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爸爸對女兒的「幽默性教育」值得借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少我國爸爸媽媽都不曉得如何與孩子談論「性」的話題,因而簡直不會和孩子在這一方面溝通。

本來兒童性教育關於孩子的心智發展,和日後對性的認識、身體的發育,以及成人後的愛情婚姻生活都是有著至關重要的效果的。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個德國爸爸和女兒性教育幽默故事,希望可以對爸爸媽媽們有所啟發與借鑑意義:

一位德國離異爸爸跟兩歲的女兒一起洗澡。

女兒首次注意到爸爸身體下部多了個她沒有的「東西」,很同情地問她爸:「痛嗎?」

爸爸回問為何痛。

女兒很天真地答:「媽媽說多一塊肉是腫起來,腫起來的肉都會痛呀!」

爸爸解釋說男生的這部分是跟女生的不一樣,所以才有「男跟女」的差異。

等女兒長到7歲,一天女兒回家開始問一個字,「ficken」。

德國媽媽要她下次去問爸爸。

女孩不甘心,到鄰居家到游泳班,到處都去問這個字,卻沒有人願意解說,只是面帶神秘地微笑著。

這更增加女兒的好奇心了。

那個暑假她跟著奶奶乘飛機去找爸爸,問到簡直全飛機聽得懂德文的人都在笑。

ficken,就是德文俚語的「交配」,爸爸拿出生物學用的男女身體解剖書來,從上到下、從裡到外講給女兒聽。

爸爸的精子跟媽媽的卵子在媽媽的子宮裡頭撞上,相遇,然後細胞開始分裂,小寶寶就是這樣在媽媽肚子裡長大,最後大到裝不下了,就必須生出來了。

女兒有點難以接受小胎兒的居然是這樣來的,問了又問,左鄰的米歇爾、右舍的葛爾多都是這樣出來的嗎?那怎麼出來呢?嗯,有從下頭拉出來的,有直接把肚子打開拿出來的兩種。

女兒終於明白,當爸爸的鬆了一口氣。

問題是接下來覺得功力大增的女兒,卻開始會去跟鄰居小朋友說:「我曉得你是怎麼出來的喔,首先,你爸媽要ficken,然後……」

德國爸爸下一步的教育,就是該告訴女兒,拜託拜託,別老在公眾場合提「ficken」這檔事了!

兒童性教育

兒童性教育就是對受教育者進行有關性科學、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養的社會化過程。

性教育不只是讀一本書,聽一次講座或看一次錄像,而是一個涉及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的教育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隨受教育者年齡不斷發展的再社會化過程。

協助孩子認同自己的性別,依性別規定他(她)的性別角色行為和動情反響,對孩子展示裸體和生殖器不採取簡單斥責或欺騙的情緒,既要教之以丑恥感,又不民為怪和隱瞞。

對男女兒童性器官的差別和「我是從哪裡來的」發問爸爸媽媽可安然相告,而不必諱如深。

要讓孩子與同齡的同性和異性孩子一起遊戲遊玩,培養孩子與同齡人共處的自但是健康的情緒,建構健康的人格。

【關注寶寶堂親子育兒微信公眾號:baobaotang2012, 父母們的育兒小貼士,分享最豐富的育兒知識,育兒資訊!不要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感到孤單,多一些親子間的交流!】寶寶堂親子育兒,會一直陪伴著您和您的寶寶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早期性教育很重要 你知道進行性教育的方法嗎

隨著網絡的發展與普及,現在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已經接觸了網絡。接觸網絡多了,就會接觸到一些性方面的內容,這時候有些家長會出現打罵孩子,嚴厲孩子去接觸那些事物,但是這是正確的做法嗎?其實這樣做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