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未來取決於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可能對你孩子的人格塑造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你的修養,就是你孩子的教養。

你的現在,很可能就是你孩子的未來。

他還是個孩子,不是培養熊孩子的藉口。

某次乘坐高鐵,路途遠,行至一半昏昏欲睡時,忽然安靜的車廂里響起了《最炫民族風》。

音樂聲一起,幾乎所有的人都被驚動了,睡覺的人更是紛紛被震醒。

抬頭看去,一位坐在前排的母親正舉著一個手機,臉上帶著喜滋滋的笑容,她五六歲的兒子正在車廂當中擺腰扭胯,隨著音樂跳得不亦樂乎。

那位母親渾然不覺四周異樣的目光,兀自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的兒子,加油鼓氣:「寶寶好棒!跳得真好!再來一個!」

有乘客實在忍受不了,重重咳嗽一聲。

母親頓時不樂意了,站起身來眉頭一挑:「咳什麼呀咳什麼呀?一看你就沒帶過孩子!體諒一下怎麼了?孩子還小呢!在車上這麼小的地兒都活動不開,憋壞了什麼辦?跳個舞都不讓啊?」

車上乘客皆無言,母親大大咧咧地坐下,繼續放歌。

那孩子跳到興起,竟從車頭一直跑到車尾,再跑回來,踩得咚咚亂響。

我眼看著鄰座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閉著眼睛撫著心口,臉色都有些白了。

最後總算有乘客實在忍受不了,叫來乘務員關掉了音樂。

母親悻悻,大聲說了一句:「真沒有愛心!」方才坐下。

我坐在車廂一角,忽然想起曾在地鐵上遇到的一對父女。

北京的地鐵擁擠不堪,那天也是如此。

坐到國貿,那對父女上車了。

小女孩一上車便衝著父親叫:「爸爸!我要坐!我累!」

滿滿當當的車廂里,自然不會有空位的。

當下便有年輕的學生站起來要讓座,那父親卻擺擺手制止了。

他先是沖學生露出一個感激的笑意,隨後低下頭,溫和但認真地對女兒說:「這裡是公共場所,不是我們家的,更不是你一個人的。

我們上來得晚,要守秩序,沒有座位是很正常的。

對不對?」

那小女孩想了一會兒,點了點頭,還是有些委屈:「可是,我累。

父親想了想,放下手裡的東西,把女兒抱了起來。

「雖然爸爸今天工作很累,可是爸爸願意抱著你,這個位置不是大家的,只是你的。

小女孩笑了起來。

「他還小。

」「他還不懂事呢。

」「你一個大人好意思跟小孩子計較嗎?」「一看你就沒有過孩子,有了孩子你就能理解了……」

以這些藉口在公共場合干擾到他人的做法,其實都忽略了一點。

孩子當然是小的,不懂事的,不應該計較的,可以理解的。

但負責教育孩子的父母卻是大人,是成熟的,要遵守規則的,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

你只是把孩子的不懂事,當成了無能的擋箭牌而已。

也許會有人說,這是不合情理的,難道不應該讓孩子們隨意生長嗎?為什麼要壓抑他們的天性呢?

可是「教養」本來就是一件壓抑天性、限制自由的事情啊。

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點是,我們可以克制衝動的本能。

因為克制了所有的狂暴與貪婪,我們的社會才不會混亂無序。

我們才得以高高興興走在熙熙攘攘的街上,不必擔心被搶劫財物;坐在安穩的咖啡廳里輕鬆聊天,不必擔心被飛過來的一顆流彈奪走生命;在溫暖的大床上安然熟睡直到天亮,不必擔心第二天自己的家被夷為平地。

我們彬彬有禮,我們彼此尊重,我們循規蹈矩,這才配作為人類而生存。

否則,人與動物又有什麼區別?

公共空間的規則是人類群居屬性的必然要求。

在這個社會裡,大多數人並不缺少善意和寬容,缺少的恰恰是對於公共規則的敬畏與遵循。

  • 只有擁有了規則,才能活得更加平等自如。

然而真正的「做自己」不是慣出一身肆無忌憚的我行我素、自私自利的臭毛病,而是在遵守規矩、有禮有節、絕不干擾他人的基礎上,再談「個性」和「自我」。

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絕對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以約束為前提。

這個道理,孩子可以不懂,你卻已經不再是孩子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熊孩子爸媽必殺技「他還是個孩子」

熊孩子,常形容調皮的孩子,歲數小不懂事,並且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會刪掉你的存檔,摔壞你的模型,劃爛你的螢幕,把你的家搞得一團糟,甚至還死乞白咧地要搶走你心愛的漫畫、遊戲、玩偶……他們的叫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