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等不等於小兒厭食症 你懂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兒厭食症是一種疾病,但是小兒厭食僅僅是一種表現,小兒厭食症一定會厭食,但是小兒厭食不一定是小兒厭食症,說的熱心小編我自己都繞了,還是讓大家來了解下小兒厭食症吧。
真正厭食的寶寶是怎樣的?
厭食症是寶寶有一段時間拒絕吃飯,而且在食慾很差的情況下,進食已經不能滿足它的生長發育所需,所以會表現出身體消瘦、體重增加減慢等。
爸爸媽媽可以觀察孩子的身高、體重、頭圍、胸圍等是否在兒童標準範圍內,做以判斷。
厭食症又稱為餵養障礙,醫生的診斷標準為:
1.持續不能攝入足夠的食物。
2.有明顯的體重不增或者體重減輕至少1個月。
在此期間,寶寶會表現出看到食物不高興、把奶頭吐出來、把輔食吐出來。
此外,如果爸爸媽媽強迫寶寶進食,發現寶寶乾嘔,且食量減少到原來的一般,那麼基本可以判定寶寶產生厭食了。
厭食的種類有哪些?
厭食的種類有精神性厭食、疾病性厭食和心理性厭食。
首先爸爸媽媽要確定,以上三種厭食不是因孩子身體其他疾病導致的,或者由於缺少食物所導致的症狀。
如果是因為寶寶自身的不舒服導致的厭食反應,我們不能確定他否患有厭食症(例如感冒會影響食慾)。
陳醫師解釋,如果寶寶出現食量稍微下降,有可能是短暫的厭食,爸爸媽媽無需緊張。
哪些現象並不是厭食的表現?
厭食症是一種病,但是有很多厭食現象並不是厭食症。
·寶寶胃腸道需要休息:由於食物攝入過多,寶寶胃腸道功能較差,引發短期厭食現象。
·不要和「別人家」孩子作比較:不同的孩子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寶寶每天食量多少應根據自身情況衡量。
其實真正患有厭食症的寶寶是非常少的,出現短暫的厭食現象倒是相當普遍。
寶寶持續厭食,會有營養不良、貧血、免疫力下降、影響身體發育等危害。
解決厭食的妙招,現在就告訴您,解決寶寶短期厭食的方法。
當寶寶食慾下降的時候,應當找出原因,解決問題。
此時的寶爸寶媽千萬不要太焦慮,不能採取不恰當的方法強迫孩子吃飯。
由於一些家長對添加輔食後的寶寶,餵養得過於精細,導致輔食添加不及時,而使寶寶出現厭食現象。
其實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過程中,一定要豐富其中所含食物的質地,而且讓寶寶接觸多種質地、多種口味的食物,這有助於防止孩子以後挑食。
此外,還可以讓寶寶適當運動,培養寶寶按時吃飯的好習慣,這些都能幫助寶寶解決厭食問題。
以下誤區,應該避免
(一)寶寶邊看電視,邊吃飯。
(二)分散注意力後,給寶寶餵食。
(三)在孩子半睡半醒時餵飯。
(四)無限延長餵飯時間。
只要寶寶在正常的範圍內,能沿著正常的生長曲線,那麼爸爸媽媽就不用太過擔心。
如果不放心,應該帶著孩子來醫院進行檢查,醫生通過科學的判斷,可以確定寶寶是否有厭食症。
此外,在寶寶是健康的前提下,爸爸媽媽應該尊重孩子的食量,尊重孩子對食物的選擇,這樣有助於寶寶走出吃不好的怪圈。
有了這麼多關於小兒厭食症的內容,各位爸媽嗎們應該就懂得怎麼區分厭食與厭食症的區別了,也懂得了怎麼做了吧。
孩子積食的五大原因,讓寶寶自己吃飯的五大方法,寶媽速存
寶寶厭食是媽媽極為擔心的疾病,不僅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還會導致寶寶體質變差。厭食以1~6歲小兒最為多見。長期不愈者,可日漸消瘦發展成為疳證,影響生長發育,或導致體弱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