不需要太多。

如果只出現上述症狀:三九感冒靈(兒童型)

出現咳嗽:小青龍口服液(沖劑)

另外症狀比較輕,感冒初級階段,可以兩截蔥白帶蔥須、兩片姜煮水喝,如果孩子覺得不好喝,放點白糖或紅糖都沒問題,也可以用這個蔥姜水沖藥喝。


風熱感冒

☞ 症狀:鼻涕粘稠或發黃、咳嗽、痰黃稠、咽紅,喉嚨疼,有時會發熱。

因為這種症狀的患兒基數大,所以藥的種類也多。

任主任張口就一大串。

一般對付風熱感冒有兩大類藥:

清熱解毒類:熱速清、雙清顆粒、雙黃連、清熱解毒口服、抗病毒口服液、藍芩、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豉翹顆粒等。

止咳類: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川貝止咳顆粒、咳喘靈顆粒、小兒定喘口服液、麻杏石甘合劑等。

相信看了這麼多種,選擇困難症的媽媽又該茫然了,那就來說說我的選擇:

就像上面說的,我家小朋友生病一般都屬這個症狀,如果孩子只有風熱症狀,不咳嗽,大便也不干,我就在藍芩或者蒲地藍中任選一種。

如果是大便干,那就換成豉翹顆粒,因為它的通便效果比較好。

如果還有咳嗽症狀,那麼加上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

一定記住,如果不發燒,最多上面兩類藥,每類藥選一種就行,不要重複服用。


風寒內熱感冒

☞ 症狀:打噴嚏、流鼻涕,但是大便比較干,肚子脹,舌頭還發紅,舌苔厚,這就是中醫常說的「外寒內熱」證。

這類病,一般是選風熱類的藥,用上面說的蔥白水沖服,另外如果持續流鼻涕眼淚,也可以適度加上三九感冒靈。


食積

☞ 症狀:不想吃飯,肚子脹、大便干、手心熱、肚子熱,可能便秘也可能拉肚子,有時會嘔吐。

這個是否用藥需要按食積程度不同。

非常輕微:不用吃藥,空空肚子就好了。

稍微重一點:吃點山楂片、山楂丸、或者雞內金沖服、蒸雞內金小麵餅。

如果需要用藥,這些藥可以選擇一種:健兒清解液、化積口服液、小點的孩子用王氏保赤丸(通便效果好,拉肚子一定不要用);肥兒丸(通大便,對於大便很乾,兩三天不拉一次的適用);保和丸:調理腸胃效果好,通大便效果一般。

特別提醒,有些媽媽習慣隔段時間給孩子吃些幫助消化的藥,這樣是可以的,但不推薦反覆經常的吃過度瀉下的藥物,特別是對於脾胃虛弱的孩子,這樣非常傷胃傷胃。


腹瀉

☞ 症狀:就是拉肚子,不同原因的腹瀉太多了,任主任說下回專題再說。

輕微的思密達、止瀉顆粒就可以。

但是有時可能是腸炎或者秋季腹瀉,如果沒有減輕的話,最好帶著孩子的大便去做個大便常規化驗,不要亂用藥。


發熱

☞ 症狀:就是發燒,對於孩子來說,孩子一發熱就比較高,如果體溫38.5度到39度之間,精神很好,不用太擔心。

爸媽們不要見孩子溫度一高,就十萬火急沖醫院,關鍵是如何控制,如果體溫在38.5度以下,更不用緊張了。

根據不同症狀,按照上面選擇用藥。

專用於退燒,38.5度以下,小兒柴桂退熱顆粒,柴黃顆粒、熱速清口服液等。

38.5度以上,美林和泰諾選一種,任主任推薦兩種交叉喝,可以減少藥物在體內存量。

小兒柴桂退熱顆粒等也可以繼續服用。

一般退燒藥限制每天服用次數,不建議超過4次,但任主任說,儘量按這個藥量服用,但如果孩子高燒短時間又升起來,又暫時不方便就醫,寧願多吃一次,以減少高燒對孩子的傷害,防治體溫過高引起驚厥。

別讓孩子成為抗生素寶寶

可以看出,上面的這些藥幾乎都是中成藥,更沒有抗生素。

在很多地方,只要一看孩子嗓子紅,抗生素就要用上,一高燒,就要求輸液了。

但是根據我帶我家小朋友看病的實際經歷,上呼吸道感染,真沒必要一上來就抗生素消炎,這也就是常說的抗生素對病毒類感冒沒有用的道理。

還有一次,小朋友支原體感染,持續高燒,在一家醫院,醫生要求立刻抗生素輸液,我沒有同意。

但是取了藥離開醫院,不放心,又忍不住給任主任打電話,任主任在電話那頭說,支原體感染不用一開始就輸液,可以先用藥觀察。

聽出我的聲音有點慌張,他還一再強調請「相信我」。

當我聽到這句話,就放了心,果然,堅持對症用藥,服用阿奇黴素兼清熱解毒藥物,小朋友熬了幾天,就好了。

這也是我特別想找機會,給大家分享這些經歷,孩子生病,粑粑麻麻一定不能亂了陣腳,科學理性地和孩子一起對抗疾病,大人孩子都能少遭很多罪。

關鍵是咋讓孩子少生病

其實說了這麼多,不如孩子少生病。

看前面提到的,孩子生病,病根大部分在有內熱,而這其實也和脾胃相關,脾胃強了,消化能力好了,大便通暢,就不容易生內熱。

任主任建議,大便偏乾的孩子,平時多吃蘿蔔、梨、火龍果,多喝酸奶,少喝鮮奶,少吃上火的食品。

大便偏稀:山藥、薏米、紅棗、蘋果等。

而大便正常的孩子,平時就做到八個字:葷素搭配、科學合理就可以,沒有必要刻意去給孩子補充什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