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娃離開iPad就哭鬧 專家:家長要樹立示範多陪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4歲娃娃「抱著」iPad吃飯
教育專家:用心陪伴才能幫孩子走出「螢幕依賴」
吃飯的時候要看動畫片,不看就不吃飯,甚至連上廁所的時候也要抱著手機。
昨天,家住漢口的李女士發現4歲的寶寶已經迷上了電子產品,離開iPad、手機就哭鬧不止。
她擔心孩子是否成了「網癮寶寶」。
記者調查發現,對許多寶寶來說,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公交車上、餐廳里,孩子們全神貫注低頭擺弄手機、平板電腦的場景早已司空見慣。
教育專家表示,用心陪伴才能幫孩子甩掉「螢幕依賴」。
低齡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我最喜歡看『海底小縱隊』了,『小豬佩奇』也很好看。
」4歲的晨晨(化名)從幼兒園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機,往沙發上一靠,看上個把小時。
晨晨的生活中,也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產品。
晨晨媽說,為了外出方便,她幾乎在平板電腦上下載了孩子所有喜歡看的動畫片,不僅可以打發旅途上的無聊,與朋友吃飯時,孩子也可以在一旁「乖乖地」邊看動畫片邊吃飯。
記者在3個媽媽群里發起調查,在參與調查的210餘名家長中,有135名家長表示,孩子因使用電子產品或看電視出現了近視、不愛交流、沉迷遊戲等狀況。
這些家庭中,僅四成家長能把孩子每天使用手機、平板電腦、觀看電視的時間控制在1小時以內,多數家庭的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達到2-3小時,甚至有的家庭中這一時間超過4小時。
調查中還發現,這135個家庭中,其中80%的孩子年齡在3歲-8歲,沉迷電子產品的孩子呈現低齡化。
家長較少陪伴孩子,讓孩子養成依賴電子產品打發時間的習慣是主因。
有的家長表示,給孩子買iPad是為了學習或開發智力,但其實孩子更多地用來玩遊戲。
家住武昌的林先生說,他的孩子今年6歲,剛接觸iPad時,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識字、聽故事、看動畫上,但後來電腦上的遊戲越來越多,孩子對遊戲的熟稔程度甚至超過了他,他不得不對孩子實行電腦「管制」。
秦女士表示,由於自己工作忙碌無暇陪伴5歲的孩子,而祖輩精力有限,孩子便習慣於玩平板電腦解悶。
開學後,兒童單日驗光量翻倍
記者從愛爾眼科醫院了解到,2017年愛爾眼科全國視光門診量近200萬人次,同比增長將近40%;配鏡量73.2萬副,其中18歲以下的達51萬副,同比增長高達51%。
以漢口愛爾眼科醫院為例,平時單日驗光量約180人,開學後,單日驗光量平均在300人-400人,翻了倍,其中不乏寒假過後視力從1.0直線下降到0.2-0.3的小患者。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是導致兒童視力出現問題的罪魁禍首之一。
8歲男童鵬鵬近視度數已漲到400度,半年內漲了100度。
鵬鵬媽媽無奈地表示,整個寒假,兒子手機就不離手,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遊戲。
漢口愛爾眼科醫院小兒斜弱視專科主任謝小華表示,電腦顯示器、手機、平板電腦等基於LED技術的數碼產品顯示屏發出的高能藍光,對眼睛的危害較大,兒童及青少年正處於視覺系統發育的敏感期,相較成人更容易受到傷害。
謝小華建議,0-2歲的兒童不宜使用電子數碼產品;2-6歲以內的幼兒每次使用時間不應超過20分鐘,一天累計以不超過1小時為宜。
謝小華認為,家長更應注意保證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
研究表明,每天2小時、每周10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可以讓青少年的近視發生率降低10%以上。
如果發現孩子出現視力模糊、看不清黑板等現象時,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眼科就診。
不看iPad就哭鬧
寶媽擔心孩子患網癮
家住漢口的李女士向武漢晚報求助:4歲的兒子奇奇(化名)不玩iPad就哭鬧不止,她該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戒掉iPad呢?
李女士說,近日,她發現奇奇有一個壞毛病:「抱著」iPad吃飯。
「奇奇特別聰明,兩歲時就會解鎖我的手機。
」李女士說,去年買了iPad後,孩子的興趣就全部轉移到了iPad上了,看動畫片,玩遊戲。
他學不會穿衣服,卻對iPad上的應用程式得心應手。
如今奇奇已經習慣,爺爺奶奶支起iPad、選好動畫片,他再吃飯。
李女士沒收了iPad,奇奇又哭又鬧,見不管用就開始「絕食」。
奶奶心疼孫子,偷偷拿出iPad哄孩子吃飯。
李女士無奈地說,如今這場家庭戰爭以奇奇的勝利告一段落。
李女士反思,她和丈夫都在光谷上班,平時工作忙,奇奇主要交由爺爺奶奶照顧。
有時老人為了省力,只要孩子哭鬧,就拿出iPad給孩子,這才導致了奇奇越來越離不開iPad。
奇奇或患「電子產品依賴症」
武漢榮格心理諮詢中心首席心理諮詢師黃進軍表示,當今電子產品發展迅猛,奇奇的經歷並非個案。
黃進軍表示,奇奇的行為實際上是「電子產品依賴症」。
黃進軍解釋,孩子從出生到8歲的階段,大腦還沒有達到成人重量,長時間看電視或使用電子產品,容易形成一種固定神經腦迴路,有損兒童獨創性的發展。
他指出,孩子只會對電子畫面產生興趣,導致興奮點單一,情感依賴單一。
迷戀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後,孩子沉浸於網絡虛擬世界而回不到現實生活中,導致現實人際交往淡化,社交、語言表達能力退化。
因此,電子產品不僅僅對孩子的視力造成影響,更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家長樹立示範,多陪伴孩子
常青陽光幼兒園保教主任張雅潔認為,孩子出現沉迷電子產品的問題時,家長不要首先想到怎樣讓孩子戒掉這個毛病,而是應該想一想孩子為何會養成毛病。
家長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喜歡玩手機的習慣,自己以前是不是為了省事兒,就丟給孩子一個手機或者iPad,那孩子就會認為這樣的行為是經過爸爸媽媽允許的,而不會認為這個行為有錯。
當孩子沉迷其中,家長才意識到問題時,孩子已經形成習慣。
想要孩子擺脫「螢幕依賴」,張雅潔建議,家長應該從自身開始改變,同時採取「脫敏療法」,比如一點點逐步減少孩子使用iPad的時間,一步步緩解其依賴症狀。
比如每天抽出時間陪陪孩子,聊聊天,多陪伴孩子去親近大自然等等。
「你想要孩子多讀書,家長也應該靜下心來陪孩子一起讀讀書。
」張雅潔說道,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應該起示範作用。
張雅潔認為,電子產品使用宜疏不宜堵,因為目前我們就處在電子化浪潮中,在這個智能化社會,完全「戒電」很可能會為孩子的人際交往帶來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她會引導孩子認識到電子產品的科技性,讓孩子對智能產品能夠有效地為我們生活服務感興趣,並啟發孩子,「如果你也想發明這樣的東西,就更應該好好學習」。
張雅潔表示,任何一種產品都會有利有弊,家長引導很關鍵,如何充分發揮優勢,把劣勢降到最低點,這才是家長最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