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言:孩子纏磨人,鬧情緒,求陪伴、求抱時,說明父母已經太長時間沉浸工作、瑣事,忘記關心孩子了。
每天哪怕有一小陣子,把手頭和心上的工作放下,專心的陪一會孩子,不一定需要很多語言,也不一定繪本玩具遊樂場,只是陪著孩子,由孩子牽引著安排時光。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般家庭的父母都是壓力大,工作忙,往往就會疏忽對孩子的陪伴。
其實除本身的壓力大和忙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不清楚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當他們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後,或許會抽出時間好好陪陪孩子。
人們常說,父母的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可是「陪伴」二字怎樣去定義,僅僅是守在孩子身邊就算是好好地陪伴孩子了嗎?並不是,那頂多算是陪著。
只有懂得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去,這才是有效的陪伴。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電子產品的普及,手機、ipad等成為生活、娛樂必備品,也成為家長打發孩子的「一大利器」。
很多爸爸媽媽都是全職,工作很忙,能陪在孩子身邊的時間已經少之又少。
即使回到家,要麼是累到不想說話,無暇顧及孩子,要麼就是玩手機、ipad,各種電子產品不離手。
還有很多家長整日忙於找尋培養孩子這種能力,那種品質的方法,可對孩子卻常常連陪伴的耐心都沒有,滋養的過程都想省略,只想用說教、打罵等簡單粗暴速效的方式教育好孩子,而無視良好家庭關係的構建。
其實陪伴是相互的,滋養是相互的,給予是相互的。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我們作為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
而且關係先於教育、包含教育,有了穩固的親子關係,教育也會變得輕鬆、快樂、自然而然。
我們也可以自己算一下,孩子真正需要家長陪伴的時間並不多,孩子上學後,不久便會有Ta自己的夥伴、生活,所以孩子小時候這幾年,對家長來說應該是珍貴的。
父母多陪伴孩子,還會提供給孩子很多社會角色來模仿:女孩模仿媽媽、男孩模仿爸爸,無論是性別、家務、家庭教育角色等都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滲透、薰陶與自覺定位,否則,角色意識、責任感等都會受到影響。
可以說,陪伴和關愛,是家庭教育的第一步。
如果你還不知道這個的重要性,孩子可能會叛逆,親子關係會亮紅燈!
現在的家長都感嘆,孩子生得起養不起,要給孩子吃最好的奶粉,穿最好的衣服,玩最好的玩具,去最好玩的地方,選擇最好的醫院——生都生不起。結果往往卻是家長辛苦復辛苦,孩子逍遙又逍遙,家長退讓再退讓,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