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太累?那你可以這樣輕鬆且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人說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的確,陪伴能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親情,能通過言傳身教來幫助孩子成長。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養孩子或者說陪伴孩子成了大多數家庭最重的負擔,一個大人往往沒辦法帶好一個孩子,最常見的情況是,一個全職媽媽需要配備一個老人或者保姆,兩人或多人合作才有可能完成陪伴孩子這個艱巨的任務,更為可怕的是,不管幾個人合作養娃,只要參與的人都會累得精疲力盡

什麼是高質量的陪伴?

身邊很多朋友是這樣陪伴孩子的:每天無時無刻不守在孩子身邊陪孩子玩,好不容易孩子睡著了,媽媽趕緊做飯、洗衣、收拾屋子,活兒還沒幹完,孩子又醒了,繼續陪孩子......問題是,這樣無時無刻的陪伴孩子,的確是孩子需要的嗎?這樣疲憊辛苦,毫無個人時間的媽媽心情能好嗎?一個每天煩躁疲憊的母親如何養育出平靜自信的孩子?於是我開始思考這樣的陪伴有沒有必要,我們有沒有更好的陪伴方式。

事實上,在孩子一歲之前,的確需要媽媽經常的陪伴,但當孩子學會走路,開始自己探索世界以後,媽媽更多的是需要放手,也就是說,孩子不需要你總是陪著他玩耍!我認為陪伴質量高不高的標準就是父母和孩子在此刻的狀態如何。

只要雙方狀態是愉快安詳的,這樣的陪伴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也就是說,高質量的陪伴,不是指父母隨時待命,陪著孩子玩遊戲。

在家庭中,高質量的陪伴不僅僅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父母全身心的陪著孩子玩耍,還有一種更重要卻常常被我們忽略的高質量的陪伴:那就是孩子自己玩耍,父母在一旁做自己工作。

我是這樣來陪伴孩子的。

高質量的陪伴:不要想著改變對方

沒有人喜歡被說教,沒有人喜歡被控制。

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對方時,無論出發點多麼好,道理多么正確,其實都在傳遞:我不喜歡你現在的樣子,你應該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這個改變對方的能量本身,就會讓對方抗拒。

就像妻子想要把老公改造成一個有熱情的人,老公的心就關得更緊,覺得妻子根本不接納自己,很傷心。

很多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幾乎不停的挑剔指揮孩子。

孩子玩水,嫌孩子浪費水;孩子玩土,嫌孩子弄髒衣服;孩子自己吃飯,嫌孩子吃得慢,指揮孩子多吃青菜。

孩子開心的跑過來要媽媽抱,媽媽卻要孩子先去洗手,才能碰媽媽。

這種「陪伴」下來,大人小孩都很累,而且不開心。

真正的陪伴是:關注,但不打擾。

高質量的陪伴:正確陪孩子做遊戲

父母需要陪著孩子玩嗎?當然要,尤其是當孩子需要你參與他遊戲的時候。

陪伴孩子做遊戲,要記住你只是一個陪伴者,一個跟隨者,不要企圖通過遊戲教會孩子什麼,孩子自然會吸收他能吸收的一切,相反一個成人在遊戲中上躥下跳,拚命引導,表面看孩子是興奮了,瘋狂了,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應該有的狀態,也就是說,這只是你的表演,而不是真實的生活,我們應該給予孩子的是真實的生活,我們真正應該培養的是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自然吸收父母做事的狀態

比如做家務,比如做手工,這些孩子能看見,也能明白並能模仿,只有這樣的工作才能成為陪伴孩子時的工作。

同時,父母做工作時的狀態極其重要,你是匆匆忙忙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還是享受工作本身,悠閒自在的工作?要知道,孩子吸收的不光是父母所做的事情,他更有可能吸收的是父母做事時的狀態。

高質量的陪伴:認識到成人只是孩子生活的環境

華德福教育認為,成人只是孩子生活的環境,而不是孩子生活的主導,這樣的陪伴中,成人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狀態非常放鬆、喜悅,孩子吸收了這種狀態也會非常放鬆喜悅,同時,成人專心做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示範,光是這兩點,就已經為孩子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環境了。

我當初踐行這樣的陪伴純粹是誤打誤撞,作為一個全職媽媽,我家沒有保姆幫忙幹家務,而孩子睡著時我又想寫點文章,所以只好在孩子醒著的時候,帶著他一起做家務,沒想到孩子居然非常喜歡,不但不會搗亂,還會經常幫忙幹活,有時即使他要玩耍不幹活,也總是興高采烈的,呈現出一種滿足愉悅的狀態。

在高質量陪伴的路上,我摸索著做了很多順水推舟的事情。

我始終堅守在合適的位置,陪在他的身邊,感受他情緒的變化,做一個傾聽者。

在孩子需要幫助時提供恰當的幫助。

更多的時候讓他走在前面我跟在後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