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你還在這樣教育孩子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碾冰
在大街上看到了這樣一幅場景,很心痛。
奶奶領著自家的小孫女和鄰居奶奶領著的小孫子,四個人愉快的相見了。
先是見面的寒暄,而後就發生了這樣的一幕:
弟弟盯著小姐姐手裡的小黃雞棒棒糖目不轉睛,顯然已經淪陷。
自主的伸手奪了奪,無果,小姐姐也很喜歡,並不想分享。
兩邊的奶奶倒是謙讓,先是小孫子的奶奶開口說話了:「乖,這個不好吃,一會奶奶給你買別的好吃的,這個咱不要哈?」
另一邊的奶奶接著哄到小孫女:「給弟弟嘗一嘗,奶奶給掰一塊好不好?」
結果可想而知,兩個孩子都沒被勸誘成功。
兩個奶奶尷尬了。
小女孩的奶奶這個時候,對小女孩說了一句很有道德感的話,一下就制服了小女孩:「小美,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先給弟弟吃,這樣才乖,奶奶才喜歡。
」
或許小女孩還沒反應過來,奶奶已經從孩子手裡把棒棒糖移交出去了。
小女孩眼裡泛著眼淚,看著離自己遠去的小黃雞,沒再多說一個字。
那個時候,我真的很想上去抱抱那個小女孩。
不是因為她懂事,而是因為她這麼小就被這些無知的大人壓抑的慾望。
蕭伯納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生活中有兩個悲劇。
一個是你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慾望得到了滿足。
正是上面兩個孩子的現狀。
而這正是現在長輩教育孩子的常用手段。
但是孩子終究是孩子,天真爛漫的年代就被以或壓抑或放縱的方式教育,是自小埋下的種子,難以保證最後長成什麼樹,開出什麼花。
我並否定慾望,這是一個不帶任何色彩的中性詞。
尤其對於孩子來說,慾望反而是其成長的原動力。
而重點在於,在孩子還懵懂無知的時候,大人如何引導孩子面對慾望。
小女孩的慾望不應該和小男孩的慾望因為年齡的差異而被區別對待。
在慾望面前,兩個孩子沒有姐弟之分,以毀滅一個人慾望之代價成就另一個人的慾望,未免殘忍。
孩子是成長中的幼苗,一如春天的柳枝,需要的是自由的伸展。
不管在什麼時候,父母或長輩不該越過的底線應該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並沒有錯。
小男孩想要棒棒糖的需求沒有錯,小女孩不願意給的需求也沒有錯。
王爾德說:「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們愉快。
而這個社會的大多數成年人在讓孩子愉快這點上,都顯得出奇的吝嗇。
就在他們或是粗暴,或是和藹地奪走那些讓我們愉快的事物時,他們總會不忘附加這樣一句:這樣做是為了你好。
而這真的是一句帶有說服性的辯詞,它會在最後使我們也同意毀滅自己。
」
奶奶會覺得她教會了小女孩謙讓和愛,是為了她好。
小女孩可能覺得我要壓抑自己想要的慾望,才能得到奶奶的認可和誇獎。
久而久之,不斷壓抑的慾望真的沒有爆發的那一天麼?
因為一直以來,關鍵的一點是孩子並不為這種行為感到愉悅和快樂。
小女孩眼含淚水的委屈,盯著離自己遠去棒棒糖的眼神,我想從那刻起,她會恨上姐姐這個身份,因為姐姐,失去了心愛之物。
就大人而言,如果別人叫你一聲姐姐或哥哥,你就願意把你手裡的蘋果電腦送給他麼?你自會嗤之以鼻笑對方傻。
其實是一個道理,因為那個時候女孩眼中的小黃雞棒棒糖和你手裡的蘋果電腦並沒有什麼不同。
因為孩子衡量的標準是喜歡和不喜歡,而不是金錢和價值。
走進孩子的世界,需要去回憶你在身為孩子的時候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
如果你不能記起,就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定義。
聽聽孩子的心聲,如果她不想,不要用那些有些壓制人性的方法強制,孩子總會長大,你還怕她學不到麼?
在最純真的年代,陪伴孩子長大,先尊重與傾聽,再教育。
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
端午假期在客運站,候車期間,正對面一大一小,小的一男孩5歲左右,大點的是姐姐12歲的樣子,小男孩看著還蠻可愛。突然間不知為何,就對著姐姐嚷著,去你媽媽的,你媽媽傻X。女孩怒眼相對,小男孩變本加...
6歲姐姐教弟弟做人,被無數網友怒贊!
最近幾天,一位6歲小女孩「以牙還牙」,一本正經地教育只有兩歲多的弟弟的短視頻,被廣泛關注。短視頻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真是個「小大人」,甚至有點讓人忍俊不禁,但看完卻笑不起來,引人深思: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