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別人家的乖孩子?父母先看看自己這些事做沒做及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幾日瀏覽新聞時看到這樣一則消息:經調查報告,台灣的青少年父子關係平均60分勉強及格,父子關係不太親密;調查中還提到,有六成孩子不和爸爸說煩惱,三成五不喜歡和爸爸聊天、認為爸爸不了解自己。

單純是因為孩子不願與父母交流嗎?我想答案不盡然。

互動的親子關係中,當孩子努力想向父母傾訴ta的喜怒哀樂與對世界的新奇時,父母如果不能聽、不會聽、甚至不願聽,那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

我們在努力學習各種五花八門的育兒技能時,卻常常遺忘了如何好好地傾聽孩子的聲音。

親密健康的親子關係,一定是建立在會傾聽的父母與願意傾訴的孩子身上的。

1、「話嘮」的孩子

上個月綿綿去了爺爺奶奶家過暑假,不久前我和綿爸才終於把這小丫頭給接回家來。

已經到家好多天,綿綿似乎仍抑制不住那股興奮勁,不停手舞足蹈地跟我和綿爸訴說著爺爺奶奶家有多「好玩」。

「爸爸,我踢水!好涼的!」

這是爺爺奶奶帶她去峽谷瀑布的淺灘去遊覽。

「媽媽,姐姐給我穿藍裙子,還戴好看帽子!」

這是爺爺奶奶帶她去苗寨遊玩時,在留影處換苗服戴頭冠拍照。

「爸爸,小狗好看,我想要小狗。

這是爺爺奶奶家鄰居養的一隻胖柯基,她恨不得一天24個小時都能跟小狗一起玩耍。

半個暑假離開爸媽的生活體驗,讓綿綿小朋友徹底化身為一個小小話嘮,她似乎突然有了怎麼也說不完的話,白天對著我「念經」,晚上綿爸回來了就纏著他繼續說,連每天雷打不動的讀繪本都不要了,小腦袋仿佛一個無底的話匣子。

這樣的狀況持續到某個下午,我將將做完家務準備靜下心來碼字寫稿時,綿綿小身子一扭又湊到了我身邊打算開始「即興演講」,疲於應付的我終於板起臉來制止了她:

「媽媽現在很忙,你能不能別說了?」

綿綿先是呆住,大約是有些被我語氣中的不高興給嚇住了,她張張口還想說些什麼,最終只是悶悶地跑到另一個房間抱著玩具坐牆角去了。

頓感輕鬆的我沒有多想,繼續干自己的活兒,然而到綿爸下班回家,一家人吃完晚飯,綿綿都沒再跟我說過一句話,一下飯桌,她就拉著綿爸去咬耳朵了。

綿爸回來很認真地與我交談了一番,原來我下午對孩子的喝止,讓孩子非常傷心,甚至都不願再與我說話。

到這時我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我粗暴打斷女兒傾訴的行為,實際上已經傷害了我與女兒之間的親密關係,她因為看到了新奇的,美好的東西,想要說給爸爸媽媽聽,而我卻因為疏忽與不耐煩而傷了女兒的心,還可能錯誤地讓她誤解,認為我不願意再傾聽她的心聲,分享她的快樂與悲傷。

孩子在童年時期最信任、最依賴的對象就是父母,因此他們無論是看到喜歡的事物,還是遇到害怕的事物,都希望能讓父母了解。

孩子渴望通過被傾聽這一行為找到自己的存在與價值,希望自己的感知與情緒能被父母安撫、理解。

之後我認真地給綿綿道了歉,並告訴她我很樂意聽她給我說這些見聞,可能媽媽忙碌的時候沒法馬上回應,那麼她可不可以稍後再說給我聽?或者把想說的話畫出來給媽媽看?

小小的人兒終於破涕為笑,原諒了我這個粗心的媽媽。

成年人會從被他人認真傾聽的行為中獲得尊重感,而孩子會從被父母認真傾聽的行為中獲得安全感和愛。

2、會「聽話」的父母

我的一個同學小秋小時候與她爸不算十分親密。

小秋爸爸的脾氣屬於十分典型的中國式父親,對女兒教育嚴格,本人也不苟言笑,十分嚴肅。

我還記得偶爾去小秋家中做客,只要她爸爸在家,我就會緊張到不敢多說話,可想而知平時小秋與父親相處時,「精神壓力」有多大。

不過多年後小秋無意與我聊到她爸爸時,話語中卻充滿了依賴與尊敬。

原來小秋爸爸雖然性格沉悶嚴肅,對女兒要求嚴格,並且因為工作繁忙常常出差,對女兒生活上的照顧也較少,但卻有一項十分厲害的技能——他特別擅長傾聽小秋的心事。

小時候只要他不忙在家時,都會找時間陪著女兒好好聊一會兒,無論是聊學習上的問題與困惑,還是聊生活中的各種煩惱,小秋都能跟她爸爸暢談如友。

小秋說,當年初中學校組織「小作者招募」活動,想要在本校招募喜愛寫作的學生來編著一本「校園志」,而從小就喜歡看書寫作的小秋也十分心動,然而因為學業繁忙,又即將進入初三面臨升學壓力,對於是否要參加這個活動十分猶豫。

她把這件猶豫不決的事情告訴了爸爸,而小秋爸爸既未責怪她,也沒有當場替她拿主意,而是讓小秋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他負責聽著。

在爸爸的鼓勵下,小秋認真地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她很喜歡寫作也很想參加這次活動,她覺得如果能參與到這本校園志的編寫,不僅能通過與更多熱愛文學的同學交流學習提升自己,也能鍛鍊自己的協作能力。

而且她覺得自己可以通過提高學習和寫作業的效率,擠出足夠的時間來參加活動,是有能力讓學習與活動兩者兼顧的。

傾訴出了這些真實的想法,小秋覺得原本的猶豫壓力都似乎煙消雲散,事後她也確如自己所說,盡力在兩者間做到了平衡,圓滿地參與了夢寐以求的寫作活動,學習也並未因此被耽誤。

小秋跟我說,當時爸爸對她說的一句話讓她始終受益匪淺。

小秋爸爸當時對她說:你的想法和計劃很好,爸爸覺得你說得很好,爸爸相信你能按照你所想完成自己的計劃。

因為自己的傾訴被父親認真地傾聽和對待,小秋獲得了面對挑戰時的勇氣和自信。

父母的傾聽,能讓成長中的孩子知道「好好說話」的力量,同時也能讓他們明白,認真地傾聽別人的話語是一件多麼重要的是。

會「聽話」的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優秀的導師。

3、學會正確地傾聽孩子的聲音

當父母意識到傾聽孩子心聲的重要性時,卻又往往面臨著一個難題:不知道怎樣「聽」才是正確的。

這時候學習一些傾聽的小技巧,往往能讓交流變得更順暢更有效。

(1)在適當的時間與地點傾聽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不暢,都是因為傾訴與傾聽的時間地點不合適,當一件事發生後,無論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雙方都可能帶著各自不同的情緒來看待這件事的結果,父母覺得很好而孩子卻悶悶不樂,這種時候的交流傾訴很容易向父母期望的方向背道而馳,不如先等待情緒冷卻,能以中立的態度來傾聽孩子的聲音,才更容易發現和解決問題。

同時,在有外人的公共場所中進行交談容易讓孩子和家長都感覺到拘謹和個人隱私的丟失感,因此傾聽孩子的最佳場所應當是你和孩子獨處時的所在,這樣在傾訴過程中孩子也更容易放開心懷。

(2)用適當的傾聽姿態面對孩子

當孩子與我們傾訴心聲時,往往是期望從我們這裡獲取安慰與鼓勵,或是得到成年人對於一些問題解決方案的建議,那麼傾聽他們的話語時,我們表現出的姿態就決定了是否能讓孩子全心信任。

認真聆聽、與孩子保持目光的接觸,都是一種向孩子示意我們重視的方式。

同時面對不同的聊天內容,變幻表情也很重要,當孩子在說一件他覺得很傷心的事,我們應該以嚴肅或是同情的表情示之;而當孩子在說一件令他十分愉快的事時,我們的神情也應當自然地放鬆,讓孩子覺得我們是有理解到他們傾訴話語中的情緒的。

切忌不要在聽孩子說話時表現得漫不經心,低頭玩手機或是同時做其他的事,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說的話不被重視。

(3)以朋友的方式傾聽孩子

很多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常常會不自覺帶上「居高臨下」的態度,覺得孩子哪裡說得不對了,就會出言打斷孩子的話,更甚者會用嘲笑責罵的方式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樣的交流方式只會讓隔閡愈來愈大。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應該學會以「好朋友」的方式來傾聽孩子,不打斷、不惡語,充分地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從而讓孩子能夠信任父母。

當孩子能提出有道理的想法,父母應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而如果父母覺得孩子說的話有任何不妥,也可以在孩子說完後再提出你的意見與看法,要平心靜氣地以平等的身份「聽」與「訴」。

孩子從父母認真的傾聽中獲得愛與安全感,學會好好說話的重要性,而父母也會從傾聽孩子的聲音中得到孩子無條件的依賴,與孩子共同成長。

只有讓傾聽和傾訴成為良性的循環,親子關係才能更加親密與健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傾聽孩子心裡話,你會嗎

1.聆聽孩子的真實想法辛苦工作了一天,把女兒從幼兒園接回來後,媽媽指著桌子上的兩個蘋果問:「軒軒,你先挑,你要吃哪個?」「我要先吃那個又大又紅的!」媽媽無奈地搖了搖頭:講了多少遍孔融四歲讓梨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