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認識幼兒的人生起跑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注聊城晚報,讀到大美聊城

聊城日報記者 劉繼林

編者按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生下來大腦是空白的,從小應多學知識,以便上了小學、初中時學習更加省勁,正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這種想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怎樣培養幼兒才不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如何正確看待孩子沉溺在電視、電腦、手機中?孩子好的行為習慣怎樣養成?

針對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心理諮詢專家陳翠,請她為家長朋友們解疑答惑。

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心理諮詢專家陳翠告訴記者,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以孩子兩三歲就能背多少首古詩、認多少字為榮,讓孩子早早地學習過多的書本知識,甚至還讓孩子學習英語等;還有的家長在業餘時間又給孩子報了繪畫班、圍棋班、書法班、口才訓練班、舞蹈班等,雖說興趣特長發展了,但是孩子的休息時間卻被剝奪了。

父母這樣做,對孩子的將來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陳翠認為,早期讓孩子學過多知識,違背嬰幼兒發展的規律。

孩子的大腦需要生長發育,如果所學知識過多,超出孩子的大腦負荷,就易使孩子的大腦細胞勞累,甚至會使腦細胞勞損,從而影響大腦腦細胞的發育,影響智力發展。

當前,很多小學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如上課容易走神、小動作多、寫作業拖拉等。

陳翠認為,小學階段出現的注意力問題反映的是大腦腦細胞的功能問題,反映的是腦細胞的活動情況。

孩子在上課時腦細胞承受不了學習任務時,腦細胞就會自動休息,外在的表現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

其實有些孩子之所以注意力不集中,和父母在孩子嬰幼兒時期,讓孩子上過多的興趣班、學習過多的內容有關,因為那樣剝奪了孩子的休息時間、剝奪了孩子大腦發育時間,影響了孩子上學後的大腦功能。

所以,學習要適度,過度不利於於孩子成長。

電視、電腦、智慧型手機以及所謂的各種學習機的普及,在給人們帶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很多問題,孩子教育就是其中的一個重大問題。

有的父母為了圖個安靜給孩子手機玩;很多父母因為沒時間照看孩子,將孩子送給老人照看,而老人因為孩子頑皮,就讓孩子看電視。

很多老人反映,給孩子個電視,孩子就會安靜下來,不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孩子沉溺於電視、網絡,同樣是在剝奪孩子的大腦休息時間,也是不利於孩子的大腦成長的,這種傷害對嬰幼兒的影響尤其嚴重。

希望更多的家長能夠重視,讓孩子用更健康的活動替代看電視、玩手機的行為,從而保證孩子身心健康。

陳翠提醒大家,在保證孩子身體健康和大腦健康的基礎上,首先要讓孩子學習做人的禮貌行為,然後多去認識大自然中的人、事、物(當然要注意勞逸結合)。

心理學上把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稱之為「首印效應」。

首印效應告訴我們,凡事必須重視第一次,特別是行為習慣的培養。

例如,幼兒園是孩子走上社會的第一步,幼兒在幼兒園良好習慣的養成在他們的一生中至關重要,正所謂「少年若天成,習慣如自然」。

有了好習慣,失敗不容易;沒有好習慣,成功不容易。

幼兒處在生長發育期,可塑性最大,最容易引導。

研究表明,3~12歲是年輕一代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

如規範幼兒不丟三落四的行動,就可以使幼兒養成做事有條理、觀察細緻的好習慣。

這樣培養的孩子才會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智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些習慣會讓你的孩子……

首先,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過早的對孩子進行高難度的知識教學;還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自滿」,而設置了過高的學習目標。但是,孩子盡了力卻總也達不到,每次嘗試都失敗,孩子就會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