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三歲的孩子計較什麼啊?」「就計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同事一家三口來我家吃飯,一桌豐盛的飯菜讓人特別有胃口。
吃飯過程中,同事的媳婦給三歲的孩子夾菜,孩子挑食,怎麼哄都不好好吃飯。
可媽媽愛子心切,還是想讓他吃。
看著他皺眉的樣子很可愛,我們哈哈大笑。
突然孩子抓起桌子上的碗,用力砸在了地上,還大吵大鬧。
碗碎了,孩兒他媽趕緊哄孩子:「寶貝兒,別生氣了,媽媽錯了。
」同事不高興了,想管一管孩子,當時就被孩兒他媽制止了:「你跟三歲孩子計較什麼啊?」……
當時我就想:「我不想跟別人家三歲孩子較勁,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一定不饒他!因為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在我家打壞東西了。
」
父親因為腸炎住進了醫院,同病房有一個老頭,陪床的是他老伴兒和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外孫。
孩子很活潑,很會說話,最初大家都喜歡他。
可時間久了才發現,這孩子不是單純的活潑,而是根本靜不下來,在病房裡上躥下跳,一會兒都不閒著。
還經常大聲嚷嚷,別的病人家屬進來,他就躲到門口嚇唬人家,有時候還嚇病人一跳;病人在床上睡覺,他趁家屬不注意去撓痒痒;屋子太小都不夠他折騰的,有好幾次差點撞到了病人。
而孩子的家長,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切「順其自然」的發生,毫無反應。
這讓孩子變本加厲,有些病人家屬直接找醫院請求調房。
當時我就想:「我不想跟別人家七歲的孩子計較,但如果這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製止他!告訴他這個世界除了自己開心,還要顧及別人感受。
」
還有一些讓人無法忍受的事兒:你帶著筆記本電腦回老家過年,放在桌子上,熊孩子直接給你扔在地上;你花了兩千塊新買的裙子,他趁你不注意一把撕壞;你和他一起鬧著玩,玩著玩著突然就給你一個嘴巴,打完還哈哈大笑,到處炫耀;過年全家的親戚吃團圓飯,親戚家的孩子守著自己喜歡的菜不讓別人動,你一動他就嚎啕大哭,弄得雞犬不寧……
是的,今天我們要說的話題是「熊孩子」。
可以說這是一種讓人討厭,甚至恐怖的生物!產生這種恐怖生物的根源在哪?
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
幼不學,老何為?
只生不教,是父母的錯誤;教學生不嚴格,是老師的錯誤。
作為子女不學習是不應該的,在年幼的時候不學習,老了還能有什麼作為呢?
「好不容易才把孩子養這麼大,我可捨不得批評他。
」「等他在大一點就好了,現在不用管。
」「不就是摔碎一個破碗嗎?大驚小怪的……」,這是「熊孩子」背後「熊父母」最常見的想法。
甚至還有父母假裝無奈的說:「唉,這孩子太淘氣了,管不了了,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
我就想問一句:「你管了嗎,你就說管不了?如果我孩子這樣,我就把他的腿打折。
」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家長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孩子看鋼琴很好玩,就往鋼琴里倒水。
家長還說孩子是想幫忙洗鋼琴,因為他在家裡就經常洗塑料玩具,還轉身稱讚了一下孩子,說他做的好。
後來那個孩子在跟父母逛商場時,把可樂倒在了上場演出用的鋼琴上,據說那架鋼琴價值30萬元……
「打碎叔叔家的一個碗,媽媽不僅沒說我,還哄了我。
」「摔了阿姨家一個花瓶,阿姨批評我,媽媽跟阿姨翻臉了。
」「摔了爺爺的手機,媽媽也沒說什麼?」「下次我摔什麼好呢?」……「熊孩子」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變成「熊大人」的……
真想對那些「熊父母」說一句:「別再縱容你的孩子了,那不是愛,而是害。
」
家長有責任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因為孩子小,沒有善惡觀念。
一再縱容,就會善惡不分,真的等到他犯下滔天大罪的時候再來管,他已經不再像三歲那樣好管了。
所以,管教孩子,越早越好。
「吃」什麼才可以讓孩子真正成長?
微不足道的生活小細節,看似不起眼,卻總是微妙地傳達出一個人的習慣、秉性與教養。很多人應該都聽過「誰誰家的孩子一看就有教養」這麼一句話。被誇獎的家長心裡都很自豪。教養其實就是在生活小事裡被看出來的...
愛我,請別和我開這樣的玩笑!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身邊總能見到成人很喜歡和孩子開玩笑,等到孩子被逗得快要大哭時,成人卻哈哈一笑而過,殊不知孩子的內心煎熬和痛苦。看看本文的故事,或許您會深刻體會這種玩笑帶給孩子幼小心靈的...
孩子太小不懂事?可是我們為什麼要為你的孩子忍氣吞聲呢?
熊孩子,現在幾乎就是談之色變的一個詞,任意的調皮搗蛋不受阻攔,旁人稍微阻止或者準備教訓一下,他們的父母或者長輩就會以聖人的姿態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開始指責你:他還只是個孩子,你跟一個小孩計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