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性格孤僻,不愛說話的寶寶父母應該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微信ID:LZWzaojiao

『 這裡有最全最好的早教中心 』

今天我們一起分享的話題是:」寶寶社交能力差,爸爸媽媽該怎麼辦?」,在分享話題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叫做「一個瞎子和一個跛子」。

有一個瞎子和一個跛子被大火圍在一座樓房裡,危在旦夕,瞎子看不見,很難在大火中摸出去,跛子雖然看得見,但是走的太慢了,眼看兩個人都要被燒死,這時瞎子想了一個辦法,「瞎子背著跛子,跛子為瞎子指路,這樣兩個人就成了一個完整的人了。

」,最後身體健全的瞎子和眼睛健全的跛子一起逃出了大火。

社交能力對孩子的成功至關重要

在此,我想表達的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在社會生活中免不了要和別人打交道,在家中要和家人打交道,在學校要和老師小夥伴打交道,在生活中要個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因此,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人的成功15%是由他的專業技術,而85%是靠其人格的力量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可見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培養寶寶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我在學校經常聽到媽媽這樣說,「自己的孩子喜歡呆在家裡,不願參加集體活動」,或是「感覺孩子很小,不願意出去或是跟小夥伴分享玩具或是食物,帶出去玩的時候,總是依賴爸爸媽媽,不知道怎麼和小區里的小朋友接觸」,在家裡嘰里呱啦的,出外就不說話、不吭聲,我相信出現這樣的問題,一定令我們的家長朋友們,非常的擔心和憂慮。

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喜歡依賴父母

大家還可以回想自己的過去,我們自己是否也曾因為交際能力不足,而造成上學、交友、工作、交際方面的困擾和障礙呢?我們如果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我們就應該從小抓緊,讓他具備一定的社交能力,也有一些非常擅長社交的父母,也期望孩子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因此,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問題,就是家長們關注的問題了。


寶寶社交能力差,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比如說,我們的孩子經常呆在家裡,也不會和小朋友出去活動,也不會主動要求把小夥伴帶到家裡來玩,對爸爸媽媽非常依賴,哪怕離開爸爸媽媽一小會兒都不願意,或者離開爸爸媽媽之後,就不知道如何結交小朋友了。

如果是去小朋友家裡玩,或者參加生日會這樣的活動比較少,或者是根本不願意表現自己。

如何正確區分社交能力差與自閉症的區別?

還有一些小孩子,跟爸爸媽媽一起出門從來不打招呼,還會出現欺負小朋友等的行為。

近年來,還有因孩子不跟人溝通,被父母認為是自閉症,甚至帶到醫院去做檢查。

那很多家長會問,怎麼區別是社交能力差還是自閉症呢?

要把社交障礙和自閉症區分開來

一般來說,自閉症的孩子會呈現出在與人交往上自我封閉,在語言上表現為自言自語,在行為上表現為自得其樂,他們有怪異的興趣或是超人的機械記憶能力,兒童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其主要病症一般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社會交流障礙,一般表現為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與父母親缺乏安全的依戀關係。

第二是語言交流障礙,語言發育落後,或者是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的倒推,缺乏語言交流的這一塊。

第三是重複一些比較刻板的行為,第四是智力異常,70%的孤獨症兒童智力落後,但這些兒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強的能力,20%智力在正常範圍,約10%智力超常,多數患兒的記憶力很好,尤其在機械記憶方面,表現出對數字具有很強的敏感性,不少患兒的機械記憶很強,有些患兒特別愛認字,問一遍就能記住這些字和詞彙,因此能夠流利的閱讀故事。

但用詞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則表現為明顯的困難。

第五為感覺異常,表現為痛覺的遲鈍或是對某些聲音和圖像特別的恐懼等。

第六是其他常見行為,多動、注意力分散、發脾氣、攻擊等等行為,當然這類行為可能過多的跟父母在教育中打罵之類的有一定關係。

這些是自閉症孩子的一些特點。


社交能力差的孩子表現為性格孤僻,不愛說話

而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可能出現的性格孤僻,不愛說話,這些並非是患有自閉症。

一般來說,患有自閉症的兒童在三歲之前會有幾個明顯特徵:比如社交障礙、語言障礙、認知障礙等,如果寶寶只是性格孤僻,不愛說話,一般不會是自閉症。

其實我們感覺是父母過分擔憂,或是父母過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


寶寶社交能力差有哪些原因呢?

那導致寶寶社交能力差有哪些原因呢?其實這個原因還是挺多的,社交能力說到底就是孩子與他人和社會之間的一種關係,在這裡面,包括是否能夠有效的理解別人?善於同別人打交道,如果孩子能夠去體會別人的喜怒哀樂,去辨別別人的情緒變化,就會知道慢慢的如何去跟別人合作,我們的家長看到的就是孩子慢慢的在這方面的外在的表現,我的孩子到底愛不愛說話,擅不擅長和孩子玩到一起,我們的家長經常忽略了前面無聲的第一步,孩子是先需要去感受、去觀察。

家長容易給孩子貼上標籤,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跟人打招呼等等。

很遺憾我們看不到這個無聲的前提的部分,只是看到了孩子能否很快的融入一個新的集體,或是他不愛說話,總是躲在大人身後,羞於啟齒。

我們總是觀察到這些行為,在此我們提醒家長們,需要把對孩子的觀察提前一個時間段,一定要觀察到孩子和周圍環境無聲的互動的過程,這個過程非常重要,這是一個孩子後續行為和語言表達的前提。

爸爸媽媽過分溺愛孩子,是寶寶社交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寶寶社交能力差,主要是有以下四個方面:

1. 孩子被保護的太好了,他們是否存在隔代撫養的情況,有沒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參與到撫養、寵愛,無條件的滿足,有些父母也會過度的去溺愛自己的孩子。

2. 家庭成員也相對內向,家庭環境就是如此,爸爸媽媽也是這樣,不愛說話,孩子最擅長觀察學習和模仿學習。

3. 孩子缺乏人際交往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感到迷茫,為什麼別人都能和大家一起玩?我要怎樣跟大家一起玩?我怎樣才能被大家接納呢?在進一步深挖孩子這些問題的原因,我們不得不談一談原生家庭環境,0-6歲之前,我們提倡言傳身教,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4. 您對孩子消極的評價和孩子對自己消極的認識,你會不會無意中就這樣的表達,「這麼害羞啊」、「太內向了,好膽小啊」,其實不要認為孩子不知道我們在講什麼,其實發展中的孩子非常的敏感,對他人的評價就更為敏感了。

這些環境都是對孩子性格養正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這些影響其中有個表現的方式,就是孩子的他人意識,孩子與社會之間的互動,與人之間的互動,我們經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所以,我們在孩子身上到底注入了什麼樣的能量,很關鍵取決於孩子的教養方式。

爸爸媽媽該如何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

我們發現深圳很多年輕的父母都是雙職工,他們的忙碌有時會忽略孩子,而相對的有些父母對孩子卻是過度的溺愛,或者是過度的保護,這同樣會影響孩子,這是為什麼呢?

家庭原生環境對寶寶的成長至關重要

首先,我們了解到孩子是有基因遺傳的一部分,在這之外,孩子出生0-3歲這個過程當中,主要的時間是生活在原生家庭的環境裡,在身邊人的養育下長大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主要需求是吃好、睡好,這是孩子最基本的一個安全感的需求。

他的基本的行為方式就是模仿身邊最親近的人,而且是完全的模仿,這就是我們提倡的環境對孩子成長重要性的原因。

但孩子成長到3歲以後,他開始進入另一個進程,這個進程他慢慢意識到,在這個時候,他開始從精神上,在出生以後跟父母親經歷精神臍帶的分離,這相當於他的第二次的出生,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有個身體和感受,他和媽媽是不一樣的,這是3歲的孩子需要去學習的一門重要的功課,他開始在生活中體會自我,我應該去怎麼做呢?這是一個自然成長和學習的過程。

如果孩子在備受寵愛的家庭中,孩子是無法完成這樣一個心理和生理的過程。

他沒有辦法發展出一個自我價值。

我們潛意識自我價值的認識層面,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所以要允許孩子慢慢去感受自己的不同,不要替他包辦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要讓他走到哪裡,就能讓他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過度的保護。

過度的保護會麻痹孩子的感官,阻礙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比如有些孩子喜歡走自己的路或是玩沙子的時候,家長就會跟孩子說,不能玩這個,這個很髒。

但孩子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就會完全的沒有自我,適應不了,一個沒有自我的人事無法和別人進行互動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懂得能夠去尊重孩子,感受他的情感,去接觸自然啊,多帶他去做一些嘗試。

父母的言傳身教和好榜樣很重要

前面我們提到6歲之前,言勝於行,作為父母,最關鍵的是要修正自己,才能給孩子第一層次的教育,而這些遠遠比我們所跟孩子講的道理要重要很多的,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就會開啟話嘮的說教模式,所以我們一直提到的就是行勝於言,你做了,孩子就會去模仿。


所以,我們關於培養孩子這種他人意識,我們是可以幫助孩子擴大這種社交範圍,去陪孩子一起玩,蹲下身體跟他一起去做遊戲啊等等。

而陪她一起玩的時候,是給他樹立一個方向,教會他如何跟小朋友打交道。

所以家長可以帶他去公園啊、早教中心的親子活動,家長可以帶孩子去玩,了解孩子,跟孩子參與到其中,活動中可以去認可和鼓勵他的每一步,克服他那種羞怯的心理,教導他欣賞別人,喜歡的時候,可以去抱抱。

但是所有的這些說教和語言層面的溝通,最好的要以身示範,每個爸爸媽媽做好自己,給孩子最好的示範。

想讓孩子學會他人意識,作為家長就必須站在對方角度去思考,理解孩子的思想,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也獻給收聽的家長們:當你不理解孩子的時候,請您蹲下來,和孩子平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