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棍棒教育毀了你的孩子,4個簡單的理由卻擊中了千萬父母的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你知道了孩子會出現「不良行為」是因為缺乏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之後,那麼,通過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便意味著雪上加霜,因為懲罰並不會給孩子帶來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

棍棒之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不打不成器是在中國延續千年的傳統教育理念,而家長老師對這一理念的信奉,致使其一直延續至今,對此,很多家長老師有話說:

@棍棒之下出孝子麻麻我認為懲罰還是有點用的,你如果不懲罰,孩子就無法無天了,說他幾句,打兩下孩子反而還能老實幾天。

@嚴師出高徒對於不老實的學生就得打,不打不長記性,嚴師出高徒,這類孩子你跟他講道理根本講不聽。


@元芳你怎麼看?

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幾個「熊孩子」。

事實證明,這些熊孩子幾乎沒有因為父母天天懲罰而變得老實聽話的。

但你一定見過,由於家長長期懲罰而致使孩子最終出現暴力、偷盜、甚至不自尊自愛的行為。

那麼為什麼還有這麼多老師家長堅持使用懲罰的手段呢?

原因一:懲罰有效,但是這只是短期有效

我們能看到很多孩子在收到懲罰之後,能老實幾分鐘,但是這個短暫的有效期過後他們依然故我。

原因二:很多家長老師擔心不管教、不懲罰,放任的結果會導致孩子更加的頑皮惡劣,最後失去控制。

原因三:懲罰很容易:懲罰是一種「反應性」行為,家長不用學習,完全可以無師自通,其實人都是這樣對於容易的事情往往會釋放很大的熱情。

原因四:很多家長、老師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感到頭疼,但是對此他們無計可施,除了懲罰不知道怎麼辦,因為懲罰帶來的短期效果是他們可以看到的。

棍棒教育在國內根深蒂固,那麼棍棒之下真能出孝子,打就真的能成器嗎?

在《棍棒教育》一書中提到這樣一段話:「孩子的教育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父母的愛心和智慧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最好的考驗。

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很多急功近利的父母把「棍棒教育」看成靈丹妙藥,他們只看到了將孩子「打一頓」之後的表面效果,卻忽視了這種教育帶給孩子一生的巨大負面影響。

別讓那微弱的短期效果掩蓋了孩子內心真正的感受,傷害一旦造成,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將無法估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棍棒式」教育 你認同嗎?

在中國,很多父母推崇「棍棒式」教育,認為打是親罵是愛,孩子「不打不成才」,但也有一部分家長不認同,此教育方式,認為所謂的「愛之深、責之切」,不過是父母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而已,打罵只會對孩子身心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