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使用安撫奶嘴,吮吸拇指等習慣的全面解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嬰幼兒情緒多變,當父母或者家人不在身邊時,會容易焦慮緊張。

在這種緊張焦慮情緒的作用下,嬰幼兒可能對某個特定的物品或者動作產生依賴。

較為多見的安撫動作應該便是吮吸拇指,安撫用品則相對多樣化,比如奶嘴,毛絨玩具,安撫枕巾等等。

很自然,媽媽們便會關心使用安撫奶嘴,吮吸手指到底有何利弊,該如何對待?

所以,我們就來全面了解一下關於嬰幼兒使用安撫奶嘴,吮吸拇指的話題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嬰幼兒都需要一件屬於自己的安撫用品或者某個特殊的安撫動作。

一般來講,身邊經常有父母家人陪伴的孩子,較少出現安撫用品依賴。

安撫用品的出現和存在通常是有特定原因的。

比如:

⊙嬰幼兒感到孤單或者缺乏安全感,安撫用品成為孩子的一個寄託,對孩子有特殊的意義。

⊙安撫用品有時候可能代表著某個安全的環境,某個可以依賴的親人。

當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新環境時,這樣的安撫用品可以幫助孩子安撫情緒,給予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有積極意義,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安撫用品有時候是孩子表達情緒的對象,讓孩子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情緒。

安撫用品或者動作一般在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到什麼時候戒斷才算合理

⊙許多嬰兒在6月月齡時,開始出現對某個動作或者安撫用品的依賴。


⊙在8至9月月齡時,幼兒對安撫用品的需求增強,當父母不在身邊時,尤為明顯。

⊙到了1至3歲之間,幼兒對安撫用品的依賴達到頂峰。

在此之後,即使父母不在身邊,幼兒也能夠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情緒較為穩定,焦慮情緒稍微減輕,對安撫用品和動作的依賴也明顯減低。

⊙安撫用品或者動作一般在3-4歲之後完全戒斷。

⊙如果到了入學年齡,孩子仍然依賴安撫用品,則需要了解孩子內心焦慮的原因,從根本上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取走安撫用品。

關於奶嘴

⊙最佳停止使用奶嘴的年齡是2周歲。

⊙避免在奶嘴上塗抹任何甜味劑,比如蜂蜜。

⊙避免讓幼兒吮吸奶嘴來幫助拖延餵養時間。

⊙在母乳餵養尚未有成功實現之前,儘量避免使用奶嘴。

⊙使用奶嘴可能可以幫助減低SID風險(嬰兒猝死綜合徵)。

與吮吸拇指或者手指相關TESEZHANSHI目錄

⊙吮吸手指或者拇指是許多嬰幼兒唯一的安撫需求。

⊙吮吸拇指或者手指的安撫方式相對較難戒斷。

⊙如果3歲以後,幼兒仍然吮吸手指或者拇指,可能導致牙齒或者口腔的健康問題,需要及時干預。

通過了解導致孩子這個行為潛在原因(是一個習慣導致還是因為孩子內心有某些焦慮或者恐懼,需要安撫),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非單純的制止。

與毛絨玩具或者毯子相關TESEZHANSHI

⊙如果孩子的安撫用品是某個毛絨玩具或者毯子,那麼家長需要考慮買個類似的備用。

因為一旦孩子依賴了某一個毛絨玩具,當毛絨玩具破損時,孩子的情緒可能會十分激動,這個時候需要一個類似的毛絨玩具來替代。

⊙ 12月月齡以內的嬰兒,如果他們有毛絨玩具或者毛絨毯子作為安撫用品,那麼家長需要確保在孩子睡覺時,將這些安撫用品從嬰兒床內移除。

這個主要是為了避免毛絨玩具或者毯子遮蓋面部,導致窒息。

關於奶瓶

⊙如果奶瓶是寶寶的安撫用品,那麼奶瓶里不要存放配方奶或者果汁供孩子長久的持續吮吸。

⊙ 當孩子6月之後,幫助孩子使用杯子喝水;當孩子12月之後,幫助孩子使用杯子喝奶。

這些容易幫助孩子戒斷奶瓶,也對孩子將來的口腔和牙齒健康有幫助。

與戒斷安撫用品或動作

⊙當安撫用品或者動作失去特殊意義時或者當孩子們長大並能感受到足夠安全感時,便是安撫用品和動作戒斷的時機,通常發生在3-5歲。

⊙避免經常提及某樣安撫用品,如果口頭上教育幼兒不要使用某樣安撫用品,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較為合理的做法是,當孩子暫時不需要他的安撫用品時,家長將安撫用品放在一個不易看到的地方,這樣 幫助孩子慢慢忘記。

⊙ 在戒斷過程中,家長幫孩子把安撫用品放在某個地方,可以讓孩子知道他/她的安撫用品在哪裡,但是儘量避免安撫用品一直在孩子的嘴裡或者手裡。

這也是吮吸手指或者拇指比較難以戒斷的原因,因為孩子隨時可以吮吸手指或者拇指。

⊙ 儘量多陪伴孩子,這樣孩子不容易孤單或者無聊,也就沒那麼依賴安撫用品了。

⊙ 當一個5-6歲的孩子仍然需要安撫用品,或者幼兒一旦離開安撫用品即顯得焦慮不安,則需要了解背後的潛在心理原因,從根本上幫助接觸孩子的憂慮,才能幫助戒斷安撫用品依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