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你貼在孩子身上的標籤,給孩子一個全新的未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我家孩子太愛闖禍了,經常打人。

「我家兒子讀書不行,注意力忒差。

「我女兒是個愛哭鬼,動不動就哭。

「我們家簡直就是一話癆,上課經常被老師批評。

「女兒膽子太小,誰都敢欺負她。

「我都不知道該給孩子吃什麼,她太挑食了。

「給兒子買什麼玩具都是浪費錢,因為他玩什麼都要弄壞,這孩子簡直就是破壞大王。

這些,你一定不會覺得陌生吧。

可能我們就是這樣被父母評價著長大的,也可能我們正在用同樣的方式來評價我們的孩子。

我常想,這些孩子究竟是怎麼被貼上這些標籤的呢?

但後來,我便意識到,孩子原本是清白的,只是在不知不覺中被安排扮演著某種角色罷了。

記得我小時候,爸媽總會說我是個愛哭鬼,時間久了,我便認為自己真的就是個愛哭鬼。

很神奇吧?

在心理學中,這種現象叫作「自我實現預言」。

意思是,如果你給一個孩子貼上反應慢的標籤,那麼,他便開始認為自己就是反應慢。

如果你覺得孩子淘氣,他只要有機會就會向你顯示出他有多淘氣。

就像我也常會說女兒是個磨嘰大王一樣,一旦她做事又慢吞吞的,我便條件反射似地說:「看吧,你就是一個做事拖拉的人。

我也知道應該避免給孩子貼標籤,可是,卻很難不把她和磨嘰二字聯繫在一起。

上次一個朋友也跟我討論起這個問題,然後就說:「那如果不說出來她是一個磨嘰鬼,只是自己心裡這麼想,可不可以?」

答案,自然是不可以的。

因為,我們的一個眼神、一個語調都足以告訴孩子,你是一個磨嘰的人,還是一個做事比較幹練的人。

父母怎麼看待孩子,只需要通過神態和肢體語言就知道了。

那麼,如果一個孩子不管是什麼原因已經陷入到了一個角色中,是不是就意味著他一輩子都要飾演這個角色?會被永遠禁錮在角色當中,還是能夠從角色中釋放出來呢?

答案是能,以下六個技巧就可以把孩子從角色中釋放出來,把他們身上的標籤給撕掉。

1、尋找機會讓孩子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寶貝,你知道麼,你從2歲的時候就開始玩這個玩具了,現在看它還是和以前一樣新呢,你保存得很好哦。

寶貝,雖然你很想留在家裡和朋友玩,但你還是同意和我們一起去奶奶家,你很體貼別人呢。

2、創造機會,讓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親愛的,媽媽這會兒有點忙,可以請你幫忙照顧下弟弟麼?

我們需要去超市買東西,你覺得把錢放在錢包里安全,還是放在口袋裡安全?

寶貝,你可以幫媽媽把這個瓶蓋給擰開麼?

3、讓孩子無意中聽到你對他的正面評價。

比如,給外婆打電話的時候,趁孩子在身邊,可以這麼說:「媽,你的外孫女今天打預防針的時候,都沒有哭,很勇敢呢。

而且,她還幫我把弟弟照顧得很好,超認真的。

4、以身作則。

哎,我以為這場比賽能贏你的,結果還是輸了。

我很難受,我好想贏哦。

不過,我還是要輸得起,祝賀你,親愛的。

5、記住孩子那些特別的時刻。

孩子說:今天體育課上,我跳繩沒跳過去,老師說我協調性差。

媽媽說:我不這樣認為。

記得你3歲的時候,我被鎖在屋外,你從臥室的窗戶翻進去,從梳妝檯跳下去,然後打開門讓我進去的。

我還記得你4歲半的時候,你是咱麼這附近第一個不用輔助輪學會騎自行車的。

我想,你們老師從來沒見過你倒立的樣子。

6、當孩子又按照原來的方式行事時,表達你的感覺和期望。

孩子說:你就得帶我出去玩!

媽媽說:你這麼說話讓我很不舒服,你能換個方式說麼?

孩子說:我不要輸,我要贏。

媽媽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輸了雖然很難過,我還是希望你能大度些。

幫助孩子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自己,是父母最艱巨的任務之一。

當孩子一再不改他們的惡習時,不僅需要我們克制自己不去強化他們的負面行為,不對他們大喊「你怎麼總是這樣!」而且,還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制定計劃,從而幫孩子從角色中釋放出來。

最後,再送給大家一句話:永遠都不要低估了你的一句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有娃隨身聽由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小海豚媽媽創立,聚集了一群專注3-6歲兒童心理與教育的寶爸寶媽們,每天與您分享有溫度的帶娃經歷、有態度的育兒乾貨,讓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少走彎路。

公眾號:有娃隨身聽(ID:youwa1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恭喜你,你的孩子會撒謊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自主觀念的增強,寶爸寶媽們又要開始擔心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寶貝們萬一學會了說謊,怎麼辦?那,孩子為什麼會說謊呢?年幼的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讓他們暫且還分不清想像與現實。但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