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麵,害了一個孩子,卻驚醒全國無數父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碗麵,害了一個孩子,卻驚醒全國無數父母!

一個奶奶經常帶著放學的孫子到學校旁邊的一家牛肉麵店吃麵才回家,他們經常點兩碗面,每次吃麵之前,奶奶總是將自己碗裡的牛肉夾到孩子碗裡,然後笑呵呵地看著囫圇吞棗的孫子大口大口地吃。

你沒有把牛肉給我

這家麵店沒有服務員,麵條一般是老闆煮好後,客人自己來端的。

這一天,奶奶來端面的時候,乾脆拿起筷子,將自己碗裡的所有牛肉都夾到另外一個碗裡,然後才端著兩碗面到孫子面前。

店主看到這情形猛搖頭,但沒吭聲。

奶奶微笑著讓孫子吃,但孫子盯著奶奶的碗,皺了皺眉,「奶奶,你今天怎麼沒將牛肉給我?」

奶奶說自己的牛肉已經在端來前全部夾給他了,但孫子不相信,在那裡大叫:"你騙人!你肯定將牛肉偷偷藏起來了!」一邊叫嚷一邊用筷子往奶奶碗裡掏,竟然將全部麵條都掏在了桌子上!

奶奶露出無奈的表情,一邊說你真不聽話,一邊用筷子將桌面上的面夾回自己碗裡。

我的面不賣給你

「那肯定是被你偷吃了!你怎麼能這樣?我不吃了,不吃了……」周圍的食客都匪夷所思地看著這個小霸王。

奶奶嘆了一口氣,「不吃會餓肚子的,那我再買一碗吧!」

正要開口,店老闆冷冷地說:「不好意思,我的面不賣給你們了!」

奶奶無奈地坐回去,「我的牛肉已經給你了,我真的沒偷吃!」

這時生氣的孩子憤怒得連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來,一伸手,竟將桌面上兩碗面都打掉,氣呼呼地走了,奶奶灰溜溜地跟在後面。

周圍的人投去譴責的目光,這孩子也太霸道了,這個奶奶怎麼能這樣溺愛孫子?

沒多久,孩子帶來了一個男人,看樣子,應該是孩子的爸爸,後面跟著的奶奶在抹淚。

這個男人一進門徑直找到了店主,說:「給我三碗面!」然後氣呼呼地坐下。

相關閱讀:家長派房車駐校引熱議 小心溺愛孩子會害了孩子!

我買的面,我說的算

店主沒吭聲,給他們做了三碗面。

三碗面一放下,男人將其中兩碗面的牛肉全部夾到了孩子面前,「老闆,過來!」當店主走近後,男人敲著桌子說:「我給錢買的面,我喜歡怎麼吃就怎麼吃,我喜歡給我兒子吃就給我兒子吃,你看,我全部夾給了我兒子

現在我們還不想吃你的面了!「

說完,往碗裡吐痰、吐口水!!然後甩下了100元,牽著孩子的手走了。

店主生氣得掉淚,說當初拒絕賣第三碗面給婆孫,是希望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還想讓老人知道那樣溺愛孩子是不對的,沒想到給自己招來侮辱,這個社會好人難做!

不少家庭很疼愛孩子,家裡有什麼好吃的,會第一時間端到孩子面前,孩子喜歡吃的,寧願自己不吃都要給孩子吃,看起來是愛孩子,但其實是害了孩子。

這是為什麼呢?

經常被過度溺愛的孩子,他們覺得大人所做的一切, 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不懂得為人著想, 也不知道大人的艱辛和付出。

他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性格自私自利、驕橫乖張,不懂得寬容,更受不了委屈。

他們甚至不懂得禮貌,目無長輩,口無遮攔。

這完全是孩子的錯嗎?不要只是抱怨,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樣懂事,我家的孩子卻是個小霸王。

孩子從懵懂無知到變身霸王並非一日之功,當孩子習慣了索取,他們就忘記了感恩,他們總在希望別人不斷地給予,也不會想到自己要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些什麼事情。

所以,愛他就教他學會分 享,愛他就讓他懂得感恩!

連結:

溺愛的危害

溺愛屬於教導方面的異常,是一種家庭功能失調,是家長對子女一種畸形的愛,也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愛。

溺愛所造成的後果有多方面:

1 自我中心化傾向

孩子從小就受"眾星捧月"式的呵護,往往形成"自我中心化傾向"。

有的父母認為自己已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孩子已得到愛的滿足,無需與同伴交往;有的父母愛子心切,當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紅皂白,馬上上前保護而不去了解原因。

長期以往,所教育出來的兒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滿足,代人缺乏真誠,極少考慮他人感受,不會明辨是非、缺乏責任感。

2 妨礙獨立自主能力培養

有調查指出,溺愛型家庭的幼兒比嚴厲型家庭和民主型家庭的幼兒更易發生感統失調。

因為照顧者(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過分溺愛保護,怕孩子出事兒長期摟抱,剝奪了孩子接觸環境和爬行練習的機會;凡事包辦替代,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再加上老人擔心孩子被別人欺負和住房單元化,孩子很少出門,接受外界感覺信息刺激的機會少,在進入小學、中學或大學時,還要家長、同學幫他做事。

由於家長溺愛和包辦替代,使孩子以後的獨立自主能力缺乏,無論是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學還是就業,都有家長為其解決後顧之憂,而孩子坦然接受父母照顧。

3 耐挫能力差,形成不良習慣

在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里,父母的收入足以維持家庭的生活,孩子的願望能夠馬上滿足,缺乏為生活奮鬥的體驗。

加上有的家長誤以為只要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花數萬元進好學校,就能成才。

長期的縱容導致孩子耐挫能力差。

一點點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動較大的波動,稍有點挫折便喪失生活的勇氣和完善發展自己的願望。

4 不利學校教育的正常進行

因為溺愛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由於不能像在家裡那樣任性和為所欲為,要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於是轉向尋求父母幫助。

溺愛型家長一般很反感別人的批評,並不斷為自己的溺愛行為尋找更多的藉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師的說服教育工作很難奏效。

長此以往,對寶寶的成長,性格形成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溺愛的矯正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對孩子愛得適當,愛得合理,才能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長。

那麼家長應怎樣做到對孩子關係而不溺愛呢?

1 平等對待

不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不讓孩子產生特殊優越感。

家長應從日常小事抓起。

例如,家裡來了小朋友,應教育孩子把玩家給大家一起玩;吃東西要讓孩子養成分份的習慣。

長期堅持,就會使孩子養成與別人平等相處的習慣。

2 不要輕易滿足要求

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時,不能輕易滿足。

孩子撒嬌要家長買玩具,家長不能爽快答應,反而可以跟他提條件,例如一個月內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應買給他。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3 避免隔代溺愛

很多家長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

然而很多父母覺得爺爺奶奶輩的教育跟不上形式,但是又不好過多指責。

家長應該首先和老人溝通好,遇到孩子做錯事時,老人可以到別的房間去或者藉故出去,讓家長單獨來解決。

剛開始,可能孩子會繼續哭鬧、扔東西,當發現無人理他時,孩子就會有些恐慌,哭鬧就會減弱,最後可能會主動找家長承認錯誤。

4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長到兩三歲就有了強烈的我自己乾的要求,家長就因勢利導從培養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比如,幼兒期的自理能力培養是獨立性培養的主要內容,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穿脫鞋襪,自己如廁,自己收拾玩具,吃東西前後或便後自己洗手等。

【免費體驗:價值868元私享兒童攝影套餐服務,領取步驟:1、關注微信號:lingyuwang0123 (長按帳號複製);2、回復關鍵詞「攝影」獲得體驗資格即可,安全免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