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我們怎麼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廣州圖書館內的親子繪本閱讀館,受到家長和孩子歡迎。

郭嘉亮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白雪公主真漂亮!」半年前,3歲女孩悠悠的媽媽開始在朋友圈分享與女兒一起讀書的視頻,每天一段,延續至今。

「今天剛拿到恐龍系列繪本,寶貝馬上迫不及待地開始翻閱,嘴裡還嘟噥著『我最愛的恐龍書』。

」一個月前,康康媽媽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打卡」,記錄她與兩歲兒子的親子閱讀歷程。

孩子們在揚州鍾書閣書店內閱讀。

孟德龍攝/光明圖片

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像悠悠、康康一樣,在人生的起步階段,就享受到了與父母共同閱讀的快樂。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在0至8周歲兒童家庭中,平時有陪孩子讀書習慣的家庭占71.3%。

然而,大多數80後、90後在自己的童年時代並沒有太多與家長共讀的經驗。

轉身成為家長的他們,對於應該讓孩子讀什麼書、如何讀書才能促進孩子成長,尚處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之中。

1、開始讀 讓孩子愛上閱讀

「我給孩子買了近萬元的圖畫書,但很多書他都不喜歡,真愁人。

「我家兩歲男娃,喜歡各種講述交通工具的圖畫書,每天能讀好多遍,但其他內容的書讀得不多,這樣的閱讀是不是太『偏食』了?」

無論是聚會聊天,還是在網際網路育兒社區上討論,如何給孩子選書,是家長們繞不開的話題。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了解親子閱讀、早期閱讀的重要性。

但是對很多父母來說,親子閱讀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它不像一般育兒方法,我們可以從祖父母、父母那裡學習。

」作為寧波市鄞州區圖書館館長的胡春波,為少兒讀者和他們的父母推薦優秀童書,是他每天必做的工作。

2016年,由政府支持、圖書館提供專業指導的「明州零歲寶貝悅讀計劃」開始在鄞州區實施,轄區內0至1歲寶寶的家庭可以申請領取一份閱讀禮包,由多位專業人士共同撰寫的親子閱讀指導書《不能錯過的親子閱讀:0—4歲》就在這個閱讀禮包之中。

「0至3個月嬰兒的視覺聚焦能力還比較差,看東西模糊,注視距離只有20厘米,對於黑白圖案有偏好,這一時期的親子閱讀可多採用黑白卡片……(初上幼兒園)可以閱讀一些與幼兒園相關的繪本,幫助孩子順利入園。

家長可以一邊為孩子講這本書,一邊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故事,從而撫慰剛入園小朋友焦慮的內心,緩解他們對幼兒園的牴觸情緒。

」在《不能錯過的親子閱讀:0—4歲》這本書中,來自兒童閱讀領域的專家結合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的發育特點,提出相應的親子閱讀指導意見,並推薦了親子閱讀書目,內容涉及童謠詩歌、日常生活、認知百科、遊戲趣味、友情親情等各個領域。

「據我所知,除了寧波市鄞州區,蘇州市0至3歲孩子的家庭也可以在圖書館申請領到一份閱讀大禮包,禮包中同樣包含一本親子閱讀指導書《悅讀寶貝》,同時還有圖書館借書證、閱讀成長尺、親子閱讀筆記本等。

這個禮包可以幫助家庭開展親子閱讀,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

」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推薦書目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鄧詠秋,是一位4歲女孩的母親,她不僅熱心推廣親子閱讀,而且在自己的家中積極開展實踐。

「雖然現在有不少親子閱讀的指導書目,但具體到每個家庭,還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篩選。

在我們家,孩子很小的時候,肯定是我們為她選書。

不過,我會儘可能地推薦豐富多樣的圖書,觸摸書、手偶書、藏貓貓類的遊戲書……總有一種是她喜歡的。

如果她要求重複讀某本書,說明她對這本書情有獨鍾,以後再為她推薦新書時就會更有針對性。

我會特意把新推薦給她的書放在沙發一角,讓她有更多機會主動拿起這些書,而不是生硬地把書塞到她手裡。

2、讀什麼 呼喚中國元素

翻開各種親子閱讀推薦書目,圖畫書是絕對的主角,其中引進的圖畫書又占了絕大多數:《大衛,不可以》《膽小鬼威利》《不一樣的卡梅拉》……面對眾多引進版的圖畫書,一些小朋友難免疑惑:「為什麼圖畫書里的小朋友、小動物都有一個外國名字?」

起步於2000年前後的中國圖畫書,歷經近20年的發展,湧現出不少優秀作品,但能稱之為經典的圖畫書尚不多見。

在引進世界各地經典圖畫書的同時,用中國人的表達方式創作、出版更多反映中國人的生活場景、思想情感的童書,既是家長的呼聲,也是兒童文學作家、插畫家和出版人的共識。

「過去,我們用連環畫講述《岳飛傳》《武松打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些傳統故事,陪伴了幾代人成長,但現在這種形式日漸式微了。

是中國傳統的故事不再受歡迎了嗎?顯然不是。

」活字文化總編輯、人民美術出版社原社長汪家明發現,在國外圖畫書大行其道的當下,當他走進幼兒園給小朋友講牛郎織女故事的時候,孩子們依然很感興趣,還會七嘴八舌地提出各種問題。

「現在的孩子遠比我們當年見多識廣,但中國傳統的經典故事一樣能吸引他們。

這些經典故事是民族文化記憶的一部分,我們有責任用更加現代的方式講述這些具有中國元素的故事。

」汪家明說。

最近,汪家明參與策劃了一套名為《中國繪本》的兒童讀物。

這套書用適合兒童的文字改寫了《白蛇傳》《牛郎織女》《李逵鬧東京》《少年將軍岳雲》等傳統故事,並且將從前習慣用黑白連環畫表現的小冊子變為大開本的彩色繪本,以期通過這種方式讓傳統故事在當代獲得新生。

在此之前,於虹呈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熊亮的《武松打虎》等圖畫書都在進行著類似的嘗試。

與此同時,各閱讀推廣機構也在積極推動著原創圖畫書的創作與閱讀。

國家圖書館少兒館近年編制了《原創100——中國原創圖畫書核心書目》,這個書目經過廣泛徵集、嚴格篩選和專業評審,將優秀的中國原創圖畫書向社會各界進行推介。

兩年評選一次的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則旨在通過對優秀中文圖畫書作者、插畫家和出版機構進行表彰,促進兒童閱讀特別是親子共讀。

3、怎麼讀 走出家庭,走出誤區

不久前,在蘇州圖書館相城分館的「悅讀媽媽」讀書會上,還沒開始讀書,每位小朋友和他的家長就先領到了一把剪刀和一張彩紙。

原來,這天要讀的圖畫書是《爺爺一定有辦法》。

故事中的爺爺總能化腐朽為神奇,把舊毯子變成外套,把舊外套變成背心,把舊背心變成領帶,又把舊領帶變成手帕。

在「悅讀媽媽」的帶領下,故事情節不斷推進,孩子和家長共同發揮想像力,一次次剪裁手中的彩紙,體驗變廢為寶的欣喜。

「『悅讀媽媽』是一項志願服務活動。

志願者主要是圖書館館員、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家長,他們通過專業培訓後,被就近分配到蘇州圖書館各分館、社區、書城等閱讀場所為孩子們讀書。

」蘇州圖書館館長助理費巍介紹,「悅讀媽媽」不僅能為小朋友們帶去好聽有趣的故事、兒歌、童謠,也承擔了給家長普及親子閱讀知識的責任。

在很多專家看來,親子閱讀固然是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但活動的範圍不一定局限在家庭中,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走出家門,參與各種形式的親子讀書會,通過集體活動豐富對親子閱讀的認識。

「就像別人家的玩具永遠更具吸引力一樣,在親子讀書會上,別人分享的書更容易激發寶寶對書的興趣。

」兒童閱讀推廣人臧成娟提出,兒童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集體閱讀的氛圍以及角色扮演、做手工、做遊戲等延伸活動,可以讓孩子們更好地融入其中。

「閱讀不等於認字。

」在與一些家長的接觸中,鄧詠秋髮現,當前的親子閱讀存在形形色色的誤區,家長應該通過相互交流以及向專業人士學習,加深對親子閱讀的認識。

「相當一部分家長覺得,親子閱讀的目的是讓孩子學習知識,於是把親子閱讀變成了學算術、學認字、背唐詩、背英語單詞,這其實是把孩子過早帶入了應試教育模式。

」鄧詠秋認為,親子閱讀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獲得美妙的閱讀體驗,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不是認識文字或者學習知識,「通過閱讀,孩子能打開心靈的窗戶,跟隨作者神遊他從未去過的地方,感受他未經歷過的時代,塑造人格、鍛鍊思維,拓展自己的想像力。

親子閱讀要尊重孩子的發育特點,首先要幫助他們觀察、認識圖畫書,等到孩子將來對文字、知識感興趣了,想主動學習了,家長那時候再教他們也不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