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人可不會等孩子長大,防性侵教育刻不容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你該怎樣長大

兒童性侵,家長你要長點心!

我們總是藉助媒體和影視作品中極端案例了解兒童性侵,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受到侵犯。

是這樣嗎?

童年,本是最美好無憂的日子,但一些罪惡的發生卻給一些孩子的童年帶來了陰霾和傷害。

「我國未成年人性教育匱乏」,這個話題可謂老生常談。

不過,到底「匱乏」到什麼程度,一組來自以「普及、提高兒童防範意識」為宗旨,致力於保護兒童,遠離性侵害的基金項目──「女童保護」的調查數據,還是讓人出乎意料。

據《「女童保護」2016年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顯示和網絡監控數據的不完全統計,2013至2015三年間,全國各地被媒體曝光的性侵兒童案共968起。

其中,受害兒童超過1790人,這一數據尚不包括表述為「多名兒童」等概數的情況。

2016年全年媒體公開曝光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例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同比增長近三成。

在被公開報導的案件中涉及的778名受害者中,受害者年齡最小的不到2歲。

其中7歲以下的有125人,占比16.07%;7(含)~12歲的有143人,占比18.38%;12(含)~14歲的有449人,占比57.71%;另有61人未提及具體年齡。

「女童保護」在北京、山東、河南、江西、福建、海南等6個省份對14歲以下兒童隨機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86.55%的兒童沒有上過防性侵課程;7.17%的兒童有過或經常遭遇未經本人或家長同意被碰觸隱私部位,存在被性侵的風險;被問及「未經同意被碰觸隱私部位是否知道如何應對」時,30.48%的兒童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對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9151位家長調查問卷則顯示,68.63%的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過防性侵教育,31.37%的家長表示有過。

41.37%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從沒有提及過防性侵方面的知識。

假如孩子遭遇性侵害,50.61%的家長不能確定是否可以從孩子言行中識別,16.85%的家長不能識別。

21.44%的家長認為性侵害離孩子很遙遠,30.32%的家長不確定兒童性侵害是否會發生在身邊。

「被性侵兒童以12至14歲的中小學生居多,一方面說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容易成為犯罪嫌疑人侵害的目標,另一方面也顯示出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性教育和安全教育都比較缺失。

同時,來自家長的調查數據一方面反映出家長的防範意識淡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家長缺乏必要的防範知識,不知道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天津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肖慶順表示。

三成兒童不知如何應對侵犯

所有事件曝光後,立即會成為網上的輿論焦點。

我們對這些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感到憤怒,同時也讓不少孩子的父母們陷入到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到底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對於性教育這個「敏感」話題,我們的學校和家庭又該承擔怎樣的責任?

兒童性侵

什麼是兒童性侵?

兒童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權威、暴力、金錢或甜言蜜語,引誘、脅迫18歲以下的兒童及少年,與其發生性活動。

包括:猥褻、亂倫、強暴、性交易、媒介賣淫等。

兒童性侵害定義大致也可以這樣描述:一切通過武力、欺騙、討好、物質誘惑或其他方式,把兒童引向性接觸、以求達到侵犯者滿足的行為。

學校和家庭

如何做好性教育?

學校

《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不同年齡段學生「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學習內容

小學1—2年級生命孕育、成長基本知識,知道「我從哪裡來」。

小學3—4年級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誕生、發育、成熟、衰老、死亡;初步了解兒童青少年身體主要器官的功能,學會保護自己。

小學5—6年級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特點;男女少年在青春發育期的差異(男性、女性第二性徵的具體表現);女生月經初潮及意義(月經形成以及周期計算);男生首次遺精及意義;變聲期的保健知識;青春期的個人衛生知識。

體溫、脈搏測量方法及其測量的意義。

初中階段熱愛生活,珍愛生命;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變化規律,正確對待青春期心理變化;痤瘡發生的原因、預防方法;月經期間的衛生保健常識,痛經的症狀及處理;選擇適宜的胸罩知識。

高中階段熱愛生活,珍愛生命;青春期常見的發育異常,發現不正常要及時就醫;婚前性行為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婚前性行為。

在不少教育專家看來,當前,在學校和家庭中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性教育,已經不是重要不重要,需要不需要的,而是如何選擇正確的、合適的形式和途徑開展這方面的教育。

「當然,學校和家庭由於教育的地位和性質的不同,選擇的內容、採取的方式和途徑也會有所不同。

▲韓國電影《熔爐》(2011)

對於學校如何做好性健康教育這個問題,首先學校要全面準確地了解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內容。

要注意的是,性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認識人的生殖系統、性健康和性安全、人際關係、價值觀、權利意識等,而不單純是防止性侵害的教育。

其次,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現有的學科課程開展性健康教育。

目前學校開設的一些課程,如科學、生物、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結合學生實際充分挖掘相關內容,開展性健康教育。

還可以利用主題班會、主題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我設計性健康教育的活動,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性健康教育。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選擇和編寫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以圖畫為主,高年級和中學以文字為主,分專題編寫性健康教育讀本,供學生閱讀和學習。

學校要專門開設性健康教育課程,一學期規定幾課時的教學時間。

此外,還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專家、衛生部門、公安部門等社會資源,定期邀請他們參加學校的活動,對學生開展專題性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擔心尺度大 學校慎之又慎

認為性教育重要,可是自己無法開口怎麼辦?面對這樣的現實問題,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認為,學校應該承擔起教育學生的責任,特別是在性教育方面,應該以學校教育為主。

來自「女童保護」的調查數據也顯示,97.25%的家長希望學校對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84.70%的家長支持公益組織進校園對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

對於家庭性教育缺失問題,家長要轉變觀念,積極回應孩子提出的性教育方面的相關問題,儘可能採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予以解答。

同時,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親子關係會出現新的問題,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採用合適的方式潛移默化地進行教育。

例如和孩子共同觀看這方面的電視節目,適時引導;有些話家長不好意思對孩子直接講,可以在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為孩子選擇不同的性教育的讀物,供孩子學習。

家長

想和孩子談開口有點難

對於許多家庭來說,雖然已經認識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這仍然是一個令人難以啟齒的話題。

這也就造成了家長們在覺得性教育十分重要的同時,卻選擇對此避而不談的現狀。

面對性教育家庭應該承擔的責任,多數家長認為:「這方面沒什麼可講,也不好意思講。

隨著孩子長大,慢慢就會明白了。

今年3月,付女士把自己年滿3歲的女兒菲菲,送進了小區附近的一家民辦園。

沒想到第一天放學回家後,菲菲說什麼都要站著小便,當遭到了媽媽的嚴厲拒絕後,委屈的菲菲含著眼淚說:「帥帥就是站著小便的……」聽到女兒的話後,付女士張了半天嘴,卻尷尬半天沒說出一句話。

最後還是站在一旁的姥姥,用了一句「咱不學帥帥」拉走了菲菲,幫付女士解了圍。

菲菲口裡的帥帥是樓上鄰居家的小男孩,由於兩個孩子的生日接近,自懂事起就在一起玩,當天也是兩個人一起去的幼兒園。

「孩子第一天去幼兒園,跟別人不熟,肯定是幹什麼都跟著帥帥,所以估計可能是看到了帥帥站著小便,回到家後便也要學著帥帥的樣子。

其實當時我特別想跟孩子說,你是女孩,帥帥是男孩,你們不一樣,你不能學他站著上廁所。

可是我特別害怕,女兒要是接著問我『我和帥帥哪不一樣』,我該怎麼回答。

」面對,付女士坦言,面對3歲的女兒,她當時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了。

家庭中,像這樣的例子著實不少。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在幼兒時期提出的一個相似的問題:「我從哪裡來?」面對一臉認真的孩子,頓覺尷尬的父母多數會這樣作答:「從垃圾桶撿來的」「別人家不要送來的」……也許父母的答案會有幾十種,但真正願意直面問題的家長,不多。

「不是不願面對,是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兒童性侵公益海報•SOME TOUCHES NEVER LEAVE(一些觸動從未離開)

近日,抽取了50位幼兒及中小學生家長進行調查。

多數受訪家長表示,現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有關未成年人性教育的繪本、刊物或是電子圖書不算少,所以如果真想給孩子講,很容易找到「教材」,不過就是不太好分辨哪一種最合適。

此外,家長們對性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度很高,超過九成的家長都認為非常有必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性健康教育。

說到家長對性健康教育觀念的轉變,天津市心理學會理事、和平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負責人、21中學高級教師胡悅感受頗深。

作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資深專家,她坦言,20年前自己剛剛接觸相關研究時,如果跟家長談起這個話題,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感覺羞於啟齒、不願多談,隨著社會的進步,家長們對孩子的保護意識也在增強,全社會對於性教育也變得寬容起來。

現在的家長跟孩子是想談、願意談,但大多數時候不知道怎麼談,談什麼。

正因如此,家長們更願意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學校。

1

廣西一名11歲女孩竟然遭全村老人集體強姦。

2011年70多歲的犯罪嫌疑人黃某看見小女孩獨自撿田螺,用手捂住她的嘴,拖到山腳實施強暴,這只是開頭,緊接著兩年內,村裡的老老少少都對她實施強姦,受害女童遭遇16名犯罪嫌疑人強姦,至少被強姦了50次。

最最殘酷的是,村裡沒有人同情這個11歲的孩子,反而遭到全村人的辱罵和唾棄,說她是婊子、妓女。

一個11歲的女孩子,還沒有上學,還沒有談戀愛,大好人生還沒有開始,就已隕落。

2

我有個親叔叔,他自己沒出息找不到老婆,一直在我家死住。

家裡兩個屋爸媽一個屋,我和爺爺奶奶一個屋,再加個他。

剛上小學時,我媽媽就說睡覺時中間隔著奶奶(我,奶奶,他睡地上),後來他一直相親,一直找不到對象。

有次冬天家裡沒人,他說不想做飯,帶我去他朋友家,然後兩個老男人,就說玩遊戲,要我給他們跳舞(我一直在舞蹈班是班長),當時傻傻的就跳了,然後他們說把這個馬甲脫了跳舞更好看,我當時什麼都不懂就脫了,然後就一件一件的脫。

▲兒童性侵公益海報•SOME TOUCHES NEVER LEAVE(一些觸動從未離開)

後來是只剩下內衣。

我就不脫了。

然後他們就來硬的,用數據線綁我,把我衣服扒光,被他們輪姦,我當時才10歲,有點發育。

我清楚的記得疼得要死!還把那個插我嘴裡,把雪、中性筆、耳機插進我下面。

我媽知道後,瘋了一樣的拿刀要殺了他。

最讓我痛心的是家裡除了爺爺以外都是為那個男人辯解說他沒老婆。

就因為我是女孩,這個家庭才不重視我,爺爺被氣的心臟病了,臨終前一直跟我媽說:離婚!離婚!帶著孫女去你娘家過,親家是知識分子去把那倆混蛋告監獄。

沒錯!告了!那兩個人都沒跑……但我真的從此討厭別人碰我,我父親的態度,也讓我對婚姻失去希望。

長大後,討厭結婚,討厭觸碰!

3

16個月大的女嬰遭5旬男子性侵,女嬰的母親表示嫌疑人抱女兒出去玩,40分鐘後,寶寶手上拿著糖,但是目光呆滯,當給女兒換尿不濕時竟然發現尿不濕上都是血,醫生診斷,16個月大的女兒處女膜和會陰已經完全撕裂。

連16個月大的女嬰都不放過!諸如此類,這樣的案件不在少數!

很多兒童遭遇性侵後會出現創傷,性取向偏差、性慾減退、過早的發生性行為、通過性交易而獲取利益......所以在這裡奉勸各位家長,千萬千萬不要再拒絕性教育了!性教育不可怕!不猥瑣!不是難以啟齒的事!

誰能想到自己的寶寶會面對人世間

如此無良的一幕!

家長該咋辦?

正確認識性侵

家長預防兒童性侵害指南

預防兒童性侵害是整個社會的責任,這其中,家長在預防侵害的過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現在的家長普遍缺乏預防教育,在兒童收到侵犯後還沒有意識到傷害已經發生。

01

家長普遍低估兒童性侵犯的普遍程度

家長普遍缺乏有關兒童性侵犯的準確信息,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會受到性侵犯,沒有必要讓孩子參加預防教育課程。

大多數中國家長不知道男孩也會受到性侵犯;不知道女性也可能是性侵犯者。

很少有家長知道孩子最容易被熟悉的人侵犯。

他們認為,如果孩子說出受到這類性侵犯,沒有人會相信。

大多數家長也不知道受到性侵犯的兒童很少表現出明顯的身體表征。

大多數家長不了解兒童性侵犯最特有的表征,例如,孩子懂得不尋常的性知識,表現出不尋常的性行為。

很少有家長知道,青少年有如下表現時,有可能是受到性侵犯,例如,過早或經常性交、有年長的性伴侶、有多個性伴侶等。

02

孩子獲得的性侵犯信息常常是不準確的

由於家長對兒童性侵犯有錯誤的理解,因此,很少有家長與孩子討論預防性侵犯的話題。

即使有家長想要與孩子討論這個話題,他們告訴孩子的相關信息也常常是不準確的。

例如,家長經常告訴孩子,侵犯者通常是陌生人或髒兮兮的老男人,而準確信息則是,侵犯者常常是家人、照顧者、親戚、老師、青少年、信任的熟人、有權威有地位的體面人。

家長常常告訴孩子要避開兇狠、醜陋的陌生人,卻很少告訴孩子,如果有人想要對他 / 她性侵犯時會做什麼。

來自美國的兩項研究顯示,三分之二的家長告訴孩子要與性侵犯者搏鬥。

然而,預防專家並不建議孩子與侵犯者搏鬥,因為那樣做會使孩子面臨生命危險境地。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的正確做法是,對那個人說「不行」、儘快離開、告訴信任的成人。

如果第一次說出受到性侵犯沒人理解或沒人相信,就要不停地告訴其他成人,直到不再受到性侵犯為止。

▲兒童性侵公益海報•SOME TOUCHES NEVER LEAVE(一些觸動從未離開)

03

預防兒童性侵犯的六大核心知識模塊

由於家長在兒童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因此,面向家長的預防教育幾乎涵蓋了面向成人預防教育的全部內容。

必要時,還應該增加性教育、 建立正面的親子關係和親職教育等方面的內容。

下面,我們參照研究者的相關建議,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列出面向家長開展預防兒童性侵犯教育的六個核心知識模塊。

模塊1 認識兒童性侵犯

正確認識兒童性侵犯,重點強調以下 8 個知識點:

1. 兒童性侵犯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侵犯兒童權利、危害公共健康的人際暴力,在法律上和道德上都是錯誤的。

2. 兒童性侵犯包括身體接觸、非身體接觸和網絡性侵犯三種行為形式。

3. 受害者:任何年齡、種族、地域和社會階層的女孩或男孩都有可能受害。

女孩受害比率遠高於男孩。

4. 侵犯者:任何年齡、種族、地域和社會階層的男人或女人都有可能是侵 犯者,甚至未成年人也有可能是侵犯者。

男性侵犯者比率遠高於女性侵犯者。

70%~90% 的性侵犯者是兒童或其家人認識或信任的人,甚至就是兒童的家人。

5. 兒童性侵犯將會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6. 侵犯者採取種種威逼利誘的手段對兒童進行心理操控,單靠兒童個人的自我保護無法抵制兒童性侵犯的發生。

7. 性侵犯不一定造成兒童身體損傷,也不一定留下身體證據。

沒有物證、沒有醫學檢查出來的身體證據,不等於性侵犯事件沒有發生。

8. 發生性侵犯不是兒童的錯,而是侵犯者的錯。

不應該讓受害兒童為性侵犯的發生承擔任何責任。

▲這組海報揭示了一個很殘忍的真相—十分之八的兒童性侵案,犯罪者都是孩子們信任的身邊人

模塊2 保護孩子遠離危險情境

家長要學會識別危險情境和潛在侵犯者發出的危險信號。

在這裡,「潛在的侵犯者」也包括家裡的成人和未成年人。

也就是說,預防加害的教育還要協助家長學習監管和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做出性侵犯其他兒童的行為。

1. 要留意孩子所處環境是否安全,例如,照看孩子的人、寄宿學校、公園、 公交車、孩子接觸網際網路和移動設備上的信息等。

2. 不要讓孩子獨自在外過夜。

3. 留意與孩子有密切接觸的人,無論他 / 她是誰,都要相信你的直覺(例如,不對勁、不舒服、怪怪的等)。

4. 不要讓你不了解、不放心的人與你的孩子單獨在一起。

5. 不要讓這樣的人單獨接觸你的孩子(無論是陌生人,還是熟人或家人):

(1)有性侵犯兒童的前科;

(2)有不尋常的性觀念和性行為;

(3)熱衷於與孩子談性話題;

(4)經常有意或「無意」地觀察或觸碰孩子的身體;

(5)對孩子過分親熱、特別關注;

(6)常看色情書刊 / 音像製品,收集兒童色情圖片或視頻;

(7)經常找藉口單獨和孩子在一起。

▲這組海報揭示了一個很殘忍的真相—十分之八的兒童性侵案,犯罪者都是孩子們信任的身邊人

模塊3 營造安全的家居環境

研究顯示,很多促使兒童性侵犯發生的風險因素 / 機制與家庭環境有關,因此,鼓勵家長盡最大努力減少來自家庭的風險因素至關重要。

1. 終止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營造和建設性別平等、尊重兒童權利、家人相親相愛的家庭生活氛圍和家庭文化。

2. 選擇放心的家人、親戚、朋友、保姆等人照看孩子,並時時留意這些照看孩子的人是否有異常表現。

3. 單親家長避免讓孩子與自己的男 / 女朋友單獨在一起。

4. 尊重每位家人的身體界限和個人隱私,包括兒童。

5. 允許並鼓勵孩子拒絕自己不喜歡的身體接觸和情感表達。

6. 不強求孩子用身體接觸向所愛的人表達感情。

7. 不取笑孩子的身體。

8. 鼓勵孩子不要盲從權威人物。

9. 家人之間可以自然、開放地談論性話題或與防治兒童性侵犯有關的話題,但不用性器官開玩笑或罵人。

10. 抵制色情暴力文化:指導孩子有選擇地接觸網際網路、電視、電影等;遇到與性有關的內容,要與孩子討論;拒絕讓孩子參加有涉性內容的廣告和媒體娛樂節目等;糾正兒童接觸到扭曲的性觀念。

建立正面的親子關係,包括以下內容:

1. 相信孩子說的話。

2. 經常向孩子保證:無論別人對他 / 她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他 / 她不喜歡、 不舒服、不理解的事,都要及時告訴家長;家長不會因此怪罪或懲罰孩子,而是會保護孩子。

3. 每天安排時間單獨和孩子說說話,喝點兒茶,玩一會兒,增進感情。

4. 利用各種機會和活動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這組海報揭示了一個很殘忍的真相—十分之八的兒童性侵案,犯罪者都是孩子們信任的身邊人

模塊4 教導孩子自我保護

1. 教導孩子認識隱私部位。

2. 教導學前兒童正確說出生殖器官的名稱。

3. 教導孩子識別身體接觸:安全的(恰當的)、不安全的(不恰當的)、模稜兩可的身體接觸。

4. 教導孩子有關身體安全的規則:保護自己的身體,也要尊重別人的身體界限。

5. 教導孩子抵制不安全(不恰當)或模稜兩可的身體接觸(自我保護三步曲 NOT)。

(1)No:你有權說「不行」,無論是誰

(2)Off:你要立即離開

(3)Talk:告訴你信任的成人或報警(撥打 110)

6. 教導孩子拒絕網際網路上的性邀請和色情信息。

模塊5 識別與應對

1. 初步詢問:懷疑孩子遭受性侵犯或聽到孩子說出性侵犯時如何處理。

2. 保護行動:舉報 / 報警、把孩子安置在安全的地方、保護其他孩子的安全。

3. 幫助孩子回到正常生活。

4. 家長怎樣照顧自己?

5. 自己的孩子性侵犯其他孩子怎麼辦?

▲2014國內首部留守兒童預防性侵公益電影《如果樹知道》

模塊6 配合學校的情境預防制度

為了有效地預防兒童性侵犯,學校應該鼓勵並邀請家長參與到學校預防兒童性侵犯的行動中,例如,及時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受到保護;監督學校落實預防措施的情況;監督本校教職員工是否遵守學校保護兒童免受性侵犯的規章制度等。

因此,學校在面向家長的預防教育中,要讓家長知曉本校預防兒童性侵犯的規章制度和流程。

重點包括以下內容。

1. 本校的行為規定:什麼是越界行為、不當行為、有害行為、危險情境?

2. 看見或聽到有人做出針對兒童的越界行為、不當行為或有害行為時怎麼辦?應該採取哪些行動(例如勸阻、舉報等)?

3. 澄清家長和學校各自對於保護兒童安全的責任界限。

例如,學校承擔保護兒童安全的責任從何時開始到何時結束;在學校活動之前和之後,誰為兒童的安全負責等。

最後,要書面告知家長或其他監護人及兒童本人上述內容,並讓家長或其他監護人簽字,表示他們已經閱讀並理解相關規定。

發現孩子異常

家長應立即報警

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條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婦女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猥褻兒童罪,是指以刺激或滿足性慾為目的,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對兒童實施的淫穢行為。

不滿十四周歲的男童女童都可以作為本罪的受害人或猥褻對象。

猥褻的手段如摳摸、舌舔、吸吮、親吻、摟抱、手淫、雞姦等行為。

由於兒童對性的辨別能力很差,法律並不要求行為人實施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

不論兒童是否同意,也不論兒童是否進行了反抗,只要對兒童實施了猥褻的行為,就構成本罪,就應當立案偵查。

由於我國性教育的滯後,加上兒童自身認識能力的限制。

猥褻兒童的情況家長往往難以及時發現,從而給兒童造成長期的身心傷害。

防止猥褻的有效方法是家長和教育機構要採取必要的性啟蒙教育和兒童自我保護教育,要告知兒童身體的敏感部位是不能被別人觸碰的。

家長要每天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兒童的日常學習生活情況,如發現疑似被猥褻或性侵的情況,要立即報警求助,同時應儘量保留相關證據,如醫院的診斷證明、照片、錄像等。

統計資料顯示,性侵或猥褻兒童的罪犯往往是兒童熟悉或信任的人,例如親戚、繼父母、鄰居或者老師等。

受害人既有女童也有男童,同性猥褻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家長不但要做好兒童的教育工作,還要注意不要將兒童單獨留給他人看管,對於兒童的異常舉動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本文參考資料:

①新浪網新聞中心:兒童性侵,怎麼重視都不為過!!!

②騰訊大燕網:調查:兒童性侵事件頻發 受害者年齡最小不到2歲

③中青在線:觸目驚心!2015兒童性侵案件報告出爐

④中華網:關於兒童性侵事件,我們知道得太少

⑤鳳凰號:兒童被性侵有多可怕?家長們,別再拒絕性教育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80%性侵是熟人作案!必須告訴孩子的9個守則

*3歲女童遭姑父多次性侵,2歲女童被幼兒園看守猥褻……這並非個案,兒童遭遇強姦、猥褻等性騷擾的案件,日漸頻繁地見諸媒體。據中華社會救助基金女童保護項目數據:僅2014年曝光的192起兒童性侵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