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寶寶為什麼不肯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家寶寶為什麼不肯睡?一篇帖讀懂西爾斯睡眠大法

通常來說,夜裡不醒不鬧,能睡整夜覺的寶寶都可以稱作「天使寶寶」,然而但凡親自帶過孩子的媽媽,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兩歲前你別想睡囫圇覺。

Go姐家的寶寶四個月前整夜不醒,Go姐當時偷著樂,以為天使寶寶降生在自己家了,四個月後休完產假上班,天使寶寶突然變身小惡魔,晚上醒來N次要奶吃,吃不上就嚎啕大哭,讓Go姐幾近崩潰。

在糾結中,Go姐無意中看到了《西爾斯育兒經》這本書,其中對嬰兒睡眠的解讀讓Go姐恍然大悟:原來並非寶寶性情大變,而是媽媽上班後寶寶白天見不到媽媽,晚上才加倍地索要白天欠缺的母乳、安全感和母愛。

這次經歷讓Go姐不得不對西爾斯的親密育兒理念刮目相看。

Go姐相信還有不少媽媽在為寶寶夜醒問題抓狂,本著好處共享的精神,Go姐特將西爾斯解讀嬰兒睡眠的理念與各位媽媽分享如下,希望能幫到你們。

威廉*西爾斯醫生(爸爸)在文中指出:

父母常常指望他們的孩子在需要睡覺之前早早地上床去,而睡眠不是你能將孩子趕著去進入的一種狀態。

比較好的做法是創造環境,讓睡意襲上孩子的心頭。

首先,你要確定孩子已經睏了。

不妨取消或縮短孩子的午睡時間,或者讓他早一點睡午覺。

睡前應該用讓孩子逐漸放鬆下來的相互交流(比如洗澡、講故事、玩安靜的遊戲)來取代那些讓孩子更加興奮的活動(比如看刺激性的電視、看摔跤比賽或是吃含糖的點心等)。

合理的、有規律的睡眠時間對於各個不同年齡的孩子來說都是有益於健康的,並且使睏乏的父母能夠比較安心。

上床時的固定程序有助於孩子平靜地入睡,前提是他們已經感到睏了。

應該採取比較簡單的固定程序,比如:吃點心-刷牙-換睡衣-講故事-祈禱-依偎在媽媽或爸爸身邊,等等。

這些事情需要你和他一起來做,這麼做是值得的,因為差不多在三十分鐘內,你的孩子就會進入夢鄉。

請記住,孩子需要的是開心、快樂,如果不睡覺會玩得更開心,他們就會對上床睡覺產生抗拒。

在我們家裡,上床睡覺是件快樂的事情,是不需要抗拒的。

你應該使上床睡覺的時間變得特別而且有趣--但要採用一種安靜的方式。

應該將孩子最愛聽的故事留到上床的時候來講,前提條件是只有孩子在指定時間已經上床之後,你才講那個故事。

最能使孩子沉沉睡去的故事是那些有著數數和重複內容的。

上床睡覺時的一個固定程序能使孩子習慣於在頭腦中形成一幅畫面,這個程序能幫助他們放鬆下來,習慣性產生馬上就要睡覺了的想法。

在你開始講故事之前,告訴孩子他必須靜靜地躺下來。

特殊的就寢程序應該帶有一些附加條件,比如可以告訴孩子:「九點以後就不能再給你們撓背了。

你要採取孩子喜歡的辦法來誘導他們上床睡覺,如果夜裡他肯聽話,那麼就應該給他獎勵。

瑪莎*西爾斯(媽媽)補充:

對付我們家的小夜貓子勞琳的一個方法就是,對她還沒有準備好上床去睡覺的狀態採取尊重的態度。

雖然我們總是進行慣常的就寢程序,但有些晚上到了勞琳平常上床睡覺的時間她還根本不困。

她已經完全準備好上床去聽故事,但給她講了四五個故事之後,我能感覺到她還是毫無睡意。

她很開心地躺在那裡,聽一個小時的故事,然後把燈熄掉,聽著搖籃曲,在床上翻來覆去(在這樣的夜晚,我總是先睡著了)。

如果我沒有時間陪她,那麼我會從床上爬起來,告訴她,只要不惹麻煩,她可以靜靜地玩。

然後我就花上一個小時來寫作,一邊等著勞琳玩累了,上床就能夠很快睡。

我的理解:

1.創造令孩子喜歡的入睡環境,同時,不要勉強孩子入睡。

西爾斯醫生夫婦的做法看上去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他們和所有的父母一樣,也會面臨有的孩子願意配合按時入睡而有的孩子則不能按時入睡的問題,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對待方式。

比如,像夜貓子一樣有精神十足的勞琳,當按照慣常的程序也不能使她入睡時,就是允許她自己玩兒,直到想睡為止。

這樣的經歷,我家寶寶也有過,雖然他的入睡習慣已經很好,但有時在午休或晚間,他也會告訴我:媽媽,我睡不著。

那我就會告訴他:那你可以睜著眼睛玩兒一會兒,困的時候再睡。

這時小寶通常都會很高興,因為我們不勉強他睡覺,對他來說,已經很令他開心了,所以他會找個玩具拿在手裡玩半天,或是找本自己喜歡的書翻看。

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比他入睡要早,所以他是什麼時間睡著的,我們也不知道。

如果是午休時間,小寶覺得自己睡不著時,我會跟他說:要是你想去客廳,就自己去玩兒一會兒,想睡的時候就來找我們。

還有的時候,他會想看看電視,我們也答應,同樣告訴他:不想看的時候就自己關了電視來找我們。

這種情況下,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小寶也不會放縱自己看起來沒完,事實是,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連看電視也會變得不那麼有趣,倒不如去床上找爸爸媽媽來得舒服。

我覺得,勉強孩子睡覺是沒有用的,不想睡卻被人強行按到床上去的感覺一定很差,換成是我們,也不會喜歡的。

所以,我們要允許孩子在不想睡覺時做點別的事情,其實這也有利於他們的放鬆。

尤其是,當大人都安靜地躺在床上睡覺時,家裡就是一種大家都要休息的環境,這樣的氛圍下,孩子也會無心太折騰的,沒有人觀望,自己有些乏味,因為孩子們的興奮勁兒,通常不都是由於大人的攛掇嘛!所以,只要大人能夠放心讓孩子獨處,能夠安心地去睡覺,那麼孩子反而會容易安靜下來。

當然,這些都是發生在我家小寶身上的例子,別的孩子會不會這樣我也不清楚的。

西爾斯醫生提到的如果不睡覺會玩兒的更開心,那麼孩子就會對抗拒入睡。

我想這一點仍然可以看作是創造入睡環境的一個條件。

再貪玩的孩子,也是願意親近父母的,他們願意享受父母的擁抱、笑臉或是親吻。

如果上床睡覺得到的是這些精神上的撫慰,如果上床睡覺能夠讓孩子覺得安心和溫馨,那麼又有哪個孩子不願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呢?而且,在要求孩子早早入睡的情況下,我們大人絕不能還在那裡看電視或是玩兒遊戲,一來,不能用行動說服孩子,他們會質疑為什麼大人就可以晚睡呢?二來,也無法使孩子體會到父母陪伴入睡的溫情,這一點,是需要父母來配合孩子的。

有時候,家長覺得心煩氣燥,是因為當我們想睡覺時,就希望不再為孩子的事情操心,最好他們也能夠安安穩穩地一起躺下來,讓大人的身心都休息放鬆一下。

但孩子正是處於活動好動、好玩兒的時候,家長的要求也常常會讓他們覺得不可理喻且不近人情,這一點,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體會,我們上小學時,不也經常被要求睡午覺、家長還要寫紙條給老師嘛,那個時候,我們也很難受啊,其實,孩子現在只不過在走我們當年的路,而我們也正是當年的父母。

2.儘量使用慣常的入睡程序,用孩子喜歡的事情促使其上床入睡。

說到上床睡覺的固定程序,我覺得這一點很利於孩子的入睡。

至少,小寶是這樣的。

睡覺之前,小寶通常會安靜地看動畫片,快到時間時,我會當著他的面兒看看牆上的表,提醒他:快8:30了,你再看幾分鐘就要睡覺了。

有時,小寶會答應得很好,有時候,他會說:我想看完這個再睡。

那我也答應他,因為讓孩子不完整地看完一集就強行走人,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我答應他可以看完,那麼只要結束的字幕一出來,小寶就一定會同意關電視。

我覺得這種時候,就是互相理解一下,我們答應孩子的要求,他們自然也會遵守約定。

如果不是實在困得堅持不住,小寶都是要聽了故事才能入睡的,所以,上床講故事對他來說就是一件他喜歡、他期待的事情,那麼,這就能夠成為誘導孩子上床睡覺的一個絕好的條件。

比如,若是小寶想拖延時間,我會告訴他:這樣的話,就只能講一個故事了。

他問為什麼。

我會說:因為你睡得越晚,講故事的時間就越少,我們上床越早,講故事的時間就越多。

孩子不會在意時間上的細節,他更在意的是能不能多聽一個故事,所以,為了他喜歡的那件事,他就會同意配合家長的要求。

畢竟,孩子的自制力不是那麼強的,在他玩兒的時候,他不會考慮入睡不會考慮聽故事的問題,這種時候,是需要家長進行適宜的干涉的,我們的提醒是為了保證他們規律的作息,而這也是保證他第二天精力充沛的前提條件。

即使有些時候,孩子在答應家長的要求之後,還有些勉強,但只要他能答應,我們就不用在意太多,因為一旦到了床上,一旦開始講起他喜歡的故事,之前的那一點鬱悶情緒,他們很快就會拋之腦後的。

而且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更在意即時的、眼前的事情,所以他們有些小情緒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不要把孩子的情緒呵護得太過精細,否則,我們就會耗去太多的時間為他的情緒承擔一些不必要的責任,這樣也會導致孩子在情緒或精神上難以獨立。

就我家小寶而言,固定的入睡時間已經成為他潛意識裡的一幕,就算他不知道8:30或9:00到底是個什麼時間概念,但他知道的是到了那個時間就要上床睡覺的。

所以前段時間我不同意在銀座的玩具店給他買玩具而是要換一個地方時,他哭得西里嘩啦,跟我說:會來不及的! 會天黑的,9點就要睡覺的!當時,聽得我,心戚戚然。

其實,如果不是聽到小寶的這句話,我還真不知道9點睡覺已經讓他這樣根深蒂固了呢,我想,這就是習慣帶來的影響吧。

也就是西爾斯醫生所說的「上床睡覺時的一個固定程序能使孩子習慣於在頭腦中形成一幅畫面,這個程序能幫助他們放鬆下來,習慣性產生馬上就要睡覺了的想法。

3.育兒書指導的是方向,而不是方法。

除了前去進行諮詢的家長所提供的例子,<<西爾斯育兒經>>中還有許多西爾斯醫生家中自己孩子的例子,但共同之處就是,醫生不會只給出針對一個事例的解決方法,而是會告訴我們怎樣跳出小圈子,能夠以「宏觀」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因為我們需要掌握的是解決一類事件或一類情緒的方法,而不只是解決一件事的方法。

比如前面西爾斯醫生的那段原文,看上去平平常常的,他說的也都是我們已經知道的。

可是,如果他在書中寫出一個具體的方法時,那麼,面對眾多的讀者群,立刻就會有人提出這個方法不合適他家的孩子。

所以我感覺,有時候,具體的方法反而會限制了家長的思路和發揮,況且,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都不一樣,別人家管用的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可能完全沒用,那麼這個時候,是不是要埋怨醫生不夠專業呢?

因此我覺得,看書就是要去看書中的方向,方向提供給我們的是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了這份了解,面對孩子時,我們就不會感到那麼茫然無措,即使一時想不出好的方法,至少,也能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他不是不聽話,不是跟我們作對,那只是小孩子通有的問題而已,如此以來,我們的心理上也就不會那麼焦急,然後,才有清醒的頭腦去想出應對辦法啊。

也可以說,我們不是要依賴書中的內容,況且也沒有什麼書是完全正確不可改變的,而是要依靠書中給出的指引,我們自己去探索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所謂活學活用嘛!

同樣的道理,那些能夠讓我們喜歡並且一直喜歡的書,通常不是告訴我們答案的書,而是給我們帶來思考的書,這樣的書不受時間限制,反而會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對同一本書產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心態看到不同的結果,得到不同的收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