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媽媽說哺乳關係,或許影響了孩子人生所有的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媽媽的心靈課》作者溫尼科特是英國的一位兒科醫生,也是一名兒童精神醫學專家,兒童心理學大師,治療了大量的具有精神困擾的孩子和他們的母親。

本書是他的經典著作之一。

相信母親的本能

曾幾何時,女性獨立自主,從家庭走向社會,走向職場,真正成為半邊天,然而當新生命呱呱墜地,我們用遍所學知識,卻發現應付不了這個小傢伙,我們瞬間開始懷疑自己,沒有做母親的能力。

圖片來自:ivette ivens.com

而溫尼科特用輕鬆簡單的口吻娓娓道來,告訴媽媽們,要相信自己與生俱來的母性本能,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媽媽,母性本能和後天習得的知識之間有差別,有時候後者甚至會影響到媽媽發揮自己的母性本能。

在生命初期,媽媽憑母性本能全身心地觀察、陪伴、及時滿足,一步步帶領小寶寶認識這個世界是多麼重要。

媽媽相信自己的本能,相信寶寶的本能,才能建立良好的哺乳關係。

而由哺乳帶來的母嬰親密關係,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段關係,是將來孩子與他人的關係與社會的關係的基石,是孩子未來所有關係中的原型。

哺乳是媽媽和寶寶最早的最具有深刻影響力的時刻。

哺乳的時候媽媽和寶寶處於興奮狀態,這對於初到這個世界的寶寶是一種非常新奇的體驗,「如果寶寶一開始就能夠對媽媽以及媽媽的興奮狀態感到舒服並視為理所當然。

那麼寶寶就能專注於滿足和應對他自己的衝動和渴求,這對寶寶來說是非常幸運的。

」只有和寶寶日夜相處的媽媽才清楚的知道自己和寶寶處於哪種狀態,從而才能幫助到寶寶。

寶寶從熟睡或清醒的滿足狀態轉變成完全貪婪渴求狀態之間,他需要媽媽幫助他應付這種感覺糟糕透頂的狀態轉換。

如果寶寶只有在餵奶時才被交給媽媽的話,其實對媽媽很不利,媽媽只能看到他是一個不滿足的小嬰兒,當然他也是個人,但耐心卻像張牙舞爪的獅子和老虎一樣饑渴難耐。

而寶寶也會感覺到身處一個不安定的環境,會對這種情況感覺非常奇怪。

寶寶需要媽媽在身邊。

媽媽和寶寶的日夜相伴,有利於寶寶一次又一次地確認媽媽是個可靠的餵奶者之後才敢把自己放心地交託給媽媽。

有利於他大膽放心的,一步一步認識這個世界,接觸這個世界。

如果在這件事上,媽媽令他失望,他會成天處於一個驚懼的世界,感覺四周全是外敵,不能把全部的力量用於生長和發育,整天生活在誠惶誠恐當中。

而能給予寶寶充分的安全感的,非媽媽莫屬,別人無法替代。

相信孩子的本能

我們是媽媽,我們是孩子的領路人,我們愛孩子,我們希望他永遠安全,我們容不下一絲的疑惑與失控,所以我們常常會懷疑,會替代,去恨不得為孩子承攬一切。

圖片來自:ivette ivens.com

然而這不是必要的。

媽媽們必須要了解,寶寶的成長和發展其實並不取決於你,也不會完全依賴於你。

你不需要像一個藝術家似的創造一件新的物品。

而像養一株水仙花,他只需要你提供給他合適的土壤和養料,保持適時適量的給花澆水,而不需要你告訴他如何成長為一株水仙花。

從你受孕的那一刻起,寶寶就成了你身體里的一名過客。

當寶寶出生以後,他就成了你臂彎里的寄宿者。

有些媽媽以為孩子就像自己手中的粘土,自己則是陶藝家,要塑造孩子,並要為最終的成果負責。

如果你也這麼想,那麼你就會被一些本不屬於你的責任壓得喘不過氣來。

要是你相信你的寶寶具有發展的潛能,你反而能從容的陪在寶寶身邊,欣賞寶寶成長,發現它帶給你的樂趣,並且享受地回應著寶寶的各種需求。

哺乳在關係中養育心靈

我們遇見過太多的母乳餵養「困難」,太多的媽媽乳房有「問題」,奶有「問題」,孩子有「問題」,可是,這些所謂的問題並不是真實的原因,歸根到底,是母嬰的關係問題。

圖片來自:ivette ivens.com

哺乳事實上就是嬰兒與母親的關係問題,是一種將母親和嬰兒兩個人之間的愛付諸行動的表現。

要想實現高質量的哺乳,媽媽和嬰兒之間就必須發展出令人滿意的親密情感連結。

只有擁有親密的母嬰關係,養育兒童才會變成一個快樂和健康的過程。

哺乳僅僅是母子關係中重要的那些部分之一。

如果進行順利,那麼媽媽就不需要太多的哺乳技巧,而嬰兒也不需要不斷稱體重和各種身體檢查。

這兩個人比任何外人都清楚,怎麼樣更合適。

如果寶寶在尚未感知到除了自己和自己的慾望意外,還有個外部真實世界之前,他卻被迫按規定時間吃規定量的奶,按規定時間睡規定時長的覺,孩子終歸會失控,並會為這種失控付出代價,如果孩子一出生就和媽媽分開,孩子不僅失去了媽媽,最終還會失去找回媽媽和識別媽媽的感受和能力。

吃不吃奶,由誰決定?

我們認為孩子吃得太少,我們認為孩子餓了,我們認為孩子應該吃奶了,我們聽從他人的意見認為孩子吃得不好。







所有我們的認為都可以替代孩子嗎??

圖片來自:ivette ivens.com

顯然不是,吃不吃奶一開始由孩子決定。

最自然的哺乳就是在寶寶想要吃的時候,媽媽餵奶,在他不想吃的時候,媽媽就停止餵奶,這是基本原則。

媽媽按照寶寶的需要給予,當寶寶的生長發育到達一定的水平,慢慢具備了更長的時間間隔,合適而規律的餵養時間自然就呈現出來。

儘可能不讓各種事情干擾到母嬰之間情感關係的精妙發展,家人的幫助更多是去應對基本飲食攝取、維生素、接種疫苗以及洗尿布之類家務,而不是指導媽媽應該如何餵哺寶寶。

乳房餵養與奶瓶餵養

餵養僅僅是從一個容器當中轉移食物嗎?顯然不是,這是一個完整的互動環境,母嬰雙方都會在這個環境中獲益。

奶瓶餵養時,寶寶無法掌控它的開始和結束,會特別被動,並且帶來莫名的恐慌。

奶嘴一直處在寶寶嘴裡讓寶寶憋的透不過氣來,對寶寶的生存構成某種巨大的威脅,寶寶嚇得開始哭鬧和掙扎,終於把奶瓶弄掉了,但弄掉以後又需要繼續吃。

這對寶寶的體驗來說非常地糟糕。

這種糟糕的過程和體驗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地重複。

而乳房餵養時,一個不焦慮的媽媽在照料寶寶吃奶時,會讓寶寶感覺舒適自在,雙方全身心都是放鬆的。

這個哺乳環境設置本身就是人類關係的一部分。

乳房餵奶,媽媽會自然地關愛寶寶,還會讓寶寶的小手自由活動,感知這個世界。

當她露出乳房時,寶寶能通過抓握和摸索而感覺到乳房皮膚的手感,能感受到乳房的溫度,以及乳房到嘴巴的距離,因為寶寶還只有一小片世界,這一小片世界就是寶寶用雙手嘴巴眼睛剛剛能達到的範圍,事實上寶寶還會把自己的小臉當作乳房一樣去抓撓,天然的母性,促使媽媽們允許寶寶嘗試一切他們想要的結觸。

哺乳時寶寶需要感到自己被滿懷愛意和平靜的手臂和身體保持著這種抱持,既鮮活的又不會搞得小題大做焦慮不安和緊張兮兮,這就是環境的設置。

重要的是媽媽就在這個環境中,媽媽本身就是環境的一部分。

而且他特別喜歡和寶寶的關係如此親密和安靜,至於寶寶應該作何表現,媽媽絲毫不抱有任何的成見。

餵奶是兩個人心心相印的溝通。

寶寶想吃奶,接著乳房和乳頭就來了,之後就發生了一次接觸,然後寶寶的念頭又結束了,寶寶把頭轉向一邊,乳頭也隨之消失了。

這個過程發生的很隱蔽,但寶寶發生的這個過程在許多養育方式中是重中之重,正是如此,才讓我們正在描述的寶寶和身處忙碌的養育機構里的寶寶在境界上有了很大的差異。

此時的媽媽不會把自己的乳頭再往寶寶的嘴裡硬塞,媽媽明白寶寶的感受,因為她自己也是鮮活的有想像力的,她有耐心等待一會兒,過不了幾分鐘甚至更短,寶寶會再次轉向媽媽早已心甘情願等在那裡的乳頭了,於是一次新的接觸又發生了,而且時機剛剛好。

上述這些情況和過程循環往復不斷發生,那麼這個哺乳過程就不僅僅是寶寶從一個裝著奶水的容器里吃奶,更重要的是寶寶再與一個個人所有物——乳房發生了關係,而這背後代表著有一個活生生的人,媽媽暫時把自己擁有的東西,心甘情願的借給另一個知道怎麼用它的人來使用。

一個媽媽能夠做到如此精巧細緻地去適應寶寶的需要,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知識和意願去強迫寶寶,這個事實就表明這個女人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要不了多久寶寶就會感謝這一事實。

需要特彆強調的是,媽媽是允許寶寶自己把頭轉開而不吃奶的,這一點尤其重要。

這個做法也讓她成為一個真正的媽媽,這是一種非常精細體貼的操作。

也意味著為哺乳所準備的恰當環境設置務必一切完備才行:媽媽一定是舒服的,寶寶也一定是舒服的。

餵奶時間一定是充裕的,寶寶的手臂和頭部運動自由,而不應該受約束,而且一定要有一片開放的皮膚能自由感受到媽媽的皮膚,甚至有的寶寶需要被赤裸裸地放在放在媽媽的赤裸的身體上。

設置這些條件,可能會遇到困難,但如果媽媽因此就試圖強行餵奶,絕對是一點好處都不會有的。

假如遇到困難,只有些設置好能讓寶寶發現乳房的哺乳環境才有一線希望,能讓寶寶建立起適當的哺乳經驗,這一切的生育影響都將在嬰兒未來的生活中體現。

孩子和媽媽還有爸爸、其他小朋友,以及最後在整個社會中將會建立起錯綜複雜的關係,所有這些關係唯一實現的基礎就是襁褓初期這段成功的母嬰關係。

這段關係的重點是兩個人之間的互動。

歸根結底,越是以後繁榮複雜的人情世故,越是始於簡單質樸的開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