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要講禮貌,但這三種「禮儀」家長千萬不要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是禮儀之邦,很多父母從小就教育孩子要有禮貌、懂禮儀。
童童的父母也不例外,童童上三歲以前,媽媽帶她出去買菜,周圍的鄰居都非常喜歡童童,因為她見人就叫「叔叔」、「阿姨」,很是懂事。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童童突然不愛說話了,路上撞見誰都不叫,只會躲到媽媽身後。
為此媽媽大發雷霆,認為童童變成了不懂禮貌的小孩。
其實有些時候媽媽太注重「面子工程」,反而會害了寶寶,下面這3種「中國式禮貌」,媽媽們別再做了。
1、見人就得打招呼:
有些孩子小的時候很懂禮貌,你讓他叫誰他就叫誰,等到長大一點孩子就突然開始認生了,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表現。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一段認生的階段,尤其是到了三四歲以後,孩子的內心形成了一種獨立意識,不熟悉的人面前不願意說話。
媽媽們看到這種情況不要急於給孩子貼標籤,認為這是不禮貌的表現。
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不打招呼家長臉上就沒光,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逼迫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更害怕與人交流,變得內向、自卑。
2、貶低自己孩子,抬高別人孩子:
有些家長非常「謙虛「,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媽媽們就會說一句貶低孩子的話,來抬高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這樣的家長看似很會做人做事,但是對於孩子而言,他們並不能能理解大人們的做法。
反而還會因為媽媽當眾貶低了自己而悶悶不樂,時間久了他會變得很自卑,認為自己做的真的不夠好,所以才得不到媽媽的誇獎。
3、把自己孩子的東西送給其他小朋友:
兩個孩子搶玩具是非常常見的現象,有些媽媽認為自己的孩子大,應該讓著小弟弟小妹妹,所以就把自己孩子的東西送給其他小朋友玩。
這種做法雖然化解了兩個孩子間的爭奪,但是年齡稍大的孩子會很傷心,因為在他們看來,媽媽強行把自己喜歡的玩具送人,是不在乎自己的表現。
其實媽媽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替孩子做主,可以跟孩子說清楚,這樣做其他小朋友會更喜歡自己,兩個人還能交換玩具,會有更多的玩具玩,這樣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各位家長,你們是否也做過這樣的「中國式禮貌」呢?不妨評論分享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