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不好意思跟娃開口,讓這份超全的繪本書單來幫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內容清單

1 我從哪裡來?

2 認識我們的身體

3 性別教育

4 學會保護自己

5 優秀套裝書

6 給爸爸媽媽們的書


「爸爸媽媽,我從哪裡來?」這樣的問題是3、4歲的小朋友常常會向家長提出的問題,6歲以上的孩子關於成長與性的問題已經逐步升級,家長若是沒有心理準備的話,真會被問到張口結舌、面紅耳赤的地步,這時候,我們都恨不得也以「長大你就知道了」來搪塞。

確實,兒童性教育是個敏感而又不可迴避的話題,它關乎孩子的身心健康與發展,不可掉以輕心。

今天推薦給大家的兒童性教育繪本,希望父母能讓孩子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中了解科學的道理。

也許有人看到繪本里的插畫時會覺得很驚訝,甚至不可思議:這尺度也太大了吧?

別忘了,孩子的世界純凈如海,對他們而言,性教育與態度有關,與尺度無關。

別害羞,性教育其實就是愛的教育。

第一類 我從哪裡來?

1-《小威向前沖》

這本書是一本經典的性教育繪本,但是我並不建議把它當作多麼特別的書來看。

在孩子眼中,它跟《是誰嗯嗯在我頭上》這類繪本一樣,都是帶給他們快樂的。

2-《媽媽下了一個蛋》

「媽媽有蛋,在她的肚子裡。

「爸爸有種子,在他身體的種子袋裡。

孩子們的理解和表達,是不是特別簡明並且高段呢?

3-《爸媽怎麼有了我?》

繪本以「爸媽怎麼有了我?」為主線,來貫穿男女不同、受孕原理、分娩過程等性啟蒙最基本的知識點,與小讀者消除隔膜,拉近距離,誘導孩子發問,解釋孩子好奇。

4-《蒙台梭利「自己做做中學」:生命的奇遇》

遵循蒙台梭利「幼兒敏感期」教育理念,通過精巧的翻頁、拉頁設計,讓孩子理解生命誕生的過程。


第二類 認識我們的身體

孩子對生殖器官和生育過程很好奇,是出於他本身對生命的熱愛和探索的願望,這是成長的內在願望。

家長不應該因為自己對性的敏感或偏見而誤解孩子,錯過滿足孩子成長需要的關鍵期。

與身體部位相關的繪本:

1-《乳房的故事》&《小雞雞的故事》

對乳房、小雞雞這些性器官表現出好奇,是孩子生命中性本能的自然發展。

如果父母無視孩子的性心理發展規律,就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心理傷害。

2-《小乳房》

2014年度日本劍淵繪本之鄉羊駝獎獲獎繪本。

這本書的「性啟蒙」的意味沒有那麼直接,它講了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看到小弟弟吃到媽媽的乳房後就立刻停止哭泣。

於是,小女孩也想擁有這個哄娃神器......當然,繪本嘛,最後的結局也是有小驚喜在的。

3-《呀!屁股!》

列這一本,是因為小朋友對「屎尿屁」一類的事情都很感興趣,同時,這也是一個隱私部位。

這本書既是客觀的科普,同時也不失幽默。

與我們的身體相關的繪本:

1-《我們的身體》

《我們的身體》形式新穎,知識全面,妙趣橫生,眾多新奇設計會讓小讀者大開眼界,驚喜不斷!

帶香味的紙片、裝有寶寶的奇妙「羊水袋」……讓小讀者邊玩邊學,充滿興趣地探索關於身體的知識!

2-《我的拉魯斯小百科-了不起的身體》系列

這是一套非常好的生命認知繪本,《小寶寶快長大》、《五種感覺》、《我的身體》、《小毛病我不怕》,從不同角度帶領小讀者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的成長。

其中也有一部分內容講到生殖器官,以及寶寶的出生等,但都十分自然的呈現,就像了解其他器官一樣,沒有什麼不同。

另外,《繽紛世界人體奧妙繪本》《身體有個小秘密》《加古里子的身體科學繪本》《科學之友-身體》《我喜歡的身體繪本》《DK人體繪本》《趣味科普立體書-人體》《DK人體百科全書》《翻翻看系列百科全書-人體》等,也都是比較好的身體認知繪本。


第三類 性別教育——改變性別偏見很重要

只有了解性別的差異以及相應的行為準則,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知道如何與異性相處,並實現彼此尊重與欣賞。

1-《威廉的洋娃娃》

這是一本在兒童教育領域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圖畫書,首次出版後便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

這本書啟發我們開始思考兒童社會性別的構建問題,被譽為經典的兒童性別教育圖畫書。

2-《奧利佛是個娘娘腔》

不要以性別來區分孩子的興趣和長處。

3-《頑皮公主不出嫁》

講的是女生不見得要嫁人,也可以自主獨立的快樂生活,顛覆「王子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的傳統結局。

超級好玩。

4-《紙袋公主》

針對孩子之間性別平等教育的絕佳教材。

性別是先天賦予的,也是後天文化塑造的。

在「文化不利」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幫助女孩從小扭轉習以為常的性別觀。

繪本是途徑之一。

6-《薩琪小姐的故事》

法國性別教育圖畫書,一共8冊,分別從不同主題引導孩子從小認識自己的性別特徵,理解男孩與女孩之間的性別差異和行為準則。

有了這套書,孩子們不會再對性的問題大驚小怪,好奇心可以得到正常的滿足和發展,從而學會與異性好好相處,實現彼此尊重與欣賞。


第四類 學會保護自己

除了關於生育、身體、性別的話題,幫助孩子認識到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性侵犯也很重要。

每一位父母都要要告訴孩子,「寶貝,如論發生什麼事,請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

1-《家族相簿》

這是一個以老鼠一家為背景,講述孩子被叔叔性侵的故事,也是目前我看過的唯一一本講孩子被性侵後家長如何支持孩子的繪本。

孩子在被性侵的過程以及心理歷程,繪本中都有描寫,特別推薦給家長們閱讀。

2-《邪惡的秘密》—性侵犯的應對方法

大人或朋友摸了你的身體後,又說出類似「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這樣的話,該怎麼辦呢?妮妮就有這樣一個壞秘密。

通過閱讀本書,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學習一些預防性侵犯的知識,以及遭遇性侵犯正確的應對方法。

3-《幫幫我,魔法泡泡婆婆》——性騷擾的自我保護

別人要摸我的身體,或想誘拐我,我應該怎麼辦呢?閱讀這本書,學習一些在危險情況下自我保護的方法。

4-不要隨便系列

《不要隨便親我》《不要隨便摸我》《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

5-自我保護意識培養系列

《我不跟你走》:書中每個人要接露露時,到最後都用粗體字強調「媽媽說了,我得等著」這句話相當的重要呢!

另一本《別想欺負我》教會孩子當受到大孩子或比較強壯的孩子威脅時,要怎麼辦!

仔細搜羅研究後才發現,這類的書好少。

所以就需要咱們家長多花心力,保持良好的親子溝通和彼此的信任關係。


第五類 優秀套裝書

還有一些套裝書,自成體系,裡面涉及性教育的諸多方面,也簡單給大家推薦幾套:

1-《歪歪兔兒童性關懷系列》,包括:

  1. 我也要站著尿尿!——性別認同

  2. 如果我是男孩……——性別穩定性與恆常性

  3. 我是從哪裡來的?——生命與孕育

  4. 媽媽,我長大要跟你結婚!——擺脫不當依戀

  5. 爸爸,我可以看你洗澡嗎?——保護隱私,建立羞恥感

  6. 記不清是從哪個早晨開始……——度過婚姻敏感期

  7. 住手,不准碰我!——防止性侵害

2-《孩子應該知道的秘密》(套裝全6冊)

愛、生命、死亡、暴力、兒童的權利、毛髮、大便,其中也涉及性教育話題——大人難以說清的話題,幽默科學地講給孩子聽。

3-《學會愛自己》(套裝全3冊)

《海的故事》——講到了生命的誕生、男女身體構造的不同。

《愛的故事》——用「私密地帶」這個詞告訴小朋友,要保護自己不要受到性侵害。

《兩個人的故事》——以一個神話故事講述了男人和女人為什麼要一起生活的問題。

4-《東方兒童性教育繪本》

包括《我是女孩我弟弟是男孩》、《我的弟弟出生了》、《我寶貴的身體》。

這套書是韓國的一套經典性教育讀本。

三冊中,既介紹了身體,也有關於男孩女孩性別差異的主題,還有生育的話題,也很不錯。


第六類 給爸爸媽媽們的書

1-《善解童貞》胡萍

這套書是胡萍老師在分析許多案例的基礎上寫給中國父母的性教育寶典。

它能幫助我們了解孩子每個時期的性發展,也將教給家長如何去正確引導和幫助對性問題充滿好奇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書里釐清了一個觀念:真正性純潔的孩子是具有健康開明的性價值觀,懂得科學的性知識,能夠控制自己的性衝動,懂得保護自己不受性傷害的孩子。

2-《親親孩子談談性》

由中國兒童性教育專家胡萍著,熊頓——中國的高木直子,80後美女漫畫家傾心繪製的家庭性教育繪本。

書中為年輕的父母提供了全面系統而科學的性教育方法,讓我們能夠正確地解讀孩子的性成長特點,在簡潔有趣的對話中,與0-6孩子輕鬆談性,保護好孩子,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3-《和孩子談談性》蘿莉·伯金坎

2-12歲的小孩,對自己的身體總是充滿了好奇,會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從最基本的認識身體的各個部分,到小寶寶如何誕生,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學會了思考,會有更多疑問隨之而來,也會向大人提出更多更尷尬的問題。

結語:

以前看過一則消息,家長吐槽學校發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尺度太大,引髮網友熱議。

在我們年幼的時候,也許性教育的話題是禁忌,是不容易宣之於口的。

可是,今天,在網絡如此普及的年代裡,孩子們有什麼查不到,或者隱秘不宣的呢?你越是遮遮掩掩,孩子就越是有興趣。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做的,是通過自己的態度、價值觀與行為去引導孩子,幫助孩子獲得健康、科學的性知識。

我們以《小學性健康讀本》撰寫團隊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的一段話作為結束語吧:

「事實上,孩子在我們的性健康教育課上能自然、大方地說出生殖器官的科學名稱,而且年齡越小越自然。

這種對生殖器官的正確命名,其實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當一個身體器官的科學名稱都不能從大家嘴裡說出來,這個器官的結構和功能能得到正確的描述嗎?能夠得到很好的尊重和保護嗎?當一個孩子遭受性侵害,他連什麼地方被觸摸都描述不清楚,如何得到有效保護?

國際國內的性教育經驗表明,讓兒童說出生殖器官的正確名稱,了解到自己誕生的過程,有利於兒童樹立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識。

(內容來自我的公眾號----繪本小時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