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反覆生病都是食積惹的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兒因飲食不能自我節制,往往由於飲食、餵養不當、內傷乳食、停積胃腸、脾運失司所引起的一種小兒常見的脾胃病症。

就是中醫所說的食積。

如果孩子吃得過多,或者過於高營養,超過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

這時候很多食物不能被及時地消化吸收。

這樣一來,它會損傷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積食。

繼而就會鬱積生熱化火,表現為舌苔厚、口臭、唇紅、小便黃、大便干,平時很乖的孩子變得煩躁鬧人等。

孩子食積,傷及脾胃,除了會出現厭食、嘔吐、便秘、泄瀉等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一旦受涼,便形成內熱外寒,即中醫說的「燈籠火」,出現發燒、咳嗽、支氣管炎甚至肺炎等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

很多家長不理解小兒食積影響的是消化功能,怎麼還會發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這些疾病有關呢?這要從中醫上就能解釋得通了,積食導致發燒叫「積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於內,孩子體溫就上去了。

食積又怎麼跟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這類疾病有關呢,古書《脾胃論》記載:「脾虛肺最受病」。

中醫認為五臟之間都是有聯繫的。

食積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影響到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積食過久,脾胃虛弱,運化失調就容易生痰,痰儲於肺,則導致咳嗽不止。

痰阻肺道,郁久化熱、傷肺。

通俗了講即痰阻滯在肺部,加之小兒免疫力較為低下,繼發細菌感染,誘發支氣管炎或肺炎。

小兒一旦生病即輸液,一輸液免疫功能就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後加之調理不及時很快再次生病,再生病再輸液,孩子身體越來越差,反覆輸液惡性循環,形成反覆呼吸道感染。

簡稱復感兒。

門診上這類孩子非常常見。

作為家長,如何及時發現孩子積食呢?

如果孩子出現下列症狀,就說明孩子出現積食了;睡覺時不停地翻動,有時還會磨牙;肚子脹、肚子疼;胃口明顯變小,食欲不振;早上起來有口臭、舌苔又厚又白、鼻樑兩側發青;晚上睡覺手心、腳心、腹部灼熱等,或3歲以下小兒食指青筋變粗。

不要經常反覆給寶寶服用消食藥

為了防止寶寶積食,有些家長會經常讓寶寶吃消食片,覺得只要吃完飯吃點消食片就不會造成積食了,而寶寶也會像吃糖豆一樣,一顆接一顆地吃;還有些家長會經常給寶寶吃王氏保赤丸,感覺這是中成藥,多吃點也沒有關係,其實這些方法都不能常用。

消食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寶寶消化,但如果家長經常反覆給寶寶服用王氏保赤丸、健胃消食片等消食藥,可能會影響小兒自身的消化功能,何況有些消食藥含有瀉下藥物(如王氏保赤丸就含有大黃、巴豆霜),常用會傷脾胃,甚或造成肝腎損傷。

家長如何安全有效的防治寶寶積食呢?

如果寶寶出現食慾下降、腹脹等食積症狀,家長可以採取飲食調節和小兒推拿消食健脾胃的方法來防治。

飲食方面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可適當吃些魚蝦。

或者熬點白蘿蔔大米粥、山藥米粥等幫助孩子消食化積。

小兒推拿法在防治小兒食積方面具有消食導滯、疏調腸胃積滯,扶正祛邪提高小兒免疫機能等功效。

方法如下:

1、捏脊法:家長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從尾骶骨開始,慢慢地向前捏按,一直到頸部,由下而上連續捏3~5遍,堅持早晚各一次。

2、揉摩腹部法:家長可用手掌在寶寶整個腹部順時針摩3-5分鐘。

摩腹後找到胸中劍突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

用食中無名指按揉該穴2分鐘。

文章來源:搜狐母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咳嗽不好,謹防積食在作怪

馬上就新年了,大家都在抓緊一年的收尾工作,學業忙,事業忙,家庭忙,各種忙,小編畢業不久的同學們也不淡定了,忙著結婚,忙著添寶寶,更有甚者在為二胎做準備,與此相比,未婚的小編心裡真是滿滿的慚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