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的家長們,多半不知道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今不少父母都很疼愛自己的孩子,但卻不知道如何來疼愛自己的孩子,方式的正確與否,甚至決定了孩子今後成長的道路,以及今後對孩子的影響,那麼,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學著如何「做父母」,才能明白如何「愛孩子」。
一、先學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學做父母應該先於教育孩子,學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現在80後和90後的年輕父母們本身就是獨生子女,受寵於自己的父母,還不知道怎樣做好父母的兒女的時候,就成為了孩子的父母。
他們有的把孩子當寵物,高興的時候喜歡孩子,不高興的時候把自己的情緒毫無保留的發泄給孩子,工作中的不快也傳給孩子,有時孩子會察言觀色看著媽媽的臉色行事,無意識間孩子幼小的心靈就受到了傷害。
每個父母都需要學習和成長,父母的自我成長和改變在現實中往往非常艱難,這是要靠自身的不斷學習和自己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探索和發現的。
二、家長的立場要統一
目前的中國家庭基本上孩子都是老人帶,年輕人在外面打拚,幾代同堂必然會有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分歧。
隔代教育只能是親子教育的補充,不能替代。
在規矩和教育上,首先要服從孩子的父母,原因有三:
一來父母是孩子撫養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孩子是父母的孩子,而不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孩子;二來隔代教育往往容易產生溺愛;三來父母更容易接受新觀念和新事物,有助於孩子成長。
傳統家庭中因為孩子教育發生分歧時,父親應挺身而出,做好妻子和自己母親的調解人。
當然,同一教育者也存在一致性問題,即規矩不能朝令夕改,讓孩子無所適從。
三、別讓孩子缺少父愛
現在中國社會很多孩子都有「父愛缺失症」,原因是很多人在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陪伴撫養孩子是媽媽的責任,爸爸負責打拚掙錢就行了,男人花時間陪伴孩子和家人,會被人說沒出息。
其實,爸爸的作用真的是無法替代,孩子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父親影響,從爸爸身上,孩子還能學會如何承擔責任。
過了小學時期,孩子就會開始追求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此外,父愛缺失的孩子會出現各類問題,行為上的,心理上的,嚴重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生活工作和家庭,不容忽視。
四、培養孩子比智商更加重要
研究表明,情商高的人幸福感會更高,簡單來說說,我們的生活和情商有著直接關係。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比如培養積極客觀的自我意識,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合作的意識等!
當家長學會了如何愛孩子,才能學會如何為孩子立下規矩,我們相信沒有不能做規矩的孩子,只有不會做規矩的父母!
父親節特別篇:家庭教育,爸爸別讓媽媽唱獨角戲!
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也就是本周日的6月19號。《1078大家幫》就來說說和父親相關的話題。日前,中國家庭建設與教育高峰論壇召開:我國將近五成家庭子女教育成母親「獨角戲」,僅三成家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