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時候孩子犯了錯誤,爸爸媽媽脾氣上來了就會去打罵孩子,但打罵畢竟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那麼,爸爸媽媽應該選擇哪些更好的教育方法呢?

1.能不打就不打

幾乎每個家庭都曾經打罵過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媽媽總歸會有忍不住的時候。

但如果可以hold住就一定要hold住,因為大家都知道衝動是魔鬼,其實大部分的時候,爸爸媽媽一時衝動打了孩子以後自己都會感覺到後悔,同時教育效果也不會很好。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孩子你覺得他剛剛做的事情非常不好,他剛剛犯了哪些錯誤,讓孩子知道你生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這樣能夠督促孩子反思,也讓自己先冷靜下來。

2.後果是最好的懲罰

有時候,如果發現孩子犯了錯誤,爸爸媽媽不需要急著批評他,或者幫助他糾正,有時候你什麼都不去做,順其自然,讓他承擔自己做錯事帶來的後果,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牛奶打翻了,沒有辦法喝牛奶了,還要把打翻的牛奶清理乾淨。

書包忘記帶了,老師肯定會進行一番批評……等事情過去之後,在提醒下孩子,下次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了,然後這件事情就此揭過。

3.間接懲罰

不需要直接的懲罰孩子,其實有時候你給孩子一個白眼,孩子就能夠意識到自己做錯了。

或者孩子磨磨蹭蹭沒有寫完作業,那麼可以把原本要帶他出去玩的計劃取消,也可以禁止他今天看電視。

爸爸媽媽要提前明確對孩子的要求,讓孩子知道自己今天要完成什麼,同時完成任務以後可以做什麼。

4.能打但別情緒化

在情緒波動很大的時候打孩子,一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二來還會傷了孩子的心。

如果爸爸媽媽情緒激動,孩子最大的注意力就會從犯的錯誤轉移到爸爸媽媽的怒氣上面,然後就會忘掉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只有在孩子屢教不改,或者犯了原則性錯誤時才可以打孩子,同時在打孩子之前要跟孩子說明為什麼會挨打。

5.明白為什麼挨打

好多孩子挨打的時候覺得自己委屈,不知道挨打的原因,這樣打孩子就沒有作用了,甚至還會起反作用。

打孩子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觸及了什麼樣的底線和原則,讓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還要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主要不是為了想打他,而是想要讓孩子記住教訓,打了他爸爸媽媽更傷心,爸爸媽媽雖然打他,但是還是很愛他的,只是希望他不要再做糊塗事。

如果孩子可以好好改正,就要及時表揚孩子。

6.2歲內、6歲後不能打

孩子2歲以前是一個完全依賴爸爸媽媽的小生命,腦海里沒有很強的對錯意識,幾乎都是依賴著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不開心他會有不安全感,但是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如果在這個時候打孩子的話,只會對孩子心理造成陰影。

而6歲後的孩子已經有完全的自主意識,自尊心強,同時也開始懂道理了,在這個年齡段,最好是能夠給孩子好好講講道理,這樣效果會比較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孩子一定要挨打,請選擇這種方式

一位媽媽說:「孩子經常無理取鬧,到超市就要買這買那,不給買就坐在地上哭鬧。到別人家去就亂翻亂動,還會到人家沙發上亂蹦,無論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話。每次我都會氣不打一處來,回到家就痛打一頓,但是,...

忍無可忍了,能不能打孩子

當父母的總是會遇到下面這樣的場景:帶著孩子逛街,看到玩具就走不動,什麼都想買,怎麼說都不肯走,急了說他幾句,直接就撒潑耍賴就地打滾;約定好只看半個小時的電視,看了40分鐘還不願意關電視,說好多遍...

2歲內和6歲後的娃不能打 正確懲罰BB

面對淘氣的孩子,我們總是會有忍無可忍的時候,自認脾氣好的媽媽也難免會打孩子。我們的教育傳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在美國打孩子是犯法的。那麼究竟能不能體罰?怎麼教育孩子是好?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

不打不成器?如何「打」孩子更有效?

新時代的父母,已經沒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觀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讓自己不打孩子。這應該是一種社會的進步。通常情況下,父母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後悔。生怕打孩子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不良的陰影,那...