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那些事|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愛上生活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據說關注我的人育兒從此開始沒煩惱了哦~!
最近有很多寶爸寶媽向我諮詢有關於孩子學習的問題。
比如三到六歲孩子孩子磨嘰、遲到吃飯困難的行為性問題,
小學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拖拉、有各種不良的行為習慣等,
中學的孩子出現愛玩遊戲、不愛外出與交友的問題,
高中的孩子會有神神叨叨、表達沒有層次、不喜歡跟父母交流等情況。
這些問題的共性就是孩子不愛學習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如何讓孩子自然而然的愛上學習呢?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總結,希望可以幫到各位寶爸寶媽們哦。
自主性
什麼是自主性?
是人在活動當中的獨立性,主要表現為人能夠獨立的支配自己的行為,在孩子身上主要表現為是否有能力對行為進行自主選擇。
如果孩子做事情需要家長的參與,就是缺乏自主性的表現。
▶ 家長的錯誤做法:
/1/
家長經常代辦孩子的事情,例如穿鞋、系扣子、餵孩子吃飯等等,慢慢的孩子自主能力就會降低,形成依賴的心理,對孩子未來進入學校、進入社會形成了阻礙。
/2/
孩子在早期會有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心,會喜歡開鎖、拆卸東西等等,這時孩子是有很高的自主性。
但是家長會因為「會弄髒手」「會不禮貌」等等的原因阻止孩子進行探索,這樣就會大大壓制孩子的自主性與主動性,還會導致孩子在不同階段使用不同方式把曾經被壓制的事情反應出來。
/3/
孩子早期沒有判斷能力,會下意識的學習父母的習慣,如果父母有不良的行為習慣,
例如懶散的躺在床上玩手機、刷朋友圈等等,孩子就會下意識的習得這樣的行為,不一定會在同樣的事情上反應出來,但他一定會變成一個性格上懶散的孩子。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時刻檢討自己的性格和平時的行為習慣。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
行為上: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性格、行為引導,時刻檢討自己的行為,答應過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讓孩子自覺自主的做事情,可以提供幫助但主要讓孩子完成,在溝通過程中不能使用暴力,可以給孩子時間和空間冷靜。
心理上:要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家長應該在保證孩子的安全的情況下,
給予支持、給予引導、給予建議、給予討論、給予總結,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
三到六歲的孩子可能喜歡「搞破壞」拆卸東西,家長可以準備一些類似功能的玩具讓孩子拆卸,在玩完之後家長要引導孩子去總結。
上小學的孩子如果喜歡看漫畫,家長可能是限制的態度,
但其實漫畫書中可以學到很多課外知識,例如天文地理、人身安全上的知識,家長可以支持引導孩子的興趣,在之後問問孩子對漫畫的意見,與孩子討論從漫畫里學到的知識。
上中學的孩子會喜歡打遊戲,需要獨立空間,這是必然的。
因為社會的發展是科技化的發展,如果我們全部壓制的話可能孩子在與人交流上出現問題。
家長這個時候要做的是引導孩子注意時間,可以玩一個小時半個小時,之後要休息十分鐘,如果違反就沒有玩的權利。
之後家長可以玩孩子玩的遊戲,與孩子討論總結遊戲。
上高中的孩子會因為荷爾蒙的分泌對異性產生興趣,就會出現「早戀」的現象,
家長不能勸告孩子不能談戀愛,而應該更注意孩子的感受,可以跟孩子說:
「這個孩子一定跟你一樣優秀,你們可以多接觸接觸,學習對方身上的優點,如果你們以後可以上一個大學多好啊。
」
這樣引導,孩子反而不會偏離正常的軌道,家長越是限制,孩子可能越會偏離主線。
家長也可以與孩子溝通,最後引導讓孩子總結.
總結
家庭教育策略
給孩子空間,讓他自己做。
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安排。
給孩子條件,讓他自己鍛鍊。
給孩子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
給孩子困難,讓他自己解決。
給孩子機遇,讓他自己抓住。
給孩子衝突,讓他自己化解。
給孩子對手,讓他學會競爭。
給孩子權利,讓他自己選擇。
給孩子題目,讓他自己創造。
總而言之,有心的媽媽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要隨著自己孩子的感興趣點引導,不用尋找,不用跟著書本走。
每個孩子都具有個體差異,是獨一無二的。
不管怎麼樣,在教育孩子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想讓孩子愛上學習,首先要從家長自己開始。
我們要接納孩子,給孩子提供豐富的機會,要尊重孩子,要與孩子溝通,未來對孩子的教育就是輕鬆的。
微信公眾號:教育秀秀看
逆反期孩子總裝聽不見,叫著不理人,2招專治「小龍人」
孩子年齡大一些之後,寶媽們都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每次叫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一次兩次叫孩子根本聽不見,非要重複或者站到他面前孩子才能乖乖的聽話。不少沒有經驗的寶媽剛開始面對這種叫孩子卻不被搭理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