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前見到孩子出現任何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總是想辦法替他解決問題,或者告訴他如何去解決問題。

但這本書中所教授的ICPS的方法,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幫助孩子學會解決社會交往問題。

通過提問而不是告知,通過啟發而不是評判,讓孩子自己學會思考,樂于思考。

可以說,這本書讓我和孩子的生活都變得快樂了很多。

教會孩子怎麼做,而不是替他做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簡單場景,這個大家都經常會遇到。

比如小孩搶了別人小孩的玩具,然後別的小朋友還有家長很生氣,這時候你會怎麼做?

放任他:不要管小孩子的事,尤其是當自己小孩子沾光的時候,會放任孩子說讓孩子自己去處理;

命令他:要求、命令孩子馬上把玩具還給別人;

賄賂他:告訴孩子把玩具還給小朋友,回頭給你再買一個。

培養他:系統性的培養孩子去解決問題。

這也是今天我們要聊到的重點內容。

六組重要的字詞

在開始教具體的方法之前,首先,和孩子玩字詞遊戲,可以在孩子1-2歲剛剛說話的時候開始。

六組重要的字詞

①、是/不

②、和/或者

③、一些/所有

④、之前/之後

⑤、現在/以後

⑥、相同/不同

這些詞的特點給孩子更大的選擇空間,通過有意識地教會孩子使用這六組字詞,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多種選擇的思維方式,教會孩子觀察行為之前之後的區別,這樣孩子才會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會對他人造成影響的,從而敢於自己解決問題。

理解他人的感受

經常被別人忽略感受的小孩,他就會傾向於忽略別人的感受,我們常見的就是,有時候小孩摔倒了,我們就會說不哭,起來。

特別是男孩子,受了委屈哭的特別難過多時候,父母會說「哭有什麼用」等等的話,孩子越哭父母越生氣,最後導致孩子在你面前真的不哭了,但孩子學會了什麼?!學會了忽略別人的感受。

所以我們要教孩子學會這幾個詞:開心、傷心、生氣、驕傲、沮喪。

具體教的方法有:

方法一

看圖遊戲。

陪孩子看圖片或者動畫片的時候要經常問孩子,圖片中的人是什麼感覺?圖片里的人心情如何?比如光頭強,當他被熊欺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方法二

理解他人的感受。

在生活中教孩子觀察他人的感受,讓孩子能夠識別開心、傷心、生氣、驕傲、沮喪等情感類詞彙

方法三

討論感受。

和孩子討論他自己以及別人的感受,特別注意,不是評判孩子的感受。

當家長很多的去評判孩子的感受的時候,孩子馬上和你討論的興趣就沒有了,孩子會逐漸的遠離你,因為他覺得和你聊天壓力很大,總是說我不對。

所以作為一個智慧的家長,你要懂得和孩子討論感受。

幫助孩子學習更多的詞彙

更高級的幾組詞彙

①合適/不合適

②如果/那麼

③可能/或許

④為什麼/因為

⑤公平/不公平

教孩子用這些詞造句,當孩子能夠熟練的使用這些高級詞彙的時候,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多了起來。

比如我們來說說「為什麼遊戲」

媽媽和孩子一起玩為什麼遊戲,媽媽說我說什麼話,你們都要問為什麼,遊戲開始

媽媽:今天我們不出門啦

孩子:為什麼呀

媽媽:因為外面今天太冷啦

媽媽:今天我們一起出去吃飯

孩子:為什麼呀

媽媽:因為今天是爸爸過生日

………………

然後媽媽和孩子互換角色,讓媽媽來問為什麼,小孩子們去回答原因。

這時候會發現孩子們也會嘗試去解釋問題,對錯不重要,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去學會使用為什麼以及解決為什麼的遊戲,就是用這種方法去學習。

如何教育孩子學會IPCS

尋找解決方法的步驟,當孩子和他人發生矛盾,家長可以用以下步驟:

①、問題是什麼?(你們現在出現了什麼問題?)

②、感受如何?(你們倆的感受如何?分別是什麼感覺?)

③、怎麼辦?(誰有辦法讓你們倆都高興?)

④、寫出這些辦法

⑤、如果不管用,那麼我可以試試不同的辦法,直到找到解決辦法。

⑥、告訴孩子這個為就叫做(分享)、(寬容)、(協調)……

通過遊戲方法可以考慮:

–角色扮演。

家長和孩子玩解決問題的角色扮演遊戲,或者還原白天發生過的事情。

–玩偶遊戲。

使用玩偶來扮演其他小朋友,玩解決問題的遊戲。

–找辦法遊戲。

把每一次矛盾都當做一個找辦法遊戲來對待,這些事情就都是孩子成長的台階。

教會孩子,考慮後果

如果孩子的一些想法在你看來不對或者不合適,可能是太魯莽、簡單粗暴等等,這時候你需要教孩子們要學會考慮後果。

考慮事情的先後順序

–之前和之後:教孩子用之前和之後的句式來描述一件事。

–故事接龍:和孩子編一些故事,讓孩子進行接龍。

–如果……可能會發生什麼:幫助孩子想像各種可能的後果。

考慮人際交往中的後果

–提出問題

–引導多種方法

–遇到好的解決方法,停下來,寫在左邊

–探索另一個故事的結果,把結果寫在右邊

對話範例1:關於打人

孩子:鮑比打我。

家長:他什麼時候打你的?

孩子:在學校的時候。

家長:明天我會跟老師說。

這段對話中,是家長在解決問題,孩子完全沒有參與對問題的思考。

有的家長會建議孩子也打人,或者告訴老師,這也是替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ICPS。

ICPS:

孩子:鮑比打我。

家長:發生了什麼事?他為什麼打你?(家長想知道)

孩子:他就是打了我。

家長:你是說他無緣無故地打你?(鼓勵孩子思考起因)

孩子:哦,是我先打他的,因為他不讓我看他的書。

家長:當你打鮑比的時候,他會有什麼感覺?(引導孩子考慮他人感受)

孩子:生氣。

家長:你知道他為什麼不讓你看他的書嗎?(引導孩子理解他人的觀點)

孩子:不知道。

家長:你怎樣才能知道?

孩子:我可以問他。

家長:那你去問他吧,看他肯不肯告訴你。

(家長鼓勵孩子搞清事實,發現問題)

後來

孩子:他說我從來不讓他看我的書。

家長:現在你知道他為什麼不讓你看他的書了,你能想想自己做什麼或說什麼他才會讓你看他的書嗎?

(鼓勵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孩子:我可以不再跟他玩兒。

家長:如果你這樣做,可能會發生什麼?

(引導孩子思考後果)

孩子:他可能不願再做我的朋友了。

家長:你想讓他做你的朋友嗎?

孩子:想。

家長:你能想個不同的作法,使他願意繼續做你的朋友嗎?

(鼓勵孩子進一步思考)

孩子:我可以拿本書給她看。

家長:這是個不同的主意,你為什麼不試試呢?

對話範例2:關於捉弄人

家長:老師告訴我你捉弄其他孩子,擾亂課堂。

你現在上二年級了,要是再這樣下去,你會學不到任何東西,交不到任何朋友。

孩子:我不在乎。

家長:你都這麼大了,應該懂得道理。

如果你不停止捉弄其他孩子的話,我將不得不對你禁足,直到你在乎為止。

(家長不想理解孩子,而且完全替孩子思考)

ICPS:

家長:你為什麼要捉弄其他孩子?

孩子:我不知道。

家長:可能有很多原因。

如果你好好想想,我知道你肯定能想出一種。

孩子:媽媽,沒有小朋友喜歡我。

(哦,這是他心裡想的)

家長:捉弄其他小朋友會讓他們喜歡你嗎?

孩子:我猜不會。

家長:當你捉弄他們的時候,會出現什麼事情?

孩子:沒什麼。

哦……他們會跑開。

家長:你怎麼做才能讓他們不跑開呢?

孩子:做他們的朋友?

(家長繼續幫孩子思考如何與別人交朋友。

沒有冗長的說教,現在孩子在乎了。

輔導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三個原則

有三個基本的對話原則

①、減少評判,了解問題:搞清楚孩子對問題的看法。

一旦你搞清楚了孩子對問題的看法,就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要把問題的重點轉移到符合你的需要上來,不要帶著批判去交談。

②、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要記住,是孩子而不是大人必須要解決問題。

要讓你的孩子思考,你只應該提問。

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告訴孩子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

③、思考的過程才是重點:把重點放在思考過程上,而不是具體的結論上。

ICPS的目的是教給孩子一種能幫助他們處理一般人際問題的思考方式,如果你急於判斷他們的想法,甚至讚揚一種想法,就可能會壓抑孩子進一步思考其他解決辦法。

而批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自由的說出內心的想法。

這兩種情況下,孩子都會從思考解決辦法和考慮後果,轉向選擇一種能獲得你的贊同的做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