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子如殺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要溫柔愛孩子,但一定不能溺愛嬌慣孩子。

我們不會一輩子都守護著孩子,我們總有一天會老去,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

不溺愛不嬌慣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擁有自己獨立精彩的人生。

以下10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仔細看看,並自我檢討下,有沒犯以下的的溺愛症?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2、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

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

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

家裡人都要圍著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3、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

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遊蕩盪,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5、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6、包辦代替

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

」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

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7、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

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

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

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剝奪獨立

含在嘴裡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

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

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10、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

」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家長庇護得了孩子一時,庇護不了孩子一世。

孩子和家長都應該在這個問題上擺正位置、調整心態。

如何才能做到不嬌慣不溺愛孩子?

1.這些話,請不要說。

「打桌子,誰叫它弄疼我們寶寶的!」

孩子在能走能跑的年紀,磕磕碰碰的其實很正常,調皮點的一天都不知道要碰多少次。

但如果孩子碰到桌子,就邊打桌子邊說:「誰要你碰到我們寶寶的…」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負面的,孩子會認為我摔倒了不是我的錯,都是桌子凳子的錯!這樣的孩子你還指望他長大能三省吾身?大概一切都是別人的錯了!應該告訴孩子的是下次走慢點,小心點。

「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

碰到長輩們說這句話的時候,真的是讓人想解釋的心情都沒有!孩子做錯什麼事老人家都會因為疼愛說因為他還小,不懂事可以原諒。

我們應該教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總是聰明的很,時間一長,你再要他做點什麼,指不定給你來一句「誰誰說我還小…」

「沒事,拿一個吃嘍!」

孩子看到超市各種好吃的都忍不住想吃,果凍、糖果、散裝餅乾等等!有時候他們太小,不懂要買單這東西才屬於我們,所以看到喜歡的就會去拿,這個時候當媽的往往會制止孩子,告訴孩子這個沒付錢不能要,不能說「沒事,拿一個吃嘍!」要讓孩子知道得到個東西,是需要付出的,不是他想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

2.孩子要自立。

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在家裡,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

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心理上要獨立。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3.苦,就讓他吃吧。

孩子三歲,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你提東西;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假日裡讓孩子洗洗馬桶,知道臭和髒是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適量的干一些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照顧;孩子上中學,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錢就這麼多,超支了只能挨餓。

鼓勵孩子參加公益活動,讓他們懂得奉獻的快樂;培養孩子各種生活技能,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4. 堅持吧,所有成功都與咬牙堅持有關。

其實,讓孩子吃苦應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抓住一點一滴,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讓步,這都是必要的。

比如,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願起床的時候;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當孩子跳繩跳到最後筋疲力盡的時刻。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

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

實際上,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溺愛孩子十大症狀,「中槍」的家長請自覺舉手

愛護孩子不等於溺愛嬌慣。我們不會一輩子都守護著孩子,總有一天我們會老去,孩會長大。不溺愛不嬌慣孩子,是為了讓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精彩的人生。下面這10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你是否曾經或現在正犯以...

00後孩子暴踹母親,都是溺愛惹的禍!

近日,一段僅10秒的視頻在網絡上瘋傳熱議。視頻中,一名十來歲的男孩連續抬腿向母親飛踹了5腳,伴隨著怒吼,情緒十分激動。網友紛紛感到震驚和寒心,到底什麼情況?據了解,視頻里這一幕發生在廣州某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