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討厭大人說的「那些話」,你可能都說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編最近發覺,現在的小朋友別看年紀小,內心還是很豐富的。

有時候常被大人無意間的一句話所傷害,無形中影響了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

為了避免粑粑麻麻們踩入雷區,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那些你千萬不要對孩子說的話!

心理學顯示,孩子在小時候得到的愛意越多,孩子長大後更容易體貼寬容他人,更懂得去愛別人,同時也更有自信,內心也往往更為強大,在學業、事業和家庭方面的幸福指數也往往更高。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在某些情況下,說出口的一些話會觸及到孩子們內心的心理防線。

接下來,小編要給大家劃重點敲黑板:下面列舉了部分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日常行為,大家是否看到自己的影子呢!

1、騙孩子:「媽媽不走,就在家陪你」

小編有一次跟閨蜜準備一起去看電影,但是她家的小女兒好像感覺到了媽媽要出門了,立刻就開始哭鬧,不讓閨蜜出門。

為了哄寶寶,閨蜜一本正經地騙寶寶:「好好,媽媽不走,就在家陪你好不好呀!」後來我們趁著寶寶沒留意的時候,悄悄溜走了...關門的剎那,感覺聽到了寶寶炸雷般的哭聲……

提示建議:

在生活中,幾乎所有媽媽們都有過這樣類似的行為吧!其實後來閨蜜也意識到,這是一種「削足適履」的愚蠢做法,方便了我們這些大人,卻丟了寶寶對家長們的信任,還會給未來的親子關係帶來麻煩。

一般來說,孩子們在3歲前便能建立對父母的信任感,那些真誠對待孩子的父母,總能獲得孩子的信任;那些總是採用欺騙手段對待孩子的父母,總不能獲得孩子的信任。

2、逼孩子吃大人喜歡吃的東西,還說孩子總挑食

小編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很經典的小段子:一個小朋友問另外一個小朋友:「為什麼挑食的都是我們小孩,大人們怎麼都不挑食呢?」答:「因為他們買的都是自己愛吃的呀,還挑什麼食?」(笑哭臉)。

我相信看到這個段子的家長一定會忍不住樂了,然後陷入片刻沉思,最後才發覺自己竟無力反駁:孩子說的貌似沒啥毛病。

提示建議:

一般來說,父母會逼小孩子吃他不愛吃的東西,理由都是「這東西有營養」、「這個對身體好」。

其實這也印證了一點:在父母的角度里來看永遠都是為了孩子好。

兒童心理學家安東尼.比格蘭曾提醒父母:強迫的壓力會讓更多孩子選擇不合作,無論從孩子的胃口還是行為驅動來說,吃什麼東西都不建議強迫。

還是那句老原則:「孩子餓了自然會吃,儘量給孩子安排健康的孩子又喜歡的食物。

3、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們強制灌輸思想:「大的要讓著小的」

小時候,家裡兄弟姐妹比較多的,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

每次孩子之間吵架爭執,父母最愛對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是哥哥(姐姐),就不能讓著弟弟(妹妹)嗎?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以至於現在也有很多年輕家長,也會對自己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

仿佛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提示建議:

「大的讓小的」其實是大人想當然的想法。

這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幾千年來我們一代一代都是這種文化中成長起來的,讓小孩子去承擔這麼重的道德包袱未免有些沉重。

如果在孩子爭吵時,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地借用這種傳統禮貌規則來「批評大的,保護小的」,結果往往是大孩子認為父母偏心或者嫌棄他,而漸漸變得叛逆或者不自信,部分孩子可能還會採取叛逆的報復手段,比如故意做壞事,或故意學習糟糕,甚至傷害年幼的弟弟妹妹。

而比較小孩子卻恃寵若嬌,變得越來越任性。

讓,確實是一種美德,但應該不是一味的縱容與相讓,大寶可以讓小寶的前提是,要教育小寶懂得尊重大寶,不能單純要求大寶做無原則的謙讓

4、小朋友們最討厭爸媽說「你看人家誰誰」

這估計是中國大多數父母的通病吧,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

在很多父母的眼裡,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做的好。

小編小時候也是一直活在這句話的陰影里,揮之不去。

提示建議:

可能不少父母以為,這種做法會激起孩子的鬥志,其實不然,並不是對所有小朋友都有效,甚至會適得其反。

耶魯心理學家Mark Sheskin在2014年的研究也發現,5、6歲的孩子已經會在意拿自己跟其他小朋友的優勢作比較。

倘若父母經常表揚稱讚寶寶,作為受到肯定的孩子,他們行為上會比較容易呈現正向、樂觀的行為,相反的,時常被否定的小孩,比較容易悲觀、負面。

所以為人父母還是要三思而行啊!

5、爸媽在眾人面前批評孩子「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兒啊」

我們經常在超市、商場、遊樂場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哇哇大哭,家長很是生氣的指責他如何不懂事。

孩子到了2、3歲左右,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你會發現他們總是和父母唱反調,其實他們是在通過這些叛逆行為來表現自己。

但是在公開場合中,寶寶的這些對抗行為讓父母難以下台,因而父母會對孩子呼喝責備,讓事情更難解決。

提示建議:

其實不只是大人需要面子,小朋友也需要面子,當父母對孩子不夠尊重,那麼孩子可能會變得故意不聽話,也會給教育帶來麻煩。

對於寶寶的無理行為,家長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大哭大鬧,最好就是以冷處理的方式,把他撂在房間裡讓他獨自冷靜反省;如果寶寶只是有點情緒失控,家長不妨以柔克剛,給他一個擁抱,寶寶很容易在媽媽愛的抱抱中平靜下來,告訴他這樣做的後果將會是什麼,讓他知道已經到了爸媽容忍的底線了。

6、為培養孩子禮貌習慣,總是逼孩子跟不熟悉的長輩打招呼

媽媽帶著孩子走在路上,對面迎面來了一個奶奶。

媽媽於是忙對孩子說:「快,叫奶奶。

」此時,孩子往往躲在媽媽身後,一副羞澀的樣子。

媽媽只得無奈地對奶奶說,我家孩子太內向了,不好意思!這位媽媽為了不讓對方尷尬隨口就說孩子內向,卻沒見此時,孩子咬住了嘴唇,一臉通紅,在媽媽身後躲得更緊了。

提示建議:

這位媽媽直接給孩子貼上了「內向」的標籤,於是一個篤定不愛打招呼的孩子,就可能被媽媽強化出來了,這樣就容易讓孩子缺乏力量去自我成長、自我構建。

見面問好是一項基礎的社交禮儀,也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

但若是採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會事與願違,尤其是對於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

實際上,要培養孩子「見面問好」的禮貌習慣,並不需要逼迫,大人做好榜樣就好。

如果爸媽總能熱情地與別人打招呼,那麼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會養成「見面問好」的好習慣。

父母往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錯誤的的相處方式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希望每位家長都能找到適合自家寶貝的正確教育方式,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每期分享】寶爸寶媽們,你小的時候最不喜歡大人對你說哪句話呢?你現在的寶貝不喜歡你們對他說什麼呢?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必看丨四大中國式禮貌正在傷害孩子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但有一些常見的中國式禮貌,對孩子的成長卻是有害的。今天熊貓媽媽要講到的這4種「禮貌性」錯誤,相信很多家長都還在蒙在鼓裡不知曉,但為了孩子,請停止以下4種「禮貌」行為!4歲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