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言行影響孩子未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別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了,

低頭看看自己,

爸媽的言行,最有可能影響孩子的未來

你是不是也有下面這些……

總問「爸爸親還是媽媽親」

父母的「競爭」心理,或僅僅覺得好奇而提出這樣的問題,對孩子來說卻是艱難的選擇。

有的孩子會在內心深處產生巨大矛盾和鬥爭;

有的孩子可能會見爸爸說爸爸親、見媽媽說媽媽親,學會耍滑頭,長大了說話也言不由衷;

有的孩子會慢慢變得傲慢自負,產生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導致在人際交往中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甚至不斷碰壁。

如果發現孩子被其他長輩「爭寵」又不方便明確勸阻,則要及時參與進來,引導孩子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做選擇。

總說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從誰家孩子個兒高,到誰的孩子會背唐詩、彈鋼琴、寫書法……

「別人家的孩子」是不少孩子長大後最痛恨的人。

父母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但盲目攀比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的肯定是孩子成長發展的原動力,心理學家指出,缺乏自信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變得碌碌無為。

攀比還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產生被拋棄的恐慌。

父母不妨換位思考,如果孩子對你說「樓上的張伯伯開寶馬,你為啥騎自行車」,「同學的媽媽身材比你好」,你的感受會如何?

總說「這也不准,那也危險」

孩子確實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然而亦步亦趨的保護傘,會導致孩子自我封閉,性格怯懦,缺乏創造力和想像力;還有一部分孩子「物極必反」,長大後可能膽大妄為,性格極度逆反。

與其過度保護,倒不如給孩子定幾條基本原則,然後放手,讓他在一定範圍內體驗自由。

總希望孩子的朋友都是「好學生」

只准跟好孩子一起玩,不允許接近「壞學生」。

你想到了嗎——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品德優秀,成績差的學生不一定沒有優點。

家長的命令讓孩子單純的世界蒙上了功利的色彩。

總跟比自己強的朋友在一起,事事被人壓制,真的就有孩子進步嗎?

總覺得「決不能吃一點虧」

「誰打你,你就打回去,千萬別吃虧。

一邊不讓孩子吃一點虧,一邊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自我中心、缺乏團隊精神、不懂得「寬忍」。

是不是有點諷刺?

給孩子「有容乃大」的身教,對孩子間的小摩擦一笑了之,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處理矛盾。

說話不算數

家長三番五次言而無信,即便事出有因,也會對孩子的心靈和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爸媽樹立了壞榜樣,孩子長大後也會不守承諾,喜歡找客觀原因而不從自身找原因,甚至從不道歉。

太喜歡看電視、玩手機

白天忙工作,晚上回家不是盯著電視,就是玩手機,忽略了孩子對陪伴的心理需求

找一天作為「丟掉手機日」,一家人共同閱讀或遊戲。

看電視時可以選擇適合孩子的節目,比如雜技、魔術、音樂、教育類,大家一起看。

原作:李君,來源《生命時報》,小編有刪改

一周熱文

❤喜歡我❤ 按住出泡泡的地方

有想法 寫留言 來評論

◆ ◆ ◆ ◆ ◆

師樂匯

掃描二維碼

關注更多

精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3歲女兒打了一巴掌,知道原因後爸爸沉默了

多啦育兒記: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作為「老師」,我們真的合格嗎?在家庭教育中,寶寶需要的不僅僅是您的教育,同時也需要您作為榜樣的力量,要知道您的1壞習慣,寶寶是極容易模仿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