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燙傷後的「五大」誤區會帶來二次傷害,切記這幾條急救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個家長對孩子都很上心,但偶爾會有意外出現,比如不小心燙傷了,如果再加上錯誤的處理方式,帶來的後果就很嚴重。

所以爸爸媽媽們要留心學習,多學習一點,就可以讓寶寶的傷害減小一點。

寶寶燙傷的後果

寶寶的燙傷多以沸液燙傷為主,例如沸水、熱油、熱蒸汽等等,兒童燙傷早期創面若未及時處理,會發生感染或形成瘢痕,使寶寶有痛、癢等不適的感覺,若燙傷發生在關節部位,還會形成瘢痕攣縮,影響寶寶以後的活動。

燙傷護理誤區

有的時候寶寶燙傷後因為家長錯誤的認知帶來嚴重的後果。

因為看到寶寶被燙傷後疼痛不已,很多新手家長會不知所措,如果事先沒有掌握必要的燙傷護理常識,危險發生後往往容易陷入誤區。

誤區一:燒傷後不用冷水沖

有的家長認為,燒傷後用冷水沖會起水泡。

其實,起不起水泡與是否接觸冷水無關,只與燒傷原因和深度有關。

燒傷後立即用冷水沖洗一段時間,可使創面血管收縮,組織液滲出較少,以及減少水泡形成。

誤區二:用牙膏治療燒傷

牙膏本身沒有抗感染作用,且常帶有一定數量的細菌。

牙膏中的摩擦劑對創面而言,是一種刺激物。

此外,牙膏中的發泡劑和調味劑不僅對創面無治療作用,還易引起肉芽增生和創面感染。

誤區三:用酸鹼中和法緩解

有家長主張酸燒傷用鹼中和,鹼燒傷用酸中和,這個理論是對的,但實際上不可取。

因為酸鹼中和會釋放大量熱量,產生熱燒傷,加重寶寶的傷情。

誤區四:創面用紫、紅藥水

紫、紅藥水抗感染能力不強,且深色藥物遮蓋了創面,影響醫生了解燒傷的深淺程度。

此外,紅藥水含有汞,用在燒傷創面上,易引起過敏;若大面積應用,還會引起汞中毒。

誤區五:燒傷後不吃「發物」

「發物」是一種民間說法,指能誘發疾病或使病情加重的食物,包括魚蝦、羊肉、韭菜、香菜等。

但此說法是沒有科學憑據的!魚、蝦、肉類含有高蛋白,韭菜、香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它們對寶寶的燒傷創面癒合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燙傷的急救方法

如果皮膚上僅出現紅斑,屬於1度燙傷,首先應儘快脫去沸液浸漬的衣服,防止衣服的熱量繼續傳遞到皮膚,加重燙傷,然後將燙傷的肢體用冷水浸泡。

如果皮膚上有水泡出現,屬於淺二度燙傷,除了做一脫、二泡的處理外,還要防止水泡受壓破裂,發生感染,應儘快就醫,讓醫生給予相應的處理。

① 寶寶被燙傷後,家長自己不能慌張,要第一時間對著燙傷的部位沖冷水,這樣一來可以降溫,二來可以收縮血管,以減少燙傷處的疼痛和損傷。

冷水浸泡時間越早效果越好,但不能低於5℃。

注意注意!如果燙傷處已經起泡並破了,那就不能浸泡,以防感染。

② 如果寶寶被燙傷的部位有衣物覆蓋時,家長一定先不要著急著脫掉衣物,以免撕裂燙傷後的水泡。

在冷水沖洗降溫後,家長可用剪刀將衣物剪開,小心地去掉衣物,以免皮膚和衣服粘在一起。

③ 在冷水中浸泡10-30分鐘後,家長要先觀察寶寶的體溫有無異常,接著用乾淨的紗布或者毛巾遮住寶寶的傷口,避免受到感染。

④ 如果寶寶燙傷比較嚴重,家長要及時將TA送往醫院,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溫馨提醒:

相較於成人,孩子由於皮膚嬌嫩,耐受力較差,燒傷後往往會比較嚴重,且更容易發生感染、引起合併症。

所以,對於孩子,無論何類燒傷,均不可自行用麻油、醬油、牙膏或不明用法的藥膏塗抹傷口,這些不但易引發感染,還不利於醫生對燒傷深度的判斷。

正確的急救措施是:用清潔的毛巾、衣服、被單等覆蓋傷口,以保護創面,並儘快送院就診。

燙傷正確處理方式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有各種因素讓寶寶受到傷害,開水、蒸汽、熱油等都是導致燙傷的「兇手」,寶寶被燙傷後,家長除了用冷水及時沖洗,還要用對燙傷藥。

一般情況下,專門的外用燒燙傷膏可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水火燙傷。

但家長不可盲目給寶寶用燙傷藥:

❶ 如果燙傷的創面起泡,小泡可以不做任何用藥處理。

❷ 對黃豆大小的水泡,如果創面也比較淺,可以用消毒剪刀剪開水泡,用消毒棉球或紗布蘸干後,塗點紫草油或紫花膏。

❸ 如果燙傷面破損,不要自行用藥,保證燙傷面的乾淨,冷水沖洗後馬上帶寶寶去到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重點來了:

寶寶被燙傷後不能塗抹萬花油、金萬紅、正紅花油等藥物哦,這類藥物雖然也有消炎止痛的功效,但是寶寶皮膚稚嫩,燙傷後創面一般會出現破損,這類藥物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加重創面感染。

家有寶寶的家長們要注意收藏好,以備不時之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