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長和智慧家長的區別在何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孩子是上天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使命、責任、動力

有了孩子,家長就會有使命感、責任感以及工作的動力。

很多年輕人在結婚前是沒有使命感的,工作或許就不會那麼努力,因為沒有壓力,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這種生活雖然輕鬆,但也少了許多樂趣。

做了家長以後,就會事事想到孩子,要對孩子負責。

以前,錢包里有多少錢,都會花出去,但有了孩子,可能在花銷上,就會想到可持續的問題,花給孩子總是心安理得。

所以孩子是上天帶來最好的禮物,有了孩子,會有很強的使命感、責任感以及工作動力。

2.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成熟

生命永遠是一場不斷完善的旅程,人總是在不斷進步的過程,陪著孩子從小嬰兒,牙牙學語到爬行,上幼兒園,小學,初高中,大學,成家立業,這個過程是非常美妙的,這個旅程特別有意思。

從《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便可以得到很多啟迪,家長和孩子都是在一起不斷完善自我,互相幫助的成長。

3.我們的角色:不是導演,不是主演,做一個負責的觀眾

很多家長,孩子的穿著要管,孩子學習要管,事無巨細都要插手,把孩子「抓在手上」,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孩子會本能的反抗。

那麼家長的角色是什麼呢?父母如果事先為孩子設計了人生,會讓孩子逆反心理,非常的反感,所以不要做孩子的導演。

有些家長就以自我為中心,孩子的意見都會習慣性地忽視,不給予基本的平等對待,這樣會導致許多孩子沒有主見。

注意自己的角色,做一個負責的觀眾,引導孩子成長。

4.父母的抉擇:健康、習慣、見識、情商、分數

如今的家長,把孩子送去不同的興趣班,孩子除掉學業以外,還有許多的「額外課堂」。

其實父母要思考,健康、習慣、見識、情商、分數眾多因素要如何抉擇。

毫無疑問,健康是放在第一位的,野蠻其體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非常重要。

然後便是習慣,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往往都是習慣,好的習慣是一生用不完的財富,不好的習慣,便是一生償還不盡的債務。

從小學會思考、閱讀、與人為善,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第三重要的是見識,一個人見識越多,經驗越豐富,直覺會更准。

見識多了,便知道如何處理棘手的事情,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那麼情商也就培養起來了。

不必太過於在意分數,前面幾項都有了,分數真的還有那麼重要嗎。

5.關於興趣班,一般都是孩子幫父母完成心愿。

孩子本身並沒有興趣

所謂的興趣班,都是父母的興趣,這些不是孩子的興趣,也不會產生太大的效果,結果也只是為培訓產業貢獻了GDP。

尊重孩子的意見,但是如果一旦報興趣班,不允許中途斷掉,如果孩子要求中途停止,要有一些處罰措施,因為,必須教育孩子不要輕易的做決定,一旦定下方向,就要堅定不移的往前走,學會堅持。

6.父母如此痴戀孩子的結果,是因為攀比在作祟

家長往往過於注重結果,看重分數,習慣性地將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小孩進行比較。

教育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教育如果都是千篇一律的效果,那才是糟糕。

中國出不了諾貝爾獎,這已經可以帶來一些思考,比較便是痛苦的根源,父母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攀比,讓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長。

7.平等對話,除去盛氣凌人的父母特權

做家長總是有一種優越,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這是不正確的。

孩子超過半歲,心中便有正義感,心中就會有一些屬於自己的判斷,他會自己分辨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所以除去家長的盛氣凌人,與孩子平等對話,與之平視,真誠的交流,讓他感受到你的尊重。

而且所有的平等不能在口頭上,要落實到行動中。

8.每日清晨的工作清單和學習計劃清單

是否發現孩子早上出門上學,總是匆匆忙忙,還容易忘記這忘記那。

讓孩子學會自己做計劃、列清單,引導和喚醒是最好的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他成長。

9.思維導圖和學習方法

小孩子三年級便可以學習思維導圖和學習方法,提升自己的效率,一步一步走向專業化,這是習慣的力量,這是工具學習法。

10.學會讓孩子有把握的去冒險

讓孩子克服一些能克服的心理障礙,人生就是一個一個關口,不停的跨越。

11.父母的慈愛還是必須有的,因為這一切都將鐫刻

能夠不打孩子,就別動手。

父母的一切表現,都會鐫刻在孩子的記憶深處,人的記憶比硬碟還厲害,大人們應該都會有深刻感受。

12.父母要儘量做給孩子看,不只是說給孩子聽。

比如孝敬父母,待人接物

父母要身體力行,將自己作為他生活的榜樣,家長如何對待父母,對待朋友,孩子都會在第一時間學會,所以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13.該放手還得放手,酸甜苦辣是需要自己去經歷的

如果孩子遇到問題,家長去代替解決,下次問題出現,孩子依然無法處理,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酸甜苦辣,跨過一個又一個的坎,去成長為參天大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的這五個捨得,改變孩子的一生!

作者:寶寶知道用戶 寶貝在線問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很多父母對孩子沒有不捨得的,只要是對孩子好的,哪怕是砸鍋賣鐵,也會儘量滿足孩子。但「捨得」這件事,可不光是物質上的,家長捨得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