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爭吵打鬧讓人崩潰,家長也要參與「戰團」?!看劉濤怎麼解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很多爸媽有了娃之後,便連帶著特別關注別家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那些明星親子節目每一期的亮點都會成為父母圈中居高不下的討論焦點。
最近橫空出世的《萌寵小大人》就是利用萌寵與萌娃的兩個混搭,成功抓住了電視機前無數寶爸寶媽的眼球。
話說「史上最難搞的兩個物種」結合在一起,這一天的生活除了樂趣更多的就是「亂子」。
孩子間玩耍難免磕磕碰碰,避免不了爭執,很多人都會為孩子的爭吵問題一直頭痛不已,不知道怎樣解決,經常在校門口、補習班聽到大量父母吐槽:「教育孩子怎麼就這麼難啊?兩個孩子起爭執到底要不要插手?幫哪頭好?」
最近看到劉濤在《萌寵小大人》節目上調解兩個小孩吵架,發現她在這個問題上的處理堪稱教科書。
一天下午,泰勒和鄭子祺不知為何發生了爭吵。
副園長曾舜晞聞訊趕到,發現正在爭吵的泰勒和鄭子祺雙方情緒都很激動,眼眶紅紅的。
在曾舜晞的問詢下,泰勒氣憤難忍,率先指責鄭子祺毀壞了自己的城堡,拒不歸還自己送給鄭子祺的魔法棒,還稱魔法棒是他的,而鄭子祺則是滿臉委屈,哭著說:「他打我。
」
而後劉濤趕到。
為了處理這場糾紛劉濤先後做了三件事:
-
第一件:她並沒有像很多家長一樣,先去指責他們打架,而是基於了解泰勒發火的真正原因。
原來泰勒是因為上午他的狗狗小豆子不聽話憋著一股怒火,所以劉濤先去極力安撫鄭子祺的情緒,任由泰勒把怒火發泄出來,耐心等待他們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
-
為了解決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
劉濤做了第二件事,她找到節目組觀看完整錄像視頻,之後陷入沉思,決定先去看一下孩子們的情緒,是否適合和解。
劉濤獲得泰勒的允許,進入房間跟泰勒詢問事情的原由,想要幫助泰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劉濤很快發現,泰勒所有的話語都是在幫助自己的立場,甚至撒謊,然而劉濤並沒有當場揭穿泰勒。
-
她做了第三件事,劉濤而帶著泰勒來到了錄影室,觀看自己與鄭子祺打架的這一視頻。
劉濤一邊抱著泰勒,一邊站在泰勒的角度,幫他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在劉濤的引導下,泰勒也深刻的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保證要做一個好哥哥。
兩個孩子很快又成了好朋友:
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中,劉濤先是找出孩子們打架的真正原因,然後站在他們彼此的角度耐心開導,發現問題後及時糾正和引導,每一步都做的恰當妥善,值得家長們借鑑。
孩子的世界自有一套交流規則
其實孩子之間有許多友情都是通過摩擦產生出來的,「不打不成交」嘛。
兒童在遊戲中打起架或是有矛盾,這都屬正常。
這是一個交流的過程,一個規則制定的過程,更是孩子長大的過程。
我們每個成年人也是這麼過來的。
孩子們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一個玩具、一塊蛋糕、一個過界行為就吵起來,甚至打起來。
「這個玩具我先看到的」
「是我的,我先拿到的!」
「你有那麼多了,我才得到一點點。
」「你看了好久電視了,輪到看我的動畫片了。
」
我想這些情況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很常見的情況,其實一般孩子間發生爭吵主要有三個原因:
1.孩子在家裡是太陽,是主宰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
從小呵護有加,生活在一個相對順從的世界裡。
由於家庭里的溺愛,造成孩子「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狀況。
不僅在家裡,在別的公眾場合也只顧自己的感受,任意地強占別人的玩具而造成爭吵。
2.兒童模仿性強,是非辨別能力差
孩子的思想很容易受成人和電視的影響,如家庭父母愛吵架,孩子們都喜歡看奧迪曼,做遊戲的時候孩子都喜歡扮演正義的一方去打敗壞人,電視播出打鬥的影片都很容易形成孩子蠻橫粗暴的不良性格。
有的家長害怕孩子外出容易出事,經常讓孩子待在室內看電視,而電視中的暴力場面,無疑為幼兒提供了樣板,使幼兒不知不覺地模仿學習了爭吵的行為。
3.孩子沒有足夠的說服能力
孩子為了堅持正確的行為規則,而又無力去說服對方時候,採用了不恰當的處理方法,也容易引起爭吵。
孩子的思辨能力還很弱,當他們無法說服對方時,有時會因為著急而採取武力。
孩子爭吵身後的家長
其實孩子之間發生爭執其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但家長通常會很緊張,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虧。
因缺乏經驗和正確的教導方式,往往在處理糾紛中將錯誤的負面情緒和不正確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加重了孩子的恐懼感或霸道。
最近的幾年裡,像家長以不正確的姿態處理孩子糾紛的事例在社會上越來越多。
就在今年的1月6日,遼寧省鐵嶺市樂高商場淘氣堡內,兩名家長因孩子玩耍中產生摩擦,其中一名男家長和兩名男性同伴對另外一名女家長及其兒子瘋狂毆打,致女家長肋骨骨折,孩子昏迷。
目前,當地警方已經刑拘了打人的三名男子。
2017年8月28日,在四川江萬達海洋球館內,因兩名小孩玩耍時起爭執,導致雙方家長發生口角隨之抓扯,之後又廝打在一起,其中一名女子的衣服在扭打過程中衣服被撕破,場面混亂激烈,簡直是辣眼睛。
2017年6月29日楊某到思茅第二小學接兒子放學,兒子告訴楊某有人在校里欺負他。
楊某怒中火燒找到欺負者黃某(小學一年級)實施毆打。
家長楊某不僅將黃某推到在地,且用腳踹孩子的頭,頭上有個大包,鼻子初出血,臉上又青又腫,被打小孩當場都嚇尿了……
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著名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梁永紅關於此類社會現象曾表示,孩子之間一般不會有太大的衝突,冷靜處理的話,很多事情不會擴大化。
但如果當著孩子的面發生衝突,會對孩子造成陰影。
被打的孩子會有陰影,打人的也會留下隱患,可能會讓他在以後的成長中更加喜歡武力和強勢去解決問題。
孩子的戰爭如何平息
孩子們不可能時刻都「團結有愛」,相處過程中爭吵是在所難免的。
如果大人干涉過多,通常常會讓事態進一步惡化。
想讓孩子們多交朋友友好相處,爸媽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 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讓孩子時時刻刻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增加孩子的自信,消散孤獨感,避免他們將不快的情緒發泄到其他小朋友身上。
有的孩子將矛頭對準其他小朋友往往來自嫉妒心理。
2. 儘量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通常家長介入到孩子們的爭執後,孩子反而會更加頻繁地大聲爭吵來尋求大人的幫助,增加孩子對大人的依賴性。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很弱小,需要從你的幫助中獲得力量和認可。
3. 給孩子冷靜思考的時間
如果孩子雙方都情緒激動,不要馬上評判是非對錯,一定要先等孩子冷靜下來,再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可以讓孩子們輪流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時你要積極地表現出對孩子的信任,對孩子的主動認錯要表達出讚賞與肯定,切不可一味地指責。
4. 給予孩子正面的關注
如果你希望孩子們之間能夠和睦相處,那你就要時時刻刻注意孩子的言行,一旦孩子表現出良好品行要及時給予更多的正面讚許。
如「你能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你真棒!」「你很喜歡吃布丁,但是你沒有搶,真的很有禮貌」等等。
孩子受到表揚便知道這些做法是值得稱許的,別的孩子看在眼裡也會起到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模仿其良好的品行。
5. 讓孩子談談自己對朋友的看法
有時候孩子跑回家向你講述別的小朋友身上的缺點,主要是想讓家長覺得自己很優秀,自己很乖。
這是很常見的現象,但如果一個孩子很頻繁地說別的小朋友壞話,家長就需要正確引導了,可以讓孩子談談其他小朋友身上的優點,而不是緊盯著缺點。
最後要說的是,在所有的公共場合,孩子們都有可能會碰到這樣的事。
我們帶孩子去玩並不單是衝著玩耍去的,更是為了孩子能有機會接觸別的小朋友,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且記,不要把孩子間的矛盾升華成家長間的大戰,這樣只會幫助孩子「激化」矛盾,而不是解決問題。
文:父母堂(askjane)原創 || 父母堂每天在這裡與你分享育兒知識,喜歡就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