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下列4種行為的家長都不合格:會毀了孩子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寶寶一天天的成長,寶爸寶媽們應該都漸漸意識到,什麼樣的人帶寶寶、用什麼方式教育寶寶,都會對寶寶的性格、生活習慣等等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影響一生的壞習慣帶給年幼的寶寶了。

以下奶爸提到的這4種帶孩子的人群類型,是非常容易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是誤導孩子一生的,各位寶爸寶媽一定要小心注意,千萬不能讓自己給孩子造成這樣的成長氛圍。

無底線的答應孩子的要求,幫孩子做應該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心肝寶貝,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許多家長都不忍心拒絕孩子的要求,只要孩子哭一哭鬧一鬧,什麼玩具什麼零食都給了。

也不捨得讓孩子自己完成生活自理,怕孩子自己穿衣服穿歪了著涼,怕孩子自己繫鞋帶系鬆了摔跤,怕孩子自己吃飯吃少了餓著,怕孩子自己玩耍磕了碰了,怕孩子自己洗澡有危險,怕孩子自己睡覺睡不著……恨不得連上廁所都代勞。

有這種觀念的家長養育孩子,使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變得太過容易,想要得到什麼東西也不費吹灰之力,會讓孩子變得懶散、沒有自理能力,養成「不需要努力就能成功」的觀念,不要說長大以後,甚至獨立去幼兒園都成大問題。

不喜歡或者不知道怎麼跟孩子交流溝通

許多家庭都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溝通,特別是爸媽都是上班族的家庭和「留守兒童」家庭。

爸媽都是上班族的家庭比較忙,平常接完孩子吃完飯就要立刻往上班的地方趕,陪孩子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有時間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溝通,不願意再費時間去學習該怎麼陪孩子。

「留守兒童」家庭的孩子身邊都是老人,許多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下降的原因,沒辦法跟孩子進行及時的互動,跟孩子的代溝也比較大,等孩子稍微大一點就會排斥和他們溝通。

這兩種家庭的孩子常常都是自己玩,或者找其他的同伴玩,缺乏引導,也不太會跟長輩溝通,這容易使孩子變得自閉、內向、不願意表達真實情緒,產生叛逆、抑鬱的極端思想等。

習慣性哄騙孩子

有些家長在孩子鬧脾氣的時候習慣說這樣的話,「你要是不哭呢,明天就給你買玩具」、「如果你今天按時睡覺,周末就帶你出去玩」,事後能做到還好說,要是孩子做到了,身為承諾孩子的人卻沒辦法完成後續或者就把它當成哄騙孩子的手段不以為然,久而久之孩子被騙的多了,就不會再相信大人的話了。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學會欺騙別人,心裡防備很強,不願意相信親近的人,變得多疑、愛猜忌等等。

把自己的情緒或者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

部分家長在生活中、工作上遇到不順心的事,回到家面對孩子的哭鬧和訴求就會變得比較煩躁、沒有耐心,甚至是態度粗暴,其實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家長的任何一句重話都有可能在上面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其次,還有部分家長有這樣的思想,「我當初沒有考上大學,所以我的孩子一定要考上」,「我小時候沒有機會學古箏,所以我一定要我的孩子學」,「我以前沒機會念書,所以我的孩子一定要成績好」,自己沒做到的目標、沒完成的遺憾,總是想要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夠代替自己完成當年的理想。

這樣想的家長都忘記了一點,孩子雖然是你生的,但是他已經成為了脫離你之外獨立存在的人了,他的想法會跟你不一樣其實很正常。

如果你當年想學鋼琴,卻苦於家裡的條件不允許沒有學成,有了孩子後,就強迫更喜歡繪畫的孩子一定要學好鋼琴,那麼孩子長大後也強迫自己喜歡文學的孩子、也就是你的孫子去學繪畫,完成他當年的遺憾,那這樣一代一代下去,誰又真正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呢?

自己的意願永遠是由自己來完成才是最完美的,如果家長自己已經嘗到了夢想沒辦法實現的痛苦,就不要再讓孩子嘗到這種痛苦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難道不是嗎?

各位寶爸寶媽們,你們曾經這樣帶過孩子嗎?還有哪些行為是你們覺得不適合伴隨孩子成長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的壞情緒和小脾氣,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由於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許多年輕的父母將孩子託付給父母或者保姆來帶,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有限,更別提親子陪伴的質量能有多高了。也正因為如此,很多父母會覺得寶寶脾氣大,不好相處。在生活中,在網絡上,我們...

糟糕!媽媽最容易忽視寶寶這3個壞習慣

喜歡滿滿媽的分享,就幫忙轉發吧,你們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動力!現在的孩子在萬千寵愛集一身的情況下,很容易養成一些壞習慣,但是很多寶爸寶媽都沒太在意,以為順其自然,長大就會好。

寶寶變得獨立了,因為媽媽做對了這件事

現在的父母們對孩子都採取一切包辦的原則。這樣的做法看似是愛孩子,其實這正在剝奪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獨立生活的能力。寶爸寶媽們可以「懶」一些,讓寶寶依賴不到你們了,這樣自然而然他也會變得獨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