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要這樣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家長,我們很多時候都是恨鐵不成鋼,我們叫他朝西,他偏往東。

我們都有同感「現在的孩子,怎麼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聽話了!」其實,這其中的關鍵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我們作為家長的觀念沒有跟上的緣故。

通過細心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如今,網絡、影視等多方渠道,如海綿吸水一樣吸收來自各方面的信息。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談吐間也會蹦出許多新名詞。

然而對這些新名詞家長又了解多少呢?不了解孩子的語言和想法,家長又怎麼能有效的和孩子溝通呢?這就要求我們的家長要與時俱進。

多關心時事新聞,多看時尚雜誌,會上網,知道當下的流行詞彙等等。

這些既能豐富和提高自己又能拉近和子女之間的距離,何樂而不為呢?

一.家長應提前掌握各個時期孩子的身心特點

正所謂「未雨綢繆」,家長應該提前了解孩子在某一特定時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容易出現的問題。

以便及時的介入指導和預防,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如孩子在初一時身體發育迅速,尤其是性的發育。

這時就要給孩子講解一些青春期衛生常識,讓孩子不至於感到手足無措。

還有孩子應該怎樣認識對異性的感情等等。

這些問題如果父母能夠及時的了解孩子的變化和想法,並及時的給予正確的引導。

相信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發展都會很健康的。

二.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

在關於與孩子溝通的建議中家長聽到最多的就是要尊重孩子。

可是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尊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的。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應該是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關係,而絕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關係。

父母在與子女交流溝通時應「多建議、少命令」充分尊重他們,並使子女能在心理上感受到。

遇到事情不要一味的用命令的語氣如必須,馬上,一定等等,而要用商量,探討式的語氣如:能不能,好不好之類的。

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尊重我的,把我當大人看待。

雖然用「必須」「馬上」等命令式的語氣,孩子也可能會做,但其心理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三.家長要懂得傾聽

這一點許多家長知道卻沒有做到。

他們更多的是讓孩子聽自己說,說自己小時候的事,說自己養育孩子是多麼的不容易等等,形成了一言堂的局面,他們很少耐心的聽孩子在說什麼。

想想看,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感,又怎麼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呢?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應是雙向性的,是互動的,是家長與孩子的無障礙的充分交流。

在溝通時,要留有時間讓孩子講話,當孩子和你談問題時,家長應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動作,應該眼神注視著孩子,認真地傾聽孩子的說話,在心平氣和、相互理解得氛圍中,以交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一旦孩子把家長作為傾訴對象,就意味著把你當作「閨蜜」,「哥們」了,家長與孩子的距離拉近了,交流溝通也就自然順暢了,對孩子健康的成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也能防止早戀,網癮等問題行為的產生。

四.寬容是一種言傳身教的品質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

北風無論怎樣猛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

南風效應告訴人們寬容是一種強於懲戒的力量。

教育孩子同樣如此,那些一味批評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終會發現孩子越來越聽不進他們的話。

每個孩子都可能犯錯誤,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點,客觀,理智,科學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體諒孩子的同時,從自身入手做好自己的修養工作,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寬容他人的品質。

收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五.家長要善於運用多種溝通渠道

孩子到了中學階段,已經有了比較強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

繁重的學習任務,使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時間相對減少,尤其是住校的孩子,雙方溝通機會更少。

家長要創造儘可能多的溝通渠道。

如周末和假期是家長與孩子的重要溝通機會,家長應迴避應酬、減少工作,儘可能與孩子一起,聊天、看電視、聽音樂、上網,出遊等,都是溝通的有效形式。

正所謂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

此外,不要忽視電話的作用,與住校的孩子臨睡前通個電話,相互問候一聲,是家長與孩子都能感受的一件很愉快的事;很多不方便當面和孩子說的話,還可以通過發簡訊的形式將自己的關愛傳遞給孩子。

六.正確使用「皮格馬利翁效應」

希臘神話中,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個技藝超群的雕塑家。

有一天他完成了一個少女的雕像,雕像如此完美以致國王 本人也深深地愛上了這個雕像。

國王的愛情感動了愛神阿弗狄羅芯,愛神給雕像注入了生命。

皮格馬利翁的幻想成為現實,

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非凡天才,但這種可能的實現,取決於父母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的去愛戴,期望,珍惜這些孩子。

孩子的成長方向取決於父母和老師的期望,簡單的說,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就可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小編作為一個一線教師願意與大家交流教子心得,加微信:hb338633 更多感動等你來分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