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不許小朋友亂動亂說 這種孩子長大後會有出息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譚一平:父母問題專家,開發出中國第一套專門解決父母自身觀念和素質問題的《父母3.0培訓課程》,已出版了《父母的情商決定孩子的一生》等20多部專著。


前些天,在我的《父母3.0培訓課程》的課堂上,有個媽媽向我訴苦,說幼兒園的阿姨已經投訴她兒子好幾次了。

她兒子才3歲多,剛上小班。

阿姨說她兒上課時不能把手好好放在背後,喜歡亂動亂說,影響課堂紀律。

這位媽媽問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活潑好動的兒子。

還沒等我回答,課堂上幾十個媽媽就已經開始「熱議」了,而且涇渭分明地分成了兩派,一派贊成幼兒園阿姨加強紀律的做法,一派則強烈反對不許小朋友「亂說亂動」的做法,而贊成的占絕大多數。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我歸納了一下,贊成幼兒園阿姨加強紀律的理由大致是三條:

第一,不讓孩子亂說亂動,是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從而順利實現幼小銜接;

第二,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上課時一定要坐得住,做到注意力集中。

這個習慣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受用終身。

孩子進了幼兒園,代表著孩子的人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所以有必要從一開始就養成良好習慣。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裡還像在家裡一樣沒有規矩約束,那將來上小學他就管不住自己。

第三,有利於幼兒園阿姨的教學。

阿姨在講課時要求小朋友把小手背起來,不能講話,這既是對阿姨的尊重,也是幼兒園需要良好秩序的要求。

如果讓小朋友亂說亂動,那全班幾十個孩子互相影響,教學活動就開展不了。

反對者的理由則很簡單,那就是不讓孩子亂說亂動,就會壓抑孩子的天性。

孩子天生是好動和喜歡做遊戲的,而2~6歲又是孩子語言能力快速發展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喜歡說話。

所以,用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這是違反科學的,因而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害的;有的媽媽甚至還引用了陶行知、陳鶴琴等人的教育理論。

媽媽們在「熱議」之後問我怎麼看這個問題,我說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幼兒園的孩子到底有沒有必要學習知識?如果有必要,那小朋友就應當遵守課堂紀律,不能亂說亂動,並養成學習的習慣;如果幼兒園小朋友沒有必要學習知識,那就應當鼓勵小朋友在幼兒園「亂說亂動」!

我曾在《你想清楚了「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麼樣的人」這個問題了嗎》那一講說過,用什麼方式教育孩子,取決於父母和老師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如果不弄清培養目標,那判斷讓孩子「亂說亂動」和不讓孩子「亂說亂動」這個問題的對錯就沒有標準。

所以,最後我反問媽媽們:「你們到底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有出息的人!」這一次幾十個媽媽倒是異口同聲。

那麼,一二十年以後,當孩子進入社會進入職場時,他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會「有出息」呢?或者說,那時「有出息」的標準是什麼?其實,未來學家和教育學家早就告訴我們,一二十年以後一個人是否「有出息」的兩大標準是「從事有創意的工作」和「善於利用團隊的力量」,簡言之,前者是會做事,後者是會做人。

為什麼現在絕大部分人不願從事餐廳洗碗這類的工作?一些人認為太低賤,一些人認為報酬太低。

的確有人是這麼考慮的,但這都不是主要原因。

說這類工作低賤是沒道理的,因為只有在封建社會裡職業才會有高低貴賤之分,在現代商業社會只有錢多錢少之別。

人們之所以不喜歡做在餐廳洗碗之類的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沒有什麼創意,容易被別人替代,也包括被機器人替代。

沒有創意的工作缺乏成就感,很難體驗到成功,幸福指數相對較低。

因此,將來從事沒有創意工作,就是有「沒有出息」的標誌。

要有創意,那就必須有豐富的想像力;而要讓孩子將來有豐富的想像力,那就必須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享受自由和快樂!

如果在幼兒園就不讓孩子「亂說亂動」,那就會壓抑孩子的天性。

壓抑孩子的天性,不僅會讓孩子感受不到自由和快樂,影響孩子的價值觀,讓孩子變成一個只知道順從和唯唯是諾的人,而且會讓孩子養成以收束性思維為主的思維模式。

如果孩子養成了以收束性為主的思維模式,那孩子平時就會過於關注事物的細節和局部;關注事物的細節和局部雖然有利於孩子認真學習,特別是有利於孩子做作業和考試,但孩子也會因此缺乏大局觀和從長遠看問題的眼光,長大以後就會容易變成一個鼠目寸光和膽小慎微墨守成規的人。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就打下了這樣的基礎,那用腳指頭思考也能知道孩子長大以後會不會有出息!

於是,有不少媽媽問我「那孩子的學習怎麼辦?」我說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們唯一的「工作」是玩耍,絕對不是學習什麼「知識」。

理由很簡單,孩子在六七歲之前屬於「前運算時期」,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成熟(皮亞傑語),所以,幼兒園的孩子不適合學習「知識」。

現在幼兒園孩子學習識字和算數,跟馬戲團訓練猴子和小狗識字算數在本質上是一回事,都是「條件反射」而不是邏輯思維的結果;長期這麼訓練,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

所以,現在幼兒園以「有利於學習知識」為理由,要求孩子上課時不亂說亂動是不科學的,有害孩子的健康成長。

德國甚至用法律禁止學齡前孩子學習任何「知識」。

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媽媽接受不了我的觀點:「如果孩子在幼兒園不學習,那怎麼能實現『幼小銜接』?這可是我們的國情!」

現實中有太多的人把太多的「國情」當作遮羞布,所以,那天我一聽到「國情」兩個字心裡就火了:「別跟我扯什麼狗屁『國情』!現在到處是霧霾,這也是一種『國情』,難道你們這些做媽媽的就因為有這種『國情』,而心安理得地放棄保護孩子健康的責任嗎?如果真是那樣,那你們都不配做父母!」

我強調幼兒園的孩子的任務不是「學習知識」,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在幼兒園不需要「學習」。

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必須養成一些做人的良好習慣,如運動的習慣,做家務的習慣(如兩三歲時開始學習倒垃圾);同時:幼兒園還要讓孩子懂得一些社會性的禮儀和規矩,比如,過馬路時告訴小朋友注意看紅綠燈,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以免影響他人,等等。

最後,我問媽媽們是否還記得「錢學森之問」。

有幾個媽媽說記得。

在2005年,時任總理的溫家寶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

」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對於這個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我給出的答案是:中國的大師有一半在幼兒園就被謀殺了,剩下的一半也在小學、中學和大學被追殺了!

《父母3.0培訓課程》的宗旨:更新父母觀念,提高父母素質。

正在講授:為什麼要尊重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課程簡介:孩子注意力之所以不集中,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學習內容超出了他們的理解能力,二是學習的內容遠離了他們熟悉的生活場景,三是他們的思維方式以散髮式為主,注意力「天生」喜歡「漫遊」;如果強迫孩子注意力集中,那孩子長大以後就有可能變成一個膽小慎微墨守成規的人。

要了解課程的更多內容,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一平情商

QQ:609193889

網站:www.tanyiping.com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