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明白了,孩子無理取鬧發脾氣不是不懂事,是這些方面出了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爸爸媽媽帶孩子上街,最怕遇到的就是孩子在公共場合發脾氣,不僅場面失控難看,還會讓別人覺得自己是熊家長養出了熊孩子,特別沒面子。

沒有買自己想要的東西,考試沒考好,爸爸媽媽偏心……有太多的理由會讓孩子發脾氣,甚至有些孩子氣極了還會動手。

遇到孩子發脾氣的情況,通常家長不是採用哄騙利誘,就是訓斥打罵的方法,其實無論是不是在公共場,合約束孩子憤怒不安等情緒表達,其實是錯誤的,這些都不利於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認知和掌控。

2、

那麼孩子到底為什麼容易發脾氣呢?其實很多時間不是孩子不懂事,是他們大腦發育先後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大腦是人體的指揮中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腦又可以被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本能腦。

也就是爬行腦,是由小腦和腦幹部組成。

這個部分從孩子出生之後就已經基本發育完全,所以孩子一出生有心跳、會呼吸、會吃奶,因為它跟孩子的生存息息相關。

第二個部分是情緒腦。

也叫哺乳動物腦,是由大腦中的邊緣系統組成。

它掌握著人的喜怒哀樂,食慾和性慾,絕大部分哺乳動物有這樣的腦子。

比如,小狗高興會搖尾巴,小貓遇到危險會炸起全身的毛等等。

情緒腦從孩子的出生開始,慢慢發育,到青春期逐漸完善成形。

第三個部分叫理智腦。

也叫新腦,是由大腦皮質組成。

理智腦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主要特徵,占到腦容量的三分之二,負責思考、判斷、認知和控制情緒。

它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一點點發育,到小學四五年級,初步完成。

但這個時候,它只限於遵守一些按時完成作業的基本規則。

青春期的時候理性大腦開始重塑,女性24-25歲,男性30歲左右,這部分大腦才發育成熟,也就是所謂的懂事了,才有能力調整情緒,控制衝動。

以上這三個腦,是隨著人的進化依次發育起來的。

如果把情緒腦看作是一隻小怪獸的話,那它到青春期的時候就已經發育完成,威力巨大,但關住它的籠子還要7、8年後才能修好,所以在此之前,它就會經常跑出來搞破壞了。

也就是說,讓孩子在理智腦沒有發育完全之前,就能像大人那樣思考判斷情緒,是強人所難。

我們要知道,孩子暴跌愛發脾氣,不是孩子的錯,是他的大腦還沒發育好,他需要家長的幫助。

幫他一邊修籠子,一邊促進孩子理性大腦的發育。

3、

除了大腦發育的順序之外,孩子的「暴脾氣」還跟身體里的化學物質有關。

這些化學物質最主要的有腎上腺素、皮質醇和多巴胺。

第一, 腎上腺素

腎上腺素能在千鈞一髮的時候能救我們於危難。

但是如果腎上腺素過多,就會衝動,容易亢奮,讓孩子有攻擊性行為,這跟遺傳和周圍環境有關。

所以,當家長有一方或雙方都是暴脾氣的時候,就別怪孩子亂發脾氣了。

家長要跟孩子一起學習控制情緒,當感覺自己呼吸急促、口乾舌燥、腎上腺素升高,要發脾氣的時候,就要啟動應急機制,暫時離開,去洗洗臉,或者從1數到5深呼吸。

這些方法大人小孩都適用。

當孩子看到父母是如何處理憤怒的時候,自然也會慢慢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第二, 皮質醇

皮質醇是當人們承受壓力,產生緊張感時分泌的激素。

它能讓我們在危險有壓力的環境下,調動身體的各項機能來應對壓力。

但是長期皮質醇水平過高,會讓人坐立不安,愛生氣,防禦心理很強,做事不分主次。

孩子身體長期處於應激狀態,會降低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影響孩子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

這就像橡皮筋,如果長期繃得太緊,自然就失去了彈性。

通常當孩子遭到各種類型的暴力,處於壓力環境中,就會出於自我保護本能,使皮質醇分泌加速,以備隨時逃跑或奮起一搏。

讓孩子皮質醇維持正常的水平,首先是要保持有規律的家庭生活,避免讓孩子遭受暴力或語言羞辱。

飲食上要減少咖啡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孩子容易疲勞和焦躁的時候,在兩餐之間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保持血糖的平衡。

良好的睡眠,適當的戶外運動也能保持皮質醇處於正常水平,簡單來說就是吃好睡好運動好。

第三, 多巴胺

多巴胺是可以帶來激情快樂的物質。

適量的多巴安,能讓孩子積極,充滿熱情,相反則會讓孩子缺少積極性,情緒低落,不喜歡交流,甚至注意力缺陷,多動等。

多巴胺是大腦的獎賞中心,可以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適當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這些都能幫助孩子改善情緒,讓孩子的身心狀態逐於積極和穩定。

當我們知道了,孩子每一種情緒的背後都有生理因素在起作用,就能理解三個大腦不同步,發育,所以孩子才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想要調節孩子的情緒,就要注意調節孩子身體化學物質的分泌量,並且可以通過調節飲食睡眠,鼓勵孩子做喜歡的事,促進孩子理性腦的發展。

4、

最後一個會影響孩子情緒的原因,是外部因素,這其中又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最常見的例子是孩子想買玩具,家長不給買。

想吃垃圾食品,想看電視家長不允許。

總之孩子看來很正常的需求,被家長駁回,他們非常不理解,就容易發脾氣。

父母再怎麼講道理,也聽不進去。

這個時候就要認真地想一想,孩子到底在要什麼,要錢要玩具還是要東西。

通常人在溫飽滿足後,安全感,愛,尊重,是他們最在乎的東西。

一直要玩具的孩子,內心可能是覺得媽媽不夠愛自己,需要被某些東西填滿。

所以多問問孩子的想法,就會知道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孩子提出的是不合理的要求,那也可以通過理解感受,合理滿足,提前約定這三個步驟來解決。

首先跟孩子約定好,玩具一個月買一次。

所以當孩子再要玩具時,可以對他說,「看得出,你很想馬上擁有這個玩具。

我們可以把它列在下個月買玩具的清單里,下個月就來買。

如果孩子仍不依不饒,有很多情緒要發泄,那就要退回幾步,給哭鬧的孩子和心煩氣躁的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用5分鐘立刻啟動自己的冷卻機制。

等待孩子情緒反應的過程,或者等他漸漸冷靜了,再給予語言和肢體上的安撫,最重要的是表達你的愛。

最後考慮孩子要求的可行性,不帶憤怒指責的態度對孩子最有效。

第二種,感到被忽視

這種情況會出現在經常刷手機,或者父母工作很忙的家庭中。

孩子覺得爸爸媽媽更喜歡手機,不在乎自己,所以有種被忽視的感覺。

因為孩子想讓父母陪他一起玩,但爸爸媽媽總有各種理由推託,孩子就會用發脾氣的方式,引起父母的重視。

這種情況要多陪伴關注孩子,哪怕工作再忙也要安排親子時光,在此期間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如果孩子來找你玩,你實在走不開,可以跟他說,「給媽媽十分鐘,打完這個電話,謝謝你的理解和支持。

大部分情況下,孩子還是會配合的。

第三種,遭遇失敗困難

孩子雖然容易哄,但也很脆弱,很容易遭受打擊,比如一道數學題怎麼都做不出來,或者一個拼圖,拼了很久也拼不成功,孩子有些情緒低落髮脾氣就不難理解。

這個時候,父母要理解孩子,給予他鼓勵,告訴孩子這種情況很多人都遇到過,以此來緩解孩子的自責和壓力。

家長對孩子理解的表達,可以拉近和孩子的距離,讓孩子更信任你。

再抱一抱孩子,給予他肢體上的安慰,安慰的效果也更好。

等孩子平靜後,幫孩子找到失敗的原因,再一起完成原先的任務,就能再一次化解孩子的暴脾氣了。

了解了以上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的三大原因,家長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並幫助孩子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正確的疏導了。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育兒方面的內容,請關注我,我是陳妍媽媽,親子關係諮詢師、國家育嬰師,專注親子關係、兒童心理,與您一起分享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曓脾氣小孩,我該如何愛你」有感

都說沒有長不大的孩子,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昨天有機會參加了一個父母課堂的活動,內容的主題就是「暴脾氣小孩,我要如何愛你」。您的孩子是否脾氣暴躁?動不動大聲哭鬧,喊叫,踢人,孩子到底怎麼了?為...

這個歲數的寶寶不能打,否著後悔都來不及

還記得何久說過一句話:「父母的雙手是用來擁抱孩子的,而不是用來打孩子的。」然而,生活中很多家長們都會壓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甚至會對孩子武。小編在這裡告之各位父母們,以下這個階段的孩子千萬不能打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