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言鋒語3.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的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什麼你說的話孩子不聽?

怪異現象

經常聽到家長和我說:「老師,我家孩子只聽你的話,我們說的話根本不聽。

」原來我還不太相信,上學期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到學校與老師對謊就讓我詫異,這學期一位母親更讓我驚訝:她的女兒連吃飯、穿衣、刷牙、睡覺、周末作業都喜歡拖拖拉拉,她無奈到竟需要打電話給老師求救。

怎麼辦?

想一想是不是很讓人無語,一位媽媽對於自己的孩子竟然一點點也沒有威懾力,讓孩子做任何事情不僅得不到回應,反而不斷地遭到拒絕和無視。

想一想吧,老師只和孩子相處一年,最多幾年;而父母需要和孩子在一起生活一輩子,少年時期家長就不能讓孩子信服,長大了該怎麼辦?

最讓我無話可說的是,這位媽媽來找我們幾位老師交流,說起自己的孩子不聽自己話、只聽老師話的時候,竟然是滿面笑臉。

多麼揪心,這位媽媽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竟沒有太多的愧疚和無奈,反而是嬉笑連連,好像這是一件多麼光榮的故事一般。

後來,與幾位教育同仁談到這個問題,我們才發現這樣的父母親早已不是個案,而成了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

感到很糾結、很痛心有木有!!!

不聽媽媽話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孩子只聽老師的話,而不聽家長的話呢?是真的孩子只聽老師話麼?恐怕不見得,俗話說母子連心,親情是無法阻隔的溫暖,孩子不是不聽父母的話,而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呈現出一種不聽父母話的表象。

仔細看一看這位媽媽的日常行為,就不難找到原因和對策:

1.平時非常嬌慣,能包辦的儘量包辦,唯有到了迫不得已才不斷的催促孩子完成任務。

在與這位媽媽的交流中,我得知:她對女兒非常溺愛,說「含在嘴裡怕化,捂在手心裡怕熱」一點不為怪。

她平時從不對孩子提出任何要求,純粹是放羊式管理,孩子願意做就做,不願意做就拉倒。

實在是遇到一些看不過去的場景,她更會親自動手,幫助孩子完成,如有的時候早上她會幫助孩子準備好牙刷、並擠上牙膏。

說起這些時,她不以為然,還誇獎自己的女兒非常聽老師的話,每天的作業任務都能及時完成,就是有些擔憂周末。

據她說,女兒周末的時候就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了,非常拖拉,只顧著玩樂,實在是到了周末快結束,她才憂心忡忡的強迫孩子趕快完成作業任務。

結果,事與願違,孩子往往拖拉到很晚。

交流中,她問我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為什麼孩子不聽我的話?」我其實非常想反問她:「孩子為什麼要聽你的話?」在孩子的心目中,媽媽就是保姆,就是救星,沒有什麼媽媽不能幫助解決,正是在媽媽的嬌慣中,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

她其實不是不聽媽媽的話,而是覺得聽不聽都無所謂,因為媽媽可以幫助解決。

這其實就是很多家長感覺到「孩子不聽自己話」的最根本的一個原因。

在家庭親子活動中,占據主要活動地位,根本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孩子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所謂「主角」,其實只是一個甚至不需要活動的「木偶」。

久而久之,他們就產生了一種比較強烈的懈怠心理和安逸的「不為所動」的心態。

2.從來都是把「他人」作為一個威懾孩子的砝碼,而忽視自己應該成為親子活動中的「權威」。

在與這位母親交流中,她的一句話總是在不斷地重複:我的孩子非常聽老師話,我只要一拿老師來嚇唬她,她一定會乖乖的聽話。

她甚至說:「老師,還要請你幫多多要求她哦!」

不難發現,在親子活動中,雖然她一直參與,但她實際上是缺失。

我們不難想像,每當與孩子發生衝突時,她或者說 「你不要神氣,我馬上告訴某某(多數是老師),讓她來好好訓訓你」,或者說「你哦,上次某某老師就說到你這個問題了,說要批評你一頓,你哦,還不注意」。

看看,這樣的話語給孩子的感覺是什麼,是自己的母親根本不具有「權威」性,不能裁決整個親子活動中孩子行為的對錯,需要藉助於外力來獲取破解的力量。

一次兩次沒什麼,三次四次,孩子就會在「心理暗示」中不斷的弱化母親的作用,最後直接無視母親的存在。

而這種無視恰恰真的是孩子不聽父母話的根源。

作為父母,最能夠建立「權威」的就是這些一個個日常的親子家庭活動。

每一個活動中,父母在與孩子打成一片的同時,需要保持一定的「強勢」,要逐步形成一種「說一不二」的懲罰氣場,讓孩子慢慢在心理營造一種「父母雖然和藹可親,卻也有嚴肅權威的時候」暗示。

唯有如此,孩子才不會出現孩子無視父母的情況。

3.經常放任自己,從不避諱孩子的存在,不僅沒有發揮「榜樣作用」,反而不斷地用行為將孩子帶入「歧途」。

這位媽媽在孩子面前,從不避諱自己的行為,比如外出玩樂,都是帶著孩子一起去,也不管場面是否適合孩子前往;比如經常早上不能及時起床,讓孩子因為自己起晚了遲到;比如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總是喜歡玩手機等電子產品。

可以說在孩子的心目中,這位媽媽從沒有作為榜樣存在過,反而是從媽媽身上學到了很多壞的習慣,如散漫拖拉、責任心不強等等。

我曾說過:「家長十句話可能不如老師一句話,但老師十句話絕對不如家長一個行為。

家長其實是應該作為孩子的榜樣存在的,這也是言傳身教說法的由來。

不要說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其實她不是不聽,而是不願意聽。

每一次當父母說起這樣那樣教訓話語的時候,她總會在心理反饋起父母的壞行為,以此來牴觸改正錯誤行為的心理暗示,最終形成「為什麼我要聽父母話,他們都做不到,為啥要去我做到?」這樣的強烈宣洩。

所以,為人父母不容易,不好的行為要少做,實在必須要做,也要避諱孩子的存在,應該始終在孩子面前保持正面的形象,逐步成為孩子的「榜樣」。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聽你的話,才會信服你。

4.護理喜歡隨心所欲的制定規則,規則的懲罰對象僅僅局限於孩子。

這位媽媽一句話很引起我的注意。

她說:「有的時候,看看孩子那邋遢拖拉樣,我氣不打一處出,就會揍他一頓,可惜這樣的痛揍根本沒有用處。

」這樣的場景,我們並不陌生,反而在無數的家庭上演。

我們很多父母的懲罰,總是來得那麼突然,讓孩子都無從防備。

甚至有的家長還說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久而久之,孩子就被打皮滑,任家長怎麼打都沒有用。

為什麼沒有用?就是因為很多家長喜歡隨心所欲的制定規則,好像他們是整個家庭的掌控者一般。

其實這樣的狀況是孩子最不喜歡的,而且這樣的懲罰是單一的,只面向於孩子,從不加諸到父母身上。

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孩子就會產生一種我永遠是受害者的假象。

任何規則的制定,不應該是突兀的。

我們父母在制定規則時,應該和孩子一起制定,並將自己容納進去,形成一個家庭規則,公平公正的執行,這樣孩子才會心服口服。

孩子心服口服了,自然就聽父母的話了。

●END●

言及於此,我們不難發現,孩子不聽我們的話,根源在於我們自己。

只有我們有針對性的改變自己,我相信孩子一定會聽我們的話。

本文系鞠鋒原創,任何媒體或者個人想轉載或者發表本文,請與鞠鋒(微信號:453165415)聯繫。

任何不經過《做睿智父母》公眾號允許的刊發或者抄襲,本公眾號都將追究其責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人父母,你為什麼不敢管教孩子?

今天閒聊的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一類麻煩:孩子打人怎麼辦,孩子不吃飯怎麼辦,孩子非要買東西怎麼辦,孩子不肯坐安全座椅怎麼辦……每個家庭每個問題的原因、解決方法必然會有不同,但核心的方式往往了離不開...

以」關禁閉「處罰孩子 合理麼?

部隊里會被「關禁閉」,可是你有沒有聽過給孩子「關禁閉」的呢?其實,「關禁閉」這種非暴力處罰方法被一些父母改良後,如今已經用於家庭教育了,具體做法就是將出現問題行為的孩子暫時關閉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