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別讓別人家的孩子,毀掉了自家孩子的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而且還永遠打敗不了。

小的時候調皮搗蛋或者學習不好,父母就開始耳提面命,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有多乖巧啊,樓上老李家的孩子學習多優秀啊,哪怕有天當你拎著獎狀回家時,還是比不過隔壁家某某某的多才多藝、勤勞能幹。

長大了又開始比工資,比婚姻。





總之,這種束縛如影隨形,難以掙脫。

難道在家長的眼裡,自家的孩子真的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嗎?我們都知道智商的基因受遺傳影響,所以孩子要是不聰明還真怪不得孩子身上,誰叫遺傳到的基因不好呢。

但,家長為什麼還總是喜歡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呢?

其實,一般的家長都希望通過亮出「別人家的孩子「這位神一樣的對手,讓自己的孩子發憤圖強,釋放出洪荒之力,繼而也成為別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當然,這其中少不了他們羨慕嫉妒恨的心理在作祟。

但,不得不說,適得其反的結果比比皆是。

我就是這個不良產物之一。

在成長過程中,我在受「別人家的孩子」綁架的同時,也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一方面父母不斷碎碎念,你看那個大哥哥考上博士了,那個大姐姐成績多好,那個誰誰家的小子多聰明;另一方面,誰家大叔大嬸又指著我對兒女說,你看姐姐多有出息,多乖巧,而我每每只能默默不說話。

就是這樣反覆的情況下,我開始寧願自己一個人呆著了。

並且在長大之後才恍然發現,這樣的成長過程,讓自己的心底里滋長了多少自卑和怯懦。

見賢思齊,重點並非是那個賢字,而應在於思齊。

孩子要比的不是優秀本身,而應該是如何做到優秀。

而當父母在使用「別人家的孩子」這招時,往往沒有意識到這點。

面對各種對比的刺激,孩子卻只能靠自己的思路去尋找出路。

幸運的,遇強則強;不幸的,扭曲了價值觀,甚至厭惡那些學習的標杆,自此毀掉了一生。

更為可怕的是,這種教育方式還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

哪怕很多孩子打小飽受「別人家的孩子」的荼毒,當他們成為父母時,仍無意識地採用這種教育方式。

是教育的迷茫還是教育態度的墮殆?

看到有人說,父母不想逼自己,只能逼孩子了。

說得一針見血,簡直想和他交個朋友。

是呀,大多家長總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對比,然後提出各種要求,孩子應該要做到如何的優秀和出色。

可是要是孩子敢說出一句:你看看別人家的家長,一言不合就被賞賜巴掌或鞭子。

那麼,要如何正確使用「別人家的孩子」又能避免這個善意出惡果的教育遺憾呢?

首先,家長告知自家孩子的應該是別人家孩子的成功方法,而不要反覆強調這個優秀的對象。

其次,誇讚別人家的孩子的同時,應該適當讚美自家孩子的優點,自家的孩子也是很優秀的,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再者,父母哪怕自身力量不夠,也不該採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並且對孩子有所要求的同時,也接受孩子意見和建議。

最後,若是可以,不盲目對比,接受和尊重孩子各方面的價值,讓其快樂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的應對方式

青春叛逆期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說明孩子長大了。可由原來的乖寶寶變得不聽話、頂嘴、沒有孝心、說話口氣生硬、情緒像是脫韁的野馬難以控制......簡直就是變了一個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