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多少父母,捨得讓自己的孩子做家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之前有一位媽媽的朋友圈被瘋狂傳播,並獲一眾媽媽的羨慕和讚賞。

她曬出了女兒放學獨自回家自己去買菜、做飯的以及最終的成果。

孩子的爸媽平時工作忙,懂事的孩子就自己主動承擔起了家務活,還親手給爸媽做了一頓飯。

這一曬可就引發了各地寶爸寶媽的羨慕了,紛紛表揚這個孩子太能幹了,想要有這樣的女兒,有兒子的爸媽則表示想給兒子找個這樣的媳婦。

不過其中也引發了父母的一些深思:不過就是做個家務煮個飯,有這麼稀奇嗎?

就從這次這條朋友圈被圍觀的程度來看,確實會做家務的孩子真的是種珍稀動物,更別說還能這樣從買菜到做飯全都自己獨立完成。

更何況要是孩子真的去做,很多爸媽也是不放心。

你敢讓他拿刀嗎?

爬上爬下是不是怕摔倒?

實際上孩子不做家務,也有父母的一份「不舍」在裡面。

來自亞利桑那州天堂谷(Paradise Valley)的發展心理學家Richard Rende認為,「如今家長都想讓孩子把時間花在能給他們帶來成就的事情上,但諷刺的是,我們放棄了一個的確能引領孩子邁向成功的項目——那就是家務。

有研究表明:

美國孩子每天的家務勞動的時間1.2小時;

韓國孩子是0.7小時;

英國和法國的孩子大約是0.5-0.6小時;

而中國孩子卻不足0.2小時。

我想說的也是這種情況,在對孩子的培養上,學習技能是最重要的,為了孩子以後能夠在學習上有所成就,於是從很小時候就是開始上各種補習班,至於生活上的瑣事,根本不用自己做,甚至覺得這是浪費時間。

曾經轟動全國的「神童」魏永康就是因為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被中科大勸退,之後求學和就職也都遇到了阻礙,就此隕落。

也因此被人稱為「學習上的天才生上的弱智」。

當年的魏永康直到上高中媽媽還給他餵飯,他媽媽覺得孩子很聰明,這些生活上的事以後也能很快學會,殊不知已成習慣,長大後想改都改不了。

等到孩子長大了再想培養他做家務的能力,孩子沒這個習慣,他也不樂意了。

之前看《少年說》里,就有不少孩子抗議媽媽讓他做家務。

比如說這個男孩就以學習為理由來抗議做家務這件事。

在節目中也是非常誠心誠意地想擺脫做家務了……

乍一看好像很有道理,學習這麼重要,學習已經耗費這麼多精力了,還要做家務,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未免太嚴格?

當然媽媽的回覆還是「不可以」!

同時給出的理由也是有理有據。

先是給我們餵了一把狗糧:

也是讓媽媽嫁給爸爸的理由。

孩子沒辦法,只能用「學習」這種殺手鐧了。

接下來這位媽媽所說的恰好點出了讓孩子做家務的好處。

①懂得感恩

②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每人必備技能

③是一個人責任感的體現。

媽媽這段話特別是針對男孩來說的,可以說三觀也是非常正了。

男尊女卑的時代早就過去,在做家務這件事上,男孩和女孩都應該去學習的,有些父母認為只有女孩需要做家務的觀念急需糾正。

此外,做家務的孩子會更聰明,做事也會更有條理。

因為在進行家務活動時,鍛鍊了他們思考和處理事情的能力。

就好比說做一道菜要先下什麼配料,按照什麼步驟菜才會美味;打掃的時候要怎麼才能弄乾凈……雖然都是生活瑣事,但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做人做事。

甚至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哈佛大學曾經對波士頓的456名兒童進行長達2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喜歡做家務和不喜歡做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後的失業率為1∶15,犯罪率為1∶10,前者的平均收入比後者高20%,同時前者的離異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較低。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根據他們的不同年齡特徵來給他們安排不同的家務活。

3-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這時就可以開始引入「家務」的概念,可以向做遊戲一樣引導孩子開始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並且多鼓勵孩子。

  • 丟垃圾;
  • 收拾玩具;
  • 擺桌子;
  • 疊衣服;
  • 擦灰塵;
  • 自己選擇衣服
  • ……

再大一點的4-7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做更多具體的家務了,有時候爸爸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還可以邀請孩子加入,這也是親子交流很好的方式。

  • 收拾餐桌;
  • 自己穿衣;
  • 洗一些簡易的衣服;
  • 收拾書包;
  • 洗蔬菜水果;
  • 準備自己的衣服
  • ……

平時在給孩子講故事時,也可以加入一些有關做家務的繪本,幫助孩子更加深入了解做家務的益處和學習愛上做家務。

《麻煩家務活》

貝貝熊系列中關於孩子幹家務活的繪本,貝貝熊一家每個人都有分擔到一些家務活兒,可是除了熊媽媽,其他人丟家務活兒都是該推則推,爸爸要釣魚,小熊哥哥要騎車,小熊妹妹要跳繩。

熊媽媽也決定從家務活里抽身出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於是家裡就變得一團亂……

要是家裡的每個人都不幹家務活,對這個家會有什麼影響呢?面對家務活,每個人都應該負責任嗎?

《朱家故事》

朱太太不僅要上班還要每天獨自一人做完家裡的所有家務活,而朱先生和兩個兒子只會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朱太太終於忍受不了離開了家,沒有了朱太太的家會變成怎樣呢?

繪本告訴我們家務應該是由全家人一起來完成,可不要成為不做家務的「豬」哦。

《瑪蒂娜做家務》

講了瑪蒂娜和弟弟讓在媽媽出門後主動做起家務給媽媽驚喜的故事,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姐弟的積極主動和感恩之心。

同時書里也說到了做讓孩子做家務的原因,做家務的能力其實遠比學習書本知識來得重要得多。

因為一個不會做家務的人,通常都沒有辦法好好照顧自己。

從小訓練孩子做家務,不僅能培養他照顧自己的能力,更能加強他對家庭的參與感與責任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