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爸爸缺位,媽媽請一定做到這4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媽媽問:

我家就是這種情況,一時間讓老公參與進來基本不可能。

我到底有沒有辦法去給孩子彌補。

這樣子,即使爸爸不在也沒關係?

還有一些對孩子爸爸有明顯的怨言。

她們認為自己很堅強,做一做女超人,其實根本沒有爸爸什麼事兒。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會有很多無奈和心疼。

有時候,為了生計迫於無奈,爸爸們不得不長期在外。

或者是爸爸們因為各種主觀原因沒有參與到育兒中。

最後的育兒責任包括各種擔憂都落在了媽媽身上。

我理解其中的辛苦。

但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媽媽們上面的那些想法我建議都消除掉。

要知道,媽媽就是媽媽,爸爸就是爸爸。

這是我們的家庭早已經運轉了幾千年的自然分工。

它就像我們體內的基因一樣,不能否認。

如果爸爸在育兒中經常缺位,那麼請媽媽們一定要注意以下4點:

NO.1爸爸不在家,媽媽請減少對爸爸的抱怨和否定

我們先看這個四格漫畫:

上面兩格漫畫里其實反映的是一個不太好的狀態:孩子在玩的時候,媽媽在幹活,然後一邊還在嘮叨說,「你看你爸爸什麼都不管你」,特別憤怒的樣子。

等到爸爸回來的時候,小孩子的表現就是「我也不理爸爸」。

下面兩格的狀態就比較好:即使爸爸不在家,媽媽也會跟孩子說,「其實爸爸是很辛苦的,他還是很愛你的,只是他因為工作的緣故,不能長時間陪你」,等到爸爸回來的時候,小孩子就明顯表現出來很歡迎爸爸的狀態。

爸爸總不在家時,媽媽首先要注意的是什麼呢?那就是:不在孩子面前說,爸爸的壞話,也就是你的不滿意,或者你的牢騷。

說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有一種感覺,「這個人我不喜歡」。

因為孩子最喜歡的就是媽媽,媽媽說什麼,孩子就會本能地認同。

有這樣一個案例:

爸爸做銷售,長期在別的城市跑,媽媽帶著孩子在家裡,常常會忍不住嘮叨,比如說:你看你爸爸不要我們了/你爸爸就知道在外面幹活。

再或者就是總在孩子面前情緒過於低落,用另外一種方式告訴孩子:雖然你爸爸給我們錢,可是我也不高興,他惹得我不開心……

這種情境中成長的孩子,會如何呢?在每個孩子身體里,都有一半爸爸,一半媽媽。

如果媽媽在否定爸爸,那就意味著孩子身體中的一部分否定另外一部分。

長期以往,一定會撕裂孩子的安全感,給孩子帶去諸多衝突。

好在,這個案例中,孩子的媽媽很快發現了問題:一年過年,爸爸回家。

在家裡待到一個星期的時候,孩子問媽媽:「這個男人為什麼還不走啊?」

因為孩子聽著媽媽的話,就一定會對這些信息加工。

他會認為,原來爸爸不是個好人。

爸爸跟我們沒啥關係。

爸爸不著家的局面難改,但媽媽在孩子面前的說話方式好改。

如果媽媽繼續下意識地抱怨,那麼孩子就會和他爸爸完全割裂。

在這個家庭中,孩子也不會把他的父親當做父親來看待。

這對於男孩子,尤其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這位媽媽突然醒過來一樣,意識到必須要解決這種分居問題:要麼爸爸回來到家裡來;要麼媽媽帶著孩子跟著爸爸到那個城市去。

其實對於媽媽來說,當時做這個決定很痛苦。

因為她的事業做得很好。

但最後,媽媽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毅然決然地帶著孩子離開了原來的城市,跟孩子爸爸生活在一起。

所以,我一直說,女人在家庭中,其實要付出的真的很多。

但是,女人對於這個家庭的意義,同樣是爸爸無法替代的。

當這位媽媽帶著孩子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時,問題持續出現:孩子不會跟爸爸主動求親近,爸爸也不會主動跟孩子求親近。

於是,媽媽又想了一招——媽媽就跟爸爸說:我得回去辦一下我的手續,我來的時候好多工作的手續沒辦好。

這一回去就是3個月,讓孩子跟他的爸爸單獨生活了3個月,當她再回來的時候,她發現爸爸跟孩子的關係很好,比她跟孩子的關係還好。

實際上,孩子是很容易跟爸爸建立關係,因為男性本身具有的一些特徵,比如開放的思維、開朗的性格,都很吸引孩子。

反倒是媽媽有的時候要學會放手,可能有的時候你真的看不慣,比如,爸爸給孩子做的事情,毛毛躁躁,很粗糙,但是你就讓他去做好了,做兩次,就會慢慢的有所改善。

所以,如果媽媽可以做到一些放棄和捨棄的話,我真的建議,能不分離就最好不分離。

NO.2 創造機會,通過電話或視頻,儘量讓爸爸和孩子有聯繫

媽媽不能過去和爸爸一起生活,怎麼辦?

兩種方法,第一,如果爸爸能夠經常回來,那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

第二,即使他不能經常回來,也最好通過電話跟孩子說話;通過視頻要讓孩子看見爸爸。

第三,要讓爸爸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可以在這種視頻里,跟孩子做一些小遊戲,比如手指操、做個鬼臉……

儘量要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對他的陪伴和遊戲,孩子就會覺得這個人挺好玩的,這個人挺有意思的……首先得讓孩子接納這個總是離開他的人,然後才能再進入父子之間親密關係的建立。

總之,一方面要爸爸通過儘可能的方式多捲入,多打電話,多做一些視頻的見面等,還有一方面就是,如果在媽媽的身邊,有男性的親戚,比如說舅舅、叔叔,甚至大一點的哥哥,爺爺、姥爺等,這都是挺好的一種男性力量的補充。

可以讓孩子多跟這些人接觸,尤其是小男孩。

NO.3 與爸爸溝通,選擇好離開的年齡段

我建議爸爸在孩子3歲之前,不論如何,請你在家停留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如果你真的要選擇出去的話,那麼請在3歲以後。

孩子因為有了幼兒園的生活,經常可以跟一些小朋友接觸,那就是一個很好的補償。

在孩子3歲以後的同伴遊戲過程中,媽媽也要多鼓勵他們去挑戰一些事情,尤其是男孩子。

我的觀點是,幼兒園的小男孩打架也好,吵架也好,甚至抓破臉皮也好,這都是挺好的一個競爭,或者說是一個男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經歷和過程。

因為男孩的生理基礎決定了他們需要這種更為獨特的運動方式和對抗等,去宣洩他們體內的充足精力,去感受自己的力量。

稍微回想下,我們現在的爸爸們,小時候就是在打架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

某種意義上說,現在的很多男孩變得不太男孩,是因為打架打少了。

也許大家覺得我的這個觀點有點沒法理解,但實際上是有這麼一個道理。

鼓勵男孩子去做一些身體上的劇烈的碰撞,正是因為他們身體上的一些運動性的激素,或者衝動性的激素太多,這種身體的碰撞,對男孩子是有幫助的。

NO.4 爸爸不在家,媽媽當好媽媽自己就行了

有些家庭中,當爸爸缺席的時候,媽媽會存在主動的「用力過猛」的情況。

這在家有男孩的家庭中凸顯的尤其明顯。

比如媽媽一會兒是特別溫柔的母親,一會兒就能翻了臉,嚴厲地教訓孩子。

她們這樣考慮:爸爸不經常陪孩子,那我就必須得嚴厲點兒,這樣孩子才不至於長歪了。

這其實是種誤區。

爸爸不在家,媽媽當好媽媽自己就行了。

可以通過我們上面說的一些辦法,去尋找「外力」彌補爸爸不在家給孩子帶去的損失,但切勿自己學著當「超人」。

要記住,我們就是媽媽,不是超人。

想當超人,就一定會給孩子帶去混亂。

比如在孩子心目中,媽媽本來就是天然的安全島,是孩子安全感建立過程中的重要人物。

但如果媽媽一會溫柔一會兒嚴厲,過於不穩定,就一定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建立的不好,緊接著就會影響到孩子向外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還有一些媽媽,一直是靜觀育兒的支持者。

她們會告訴我:

羅老師,你發的每一篇文章,我都會轉發給孩子爸。

可是他仍然沒什麼反應。

而且後面每次一發這類文章給他,他就會表現的很不耐煩。

我都快要放棄了!

這種情況,問題在哪裡呢?因為爸爸本來參與育兒的就少,夫妻之間在育兒上本來就有些衝突在,那麼媽媽每篇必轉的舉動,對爸爸而言就是指責,且是一次又一次的指責。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夫妻溝通已經存在問題的話,那麼需要先爭取坦誠地溝通夫妻關係問題,緩和緊張氛圍,然後再談育兒。

如果想讓爸爸看到,那麼不用每篇都轉——儘管從我的角度,我必然是歡迎大家篇篇都跟孩子爸爸好好讀讀最好,但是,需要在一種更為真誠、客觀的情況下進行。

不要批評和指責。

尤其要適度鼓勵孩子爸爸。

這在我們之前的文章里也有討論過。

還有一種情況,是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中的媽媽,往往是被動地承擔起兩個角色,又當爹又當媽。

再或者,如人們說的,「假性單親家庭」——基本上爸爸參與育兒的可能性可以斷定為零。

很多時候,媽媽就這樣跟我說:我現在維持這個婚姻,僅僅是因為我覺得我們倆離婚對孩子不好。

有研究表明,很糟糕的一段婚姻對孩子的影響會比離婚的影響還大。

所以,如果這個婚姻是不能夠維持的,你覺得爸爸對孩子完全沒有任何積極的作用,反而總是帶來一些消極作用的時候,選擇離婚可能不見得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曾經在「愛,從懂孩子開始」巡迴講座上,遇到有一個媽媽跟我說:「我在懷孕八個月的時間,我愛人曾經對我實施過一次家暴,我當時忍著,因為我馬上要生產了,我不能因為其他的原因,讓我的孩子受到傷害。

可是這位媽媽生完孩子後,從孩子出生一直到2歲,奶奶爺爺從來沒有來看過孫子。

而在孩子出生一歲的時候,爸爸又一次對她實施了家暴。

到她來跟我問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是到她忍無可忍的地步了。

她說決定去尋找律師,來幫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她覺得不能再跟這樣的男人生活下去了,只是同時在糾結:可是沒有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我當時這樣告訴她:如果你做好所有的準備,你認為如果這個父親的存在,會給孩子帶來更大威脅的時候,那麼你選擇離婚,我支持你。

因為你現在還很年輕,你還可以再找到一個很好的男性,來陪伴你的孩子成長。

其實,從孩子的奶奶爺爺一直都不捲入到她的生活中,就可以知道,這個爸爸的情感也是比較冷漠的。

從此推斷出來,以後這個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同樣也會很糟糕。

所以我支持她去離婚。

在離異的家庭里,媽媽充當好媽媽的角色就夠了。

沒有爸爸的角色,那一方面可以做一些努力,再去重新成立、建構一個家庭,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愛;另一方面,也可以帶著孩子,多走入一些孩子們的遊戲中,或者給他補充一些成年男性的角色進來,比如我剛才說到的叔叔、舅舅、爺爺、姥爺,都很好。

給孩子找一些固定的小夥伴,這也是彌補他男性角色缺失帶來損失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當然,同樣要記得我們文章頭上說的那一點:不要否定孩子的父親。

歐巴馬成功,並非他的單親媽媽一個人特彆強大。

而是她媽媽一直給歐巴馬製造了一個不在場的優秀爸爸。

Tips:

1.我們建議爸爸在孩子三歲之前,儘量不要離開家庭。

2.如果實在要離開,要增加跟孩子的聯繫頻率,無論是視覺、聽覺,還是觸覺的。

3.如果一個很糟糕的婚姻,它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所以,如果不能夠維持一個很好的婚姻狀況,離異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離異的過程中,要做好對孩子的保護。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以下微信頻道:

貝媽育兒頻道:微信號:babyxt365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近年來,爸爸參與育兒的話題一直熱度不減,從爸爸去哪兒到各類綜藝節目,奶爸萌娃的囧途之旅引發了很多育兒方面的思考,爸爸在家庭關係中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父親節要到了,爸爸和孩子相處的怎麼樣?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