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育兒坑太多 再這樣下去孩子的未來就完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不想養太多孩子,感覺一個壓力就非常大了,很多精打細算的媽媽還會計算孩子從出生到成家立業需要花多少錢,這無形之中又給夫妻兩人增加了壓力。
很多夫妻都認為著重培養比篩選更加有效,都希望給自己孩子的最好的,當然期待也是非常多,所以生活著這些情況就越來越多,衣食住行養養精心挑選,奶粉、玩具感覺進口是最好的,早教班報的越早越好,越貴越好,這些都會讓父母感覺非常累,寶寶當然也會非常累。
而對於這種中式育兒的痛點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並且不同家庭孩子之間的攀比過重,最後就是對孩子的消費不夠理想,這些東西都會給夫妻兩人帶來壓力,而對於現在很多爸爸媽媽來說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好的,自己家的孩子當然也不能差,不然未來要比別人家孩子差怎麼辦?這種心態已經被現在的商家完全改變成這種。
往往都不會發現其中的坑。
1、每個家庭父母對孩子期望太高
對於現在的家庭來說,一個孩子是非常常見的,家長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很厲害的人,最起碼也要超越自己。
所以現在很多孩子從一周左右就開始上早教,學很多的語言、詩詞等等,後面上大班有需要報各種興趣班、特色班等等,就希望把孩子打造出一個全能的人才,而這種費心費力的早早安排怎麼可能不累,而安慰自己的話就是自己是為孩子未來著想。
父母的這種期望不僅是自己累,對於寶寶來說壓力也過大,本來對於他這種年齡來說應該處於無憂無慮的玩耍年齡,而現在完全因為父母的期望背負如此大的壓力,寶寶能快樂健康的成長嗎?他們能成為父母心目中的完美小孩嗎?顯然這是非常難的。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不能讓外部的要求過高,他在一步一步的成長,而壓力也應該慢慢的增加,讓壓力變成動力,而不是讓壓力變成負擔。
2、不同家庭間對孩子攀比之心過重
「我家寶寶才10個月就會喊人了,非常聰明」
「我家寶寶現在已經可以走路了,走得可穩啦」
「我家寶寶剛剛得了全區繪畫比賽一等獎呢」
「我家寶寶獲得全國十佳少兒歌手比賽冠軍」
……別人家的寶寶吃的是海外名牌奶粉,我家寶寶吃的國產會不會不夠聰明;別人家的寶寶都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我也要給娃兒報多一點啊;別人家的寶寶全世界到處去旅行,我也不能讓寶寶輸太多啊親子遊走起;別人家的寶寶都穿名牌衣服,我家的寶寶也要跟上節奏不能顯得太LOW;看到上面的話語,你是否在生活中也沒有少聽過呢?只要各位媽媽到一起聊天,就開始圍繞孩子的話題展開,然後就是一輪一輪的攀比,這就是中式育兒的常態。
其實不同家庭之間是不需要相互攀比的,人比人氣死人,家境的不同讓所有的東西都是沒法比的。
3、在寶寶身上的消費不夠理性
實際上在中國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跟風,別人都說好,不管自己承受多大的壓力都會買給自己的寶寶,因為每個父母都想給自己寶寶最好的。
而很多寶寶在學校里看到比人有什麼回家就給爸爸媽媽要,而很多父母都會認為:比人家孩子有,自己家的孩子也必須有,不能讓孩子在別人家孩子面前自卑,但是這種情況會讓寶寶感覺爸爸媽媽很有錢,自己要少就給買,讓寶寶產生理所應當的想法,各位爸爸媽媽想想,現在孩子要的東西您還能買的起,等孩子慢慢變大要的東西越來越不一樣,等你家境無法承擔的時候怎麼辦?
4、育兒方面爸爸參與過少
中式的育兒方式:一般都是媽媽24小時伺候寶寶吃喝拉撒,而爸爸很少參與。
在國外很多夫妻生活都是AA制,當然帶孩子也都是這樣,然而這種情況孩子的事變成一家人的事,所以往往對於孩子的事情,父母雙方都會通過共同的討論最後才決定怎麼做。
而這種方式也會讓寶寶認為這是全家的事,也會把自己當成一家的一份子,對於一些事情自己也有權利發表自己的建議,這樣寶寶會變得尊重別人的意見。
5、對孩子管得太多
孩子數量的減少讓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孩子做的非常周到,任何事都親力親為,比如孩子上學、孩子被什麼書包、寫作業等等都需要配置、盯著。
並且先還有非常常見的現象,就是幼兒園老師一布置任務,很多孩子還沒鬧明白怎麼做呢,家長已經開始帶著開始下手,這完全是幫助孩子完成,而不是通過他自己思考後來完成的。
更不要說生活中要盯著吃飯、穿衣服、洗澡、甚至上廁所等等的事情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為了讓孩子未來發展的好,最先要做的就是如何讓孩子獨立,讓他學會自己考慮問題,自己的事情自己來完成,家長不能因為怕耽誤時間而嫌麻煩,這樣對孩子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讓孩子自主學習、自主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相應的年齡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過少的責任會變得懶惰,過多的壓力會讓孩子累甚至影響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