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和父母有距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

張靚穎和媽媽的鬧劇,你想過有什麼問題嗎?為什麼越來越成熟的父母和我們,反而會有時鬧得不可開交?與父母關係痛苦的根源,不過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缺乏邊界感,不信來看。

作者:Mary

張靚穎要結婚,其母親一封公開信,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信中說:「作為母親,我真的不能看著我的女兒以後悔恨交加,哪怕女兒可能因此記恨我……請大家理解媽媽愛女兒的心。

這事讓我想起前兩天和朋友的一次對話。

兩年未見的忘年交朋友從國外回來。

本以為二老退休後和孩子移民澳洲,應該是享受天倫之樂,但見面後卻發現他們滿面愁容。

原來因房子的問題,和女婿、女兒在國外關係鬧得很僵很不開心:老兩口想在國外買一套大別墅,自己付首付,由子女付月供。

而子女堅決不同意,希望量力而行,買一套小公寓。

雙方因此發生激烈衝突。

我問:「就您老兩口住,為什麼非要讓孩子承擔巨額貸款買大別墅?」

朋友答:「咳,還不都是為了他們嘛!現在買套大房子,雖然目前影響一點生活質量,但將來我們去世了,這些資產都是他們的啊!」

我問:「您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們也剛剛到國外,是目的生活品質重要?還是二三十年過後擁有一套房產重要?」 二老陷入沉默。

我忍不住建議說:「既然買房意見不一致,和女兒女婿住一起又不開心,您乾脆花點錢,在孩子們旁邊租個房子算了。

朋友立刻堅定地說:「那怎麼行!就算關係不好,也得湊合住。

省下租房錢,將來都是他們的,可以幫助外孫女在國外上一個好點的學校!」

可以想像接下來我們的討論繞來繞去都離不開二老如何擔憂孩子的生活,無論女兒意見如何,他們都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關心」他們。

我不得不感嘆:親子關係痛苦的根源,就是因為父母和子女之間缺乏邊界感。

其實,父母和子女都應該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讓界限清晰起來。

就父母而言,既然孩子已經成年,父母就應該將應屬於孩子的決策權交還給他們。

父母逐漸完成由決策者到參謀官的角色轉換。

作為父母的我們,如果真的希望自己的言論在孩子成年後還有份量,或許就要從小時候開始著手,鋪就一條「溝通順暢」之路。

在我的家裡,我特意做了以下的準備,從各個方面建立孩子對我的信任感。

整理下來,希望對年輕父母們有所借鑑:

一、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當你不允許孩子看電視時,自己是否還因電視情節而捧腹不禁?當你不讓孩子出手打人時,自己是否剛剛以暴制暴,在孩子的屁股上留下手印?當你要求孩子看書識字時,自己是否還在捧著手機刷朋友圈?當你要求孩子要有平和的心態時,自己是否還在人體秤上因指針的變化而大呼小叫?父母的以身作則永遠比說教管用,言傳身教和耳濡目染才是讓孩子學習的最佳方式。

二、價值觀不要定的太多,但應始終如一

兩三歲的孩子能夠聽懂一些簡單的語言了,一些重要的價值觀就可以從這個時候開始灌輸了,比如:誠實友愛、不能破壞公共秩序、善待自己等。

價值觀的灌輸與強化離不開規則的制定與執行。

合理的規矩應是少而精。

要既能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又不能限制孩子的自我發展。

在其他方面,家長做好榜樣。

用規則管人,而不是家長的權威,才能更容易得到孩子的理解和配合。



(三)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感情聯結

這是所有教育的基礎。

遊戲和幽默是維繫良好親子關係的良方,當孩子違反規則時,我們用既定好的規則懲罰,對事不對人,當孩子出現規則以外的種種行為時,父母無需將其當成問題對待。

幽默感是化解一切的良藥,沒有什麼比歡笑更能打破緊張和衝突了。

比如,孩子早上起床後撒嬌哭泣,爸爸說:「哇噻,你的嘴好大,你是大老虎吧!」說著,爸爸抱起頭,轉身就跑,邊跑邊喊:「老虎來了,快跑啊!」相信孩子肯定破涕為笑,要不你也試試?

當然,就子女而言,也要常懷感恩之心,明白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就是父母。

如今,張靚穎與母親重歸於好,皆大歡喜,在此,真心祝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作者簡介:2歲女兒的媽媽,國際註冊內部審計師,供職於世界500強企業。

踐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

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