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摔倒,媽媽扶還是不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兩三歲的寶寶,走在路上摔倒,是常有的事情。

寶寶摔倒後,怎麼辦?很多媽媽為此而糾結過。

她們擔心扶了寶寶會產生依賴心理,所以不想扶;不扶吧,又擔心寶寶受委屈,要是讓寶寶覺得媽媽不心疼自己,會影響親情。

走路對寶寶來講,是促進腿部肌肉生長發育、增長智能的一種方式。

寶寶跌倒了會哭、會趴在地上、會害怕、會觀察大人是否關注他,面對這種情況,媽媽該怎麼做呢?

1.摔跤是人生的一種體驗。

首先媽媽認清摔跤過程對寶寶來講是一次很重要的人生體驗,寶寶會意識到,走路並不是邁開雙腿就能平穩地進行下去的事情,而是跟周圍的環境有關。

有了經驗後,寶寶走路就會多察看周圍環境,從而調整前進路線、前行方向。

2.摔跤能夠鍛鍊寶寶的自信心。

寶寶的走路是帶有一定的探索性質的。

他要通過走路去摸索、嘗試。

這種反覆嘗試直至成功的經驗讓寶寶認識到自己具備掌握身體、把握環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寶寶的自信心就會大大增強。

如果媽媽總是牽著寶寶的手,或者寶寶一摔倒就趕緊抱起來,雖然少了皮肉之苦,但是體會不到解決問題的快樂,長大後獨立性、自信心都會很差。

3.特殊情況媽媽一定要扶。

學走路的寶寶,如果生病了或者確實磕著碰著了,媽媽一定要儘快把寶寶抱起來,幫助寶寶揉揉磕著的地方。

有傷口的話,儘快為孩子消毒、包紮。

這樣,摔跤這件事才不會留給寶寶可怕的印象。

如果這時家長態度冷漠、嚴肅,堅持讓寶寶自己站起來,這樣會造成孩子心裡上的創傷。

4.做好善後工作。

寶寶摔倒後,不管媽媽有沒有扶,寶寶起來後,媽媽都要做一下善後工作。

查看孩子臉色是否異常,手腳是否能動,身上有無外傷等;詢問孩子什麼地方疼,胸部、肚子、頭部有無不適的感覺;檢查全身各個關節是否有問題;讓孩子張口,看牙齒有無鬆動。

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送醫院,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5.積極鼓勵。

行走的過程是寶寶對自身能力的探索過程。

探索行為得到父母及時和正面的響應越多,寶寶越會對自己形成良好的評價,寶寶對自身和環境的認知越積極,他越會是一個平靜而快樂的寶寶當寶寶表現出強烈的探索慾望時,他們會到處摸、到處走、到處爬,媽媽不要因為怕摔、怕磕而制止寶寶,要知道這是對寶寶身體部位的一個很好的鍛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