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不愛學習的寶寶,因為你沒有這麼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知道各位爸爸媽媽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有些父母看似不怎麼「關心」孩子學習的,孩子的成績反而很優秀,越是緊張孩子學習的家長,其孩子的成績倒是越學越不理想。

其實,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關係。

你的過分干預正讓孩子越學越差

其實很多家長因為很害怕「輸」,所以就特別緊張,因為緊張,大腦的弦就整天繃著,思維和眼睛的焦點就不停地落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尋找孩子身上各種可能導致「輸」的弱點和缺點。

而正因為害怕和高度緊張,他們的判斷和思考神經就很容易會出現偏差甚至盲從性,孩子學習上的每個細節都要干預,從而給我們的教育智慧蒙上陰影,讓家庭教育陷入盲區甚至黑暗區。

這中情況下,你所要學的不是給孩子找各種家教和補習班,而是應該先學習如何放開手,來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1、喚醒孩子自主學習的意識

要知道世界上任何一個取得成功的人都不是靠強制逼迫培養出來的,所以要教育孩子學習時不依賴他人,不受他人的控制和干涉,自己判斷,自主學習。

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的主動性、自信心、自律性和責任感,這是自主學習能力所必需的。

所以要學會讓孩子懂得怎樣自主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自主完成預習、聽課、作業、複習這四個完整的學習步驟。

2、用賞識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孩子學會自主學習,既能讓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又能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功的體驗極其重要。

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會把尋求這種愉悅感內化為自己的習慣,所以父母要創造機會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讓孩子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3

相信孩子自己能夠學好

4、不要讓孩子滋生依賴心理

有些父母坐在孩子身邊,看到孩子有不會做的題時急著把答案告訴他,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這樣會使孩子養成不獨立思考的壞毛病。

在以後的日子裡,當他一碰到稍微難點的題目時,就會不動腦子坐在那裡等待著旁邊的人給他幫助。

這其實就是依賴心理的產生。

每位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

父母的引導和啟發能夠使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和創造性地探索,主動地進行自我潛能的開發。

想要真正把孩子強烈的求知慾激發出來,就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首先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學好,接收到父母的這種心理暗示,孩子會受到鼓舞。


5、給孩子自主學習的自由

不少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溺愛,會為孩子包辦很多事情,比如上興趣班,上補習班,都不徵求孩子的意見,無形中孩子的自主意識就被抹殺了,學習中也會缺乏自主意識,不敢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而是選擇逃避或求助於他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